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6.鼻衄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1)徐某,男,26 岁,药厂职工。2014 年 7 月 20 日诊:近两年来,无任何原因的时不时流鼻血,有时出血量还挺多。曾在五二一医院检查,也未查出原因,医生给予鼻腔填塞,及止血消炎西药。服药后血止病愈。不几日其病又犯。最近 10 天来,鼻子出血 4 次,故来中医门诊治疗。询后得知:鼻出血一般多在下午、晚上,常兼咽中干痛、手、足心热,余无他证。脉象弦细而数,舌淡红苔白润。诊为肾虚不摄、虚火上浮之证,处以封髓丹。

  【处方】黄柏 15 克,砂仁 12 克,甘草 10 克。7 剂。

  再诊:患者说,服药后即小便次数增多,手足心热已轻,自服中药到现在,再也没有流过鼻血。诊得脉弦长,舌淡红苔白,询之得知近来饮食不佳,胸闷心烦,随即改处以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 15 克,黄芩 10 克,半夏 12 克,党参 15 克,炙甘草 6 克,干姜 10 克,大枣 5 个。7 剂。

  二个月后某日,患者又因感冒咳嗽来诊,谈及上次鼻衄治疗后,饮食复常,鼻衄之病至今再未复发。

  【按语】患者咽中干痛,手足心热,脉弦细数,当为肾虚不摄、虚火上浮之证。肾居下焦,主藏精摄纳,象属坎卦。正常情况下,真火、也即相火,藏于水中,水火即济,则人体安和。今肾虚则摄纳失常,相火上浮,浮热扰动血络则鼻窍出血。故用黄柏坚肾清火;砂仁温建中阳,而纳五脏之气归藏于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调和黄柏、砂仁的一寒一温。本方最妙在黄柏之苦,配以甘草之甘,苦甘可以化阴;砂仁之辛,配以甘草之甘,辛甘可以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可使水火即济,相火自安。相火安,肾气足而摄纳复,故其鼻血能止。二诊因鼻血已止,但仍脉沉弦长,饮食不思,兼有胸闷心烦,是少阳三焦失畅,故以小柴胡汤疏利三焦,调和表里,则脾胃复常、气血调和,故鼻衄不复发作。

  (2)李某,男,24 岁,美光职工,2011 年 4 月 2 日诊:自小时上学时,就时不时鼻子流血。上中学时,曾为流鼻血在当地医院检查过,结果均为正常。后每年都要犯五六次,甚至 10 来次。曾经有一次病重,流血过多,血止不住,连夜即入院看急诊。近三四天来,时流鼻血,两侧不定,余无他证。诊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病属阳证,处以赵氏治流鼻血验方。

  【处方】黄柏 12 克,焦栀 10 克,丹皮 12 克,麦冬 12 克,菊花 10 克,地榆 12 克,木通 10 克,薄荷 10 克,大黄 10 克,白芷 10 克,山豆根 10 克,焦山楂 10 克,炒蒲黄 12 克,甘草 10 克。5 剂。

  上药服后,鼻血立止,服完后鼻血不再发作。

  【按语】鼻衄病属阴证,可治以炮姜甘草汤、四逆汤等;属于阳证,也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或吴鞠通的银翘散去豆豉加大青叶、丹皮、生地,元参汤治之。但后二方远不如流鼻血验方配伍全面,验方熔清肺、凉血止血、散风润燥、撤下于一炉,使其针对性更专,也更为全面,尤其妙在白芷一味,利用其辛香走窜、通鼻利窍之功,使其方直达病所,快速取效。几十年来,我以此方治愈鼻衄不下一二十例,皆能一次即愈。

  此方来源于吾乡恭张村已故的老中医赵建臣先生,赵先生世医出身,他一生治病云游至此,遂在当地定居,是 20 世纪 50-80 年代,我们当地方圆十几里最有盛各的中医。记得小时候见我家邻居常延请他来治病,他常用大黄,用量大,下药狠。重病、别人治不好的病,请他来往往一剂轻、二剂已,以善治重病、难症出名。我曾和赵医生的小儿子(未曾业医),在一块儿谈论医道。听他说:他家世代业医、衣钵相传,临诊治病,全靠有家传数代的手抄本,无涉理论、不尚空谈,直接啥病啥方咋治。每用峻烈药处都号有红圈,以示须谨慎从之。惜我未曾目睹到此本,想来赵老先生的治鼻衄验方应该也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