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某某,男,45 岁。2008 年 6 月 2 日诊:患者一周前头痛、身痛,西医给服给服克感敏、感康、银翘冲剂后病即轻。但出现头面虚浮,眼皮肿,手足肿胀发拘,头痛头昏,周身沉困酸痛,稍动则虚汗自出。舌淡白,边多齿痕,舌苔薄,脉浮弦无力。诊为气虚卫表不固,风动其水所致之证,病名风水,治以防己黄芪汤。
【处方】黄芪 30 克,防己 10 克,白术 15 克,炙甘草 10 克,生姜 24 克,大枣 10 克。6 剂。
再诊:头痛肿胀消退,身体沉困酸痛改善,仍觉疲乏,舌淡苔薄,脉弦,改处以归脾汤。
【处方】黄芪 24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5 克,茯苓 20 克,桂圆肉 10 克。当归 10 克,炙甘草 6 克,远志 6 克,木香 10 克,焦枣仁 20 克,生姜 20 克,大枣 4 个。6 剂。
12 剂后,头昏疲乏消失,饮食精神恢复,风水未再发作,其病即愈。
【按语】患者气虚之体。过服发表,伤及卫气。气虚不能固表,风邪外袭,则头痛,身困痛;水湿不运,滞于肌肤而头面虚浮,手足肿胀发拘;水湿内滞,痹阻阳气而头昏,身体沉困,因而治以补气固表,利水除湿的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用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在《痉、湿、喝病篇》则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水与湿,异各同类,因而无论风水肿胀,还是风湿疼重,只要具备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皆可以防己黄芪汤治之。
风水与皮水,其脉皆浮,均属在外、在表之水,但风水多兼表邪,属于表中之表;皮肤水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恶风,为表中之里,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