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7.胁痛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兰某某,女 38 岁,长里村。2010 年 12 月 4 日,以右胁下胀痛 20 余日而来诊。

  患者先感觉右胁下胀满不舒,开始也未在意。数日后病情加剧,始觉胀满疼痛,痛时较剧,随即在南郊某兵器职工医院就诊,经 B 超检查:(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十二指肠壅积。治疗用输液,服多种中西药(药名不详,患者只记得有木香顺气丸),病情不减。

  现症:患者体格中等,精神不衰。右胁下外观尚无明显变化,患者自感胀痛,我即于手指按压右胁下胃脘处,稍觉满硬,患者痛增拒按。得知饮食尚可,食量同病前既往变化不大。也无呕吐。大便日一次,或二日一次,便时干结困难,欲便不爽。望患者面色淡黄,舌淡白。诊脉沉弦兼紧。即按阳虚寒邪积滞,壅阻气机所致,处以大黄附子汤。

  【处方】制附子 24 克,生大黄 12 克,细辛 6 克。5 剂。

  数日后复诊:上药一服,胁下胀痛即轻,至服完后,现已大为好转。再以手指按压病处,患者说,已不觉痛,只觉稍胀不舒。得知患者服药后大便每日一次,便畅量甚多。望其精神气色,亦较前活泛。脉沉弦,舌淡红苔薄白,改处四逆散方加味。

  【处方】醋柴胡 15 克,枳壳 12 克,白芍 18 克,炙甘草 10 克,肉桂 10 克,薤白 12 克。6 剂。

  上方服完后,右胁下不舒消失,胀痛不再出现,从此治愈。

  【按语】《金匮要略》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主之。”此病寒邪结滞腹中是病之标,其本缘于中焦阳气不足。阳气不运,加以寒邪结滞,标实本虚之病。也属“非温不能顾其正、已其寒,非下不能散其结”的治疗范畴。本方三味药物,附子温经扶阳散寒,其性走不守,能内达外彻,可升可降,有温通阳气作用,与辛温兼能利九窍的细辛相伍,最能治疗寒邪伏于至阴之地的沉寒痼冷;生大黄不独泻肠通腑,尚有破血祛瘀之功。三味同用,可有温经散寒、泻下散滞的作用,因而能收到邪祛病轻的显效。

  再诊时,以邪去大半。治当畅其气,通其阳,因而改处以疏肝畅气、调和肝脾的四逆散,加肉桂温阳气,通血脉;薤白助胸阳,散滞气。肝脾和畅,气血畅通则胁胀痛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