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7.便血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陈某某,女,60 岁,比亚迪家属。2013 年 9 月 10 日诊:素有胃病,患胃炎、胃溃疡 20 多年。经常胃痛呕酸。在家乡时常服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药。今胃病又犯已 10 余日,胃脘痞痛不舒,痛势隐隐,食欲减退,泛吐清水,大便稍稀,色黑如墨已 4 天,精神犯困不支。曾在街道某诊所输液治疗两天,病情不减。经她房东介绍,而来中医门诊治疗。

  患者形体瘦弱,面色萎黄不华,四肢倦怠乏力,兼具头昏,心悸、心慌等症。诊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病属《金匮要略》远血之病,是由中焦脾阳虚寒,阳气不摄、统摄无权而血液离经下渗而成,治以甘草干姜汤补益中气、温阳止血。

  【处方】炙甘草 20 克,炮姜 18 克,炮姜炭 6 克。5 剂。

  再诊时,其病已大为减轻,患者一进诊室即高兴地说:“服了两三次药后,胃就不痛了,现在吃饭也好了,黑便也再没有了!”望患者精神气色已大为转好,诊脉仍现沉细,遂改以温补脾胃、调和气血的小建汤加味。

  【处方】肉桂 10 克,白芍 18 克,炙甘草 10 克,干姜 10 克,炮姜 10 克,大枣 5 个,饴糖 30 克。7 剂。

  10 余天后,患者特来门诊致谢。说感谢医生,给我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胃也不痛了,现在吃饭、精神已经比平时都好了,我即告诉患者,慢性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如不注意调摄,或随愈随犯。并告知患者,注意调节饮食,勿过饥过饱、过劳,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食宜清淡及易消化食物。患者道谢而去。

  【按语】古有九种心(胃)痛之说,一曰虫痛,二曰注痛,三曰气痛,四曰血痛,五曰悸痛,六曰食痛,七曰饮痛,八曰冷痛,九曰热痛。《金匮要略》有治九种心痛的九痛丸(附子、狼牙、巴豆霜、人参、干姜、吴茱萸)。可“并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皆主之。”此患者胃病胃痛,实属九种心痛之悸痛,也即虚痛,属脾阳不运,营血衰少、中焦失荣之证,治宜小建中、归脾汤之类。只因患者兼有黑便,疑其兼胃肠出血,因而止血为当务之急,故先以甘草干姜汤单刀直取,益气温阳、缓急摄血为要。

  甘草干姜汤,方取炙甘草之甘能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干姜之辛温能入肺胃,辛与甘合化则生阳。合方重在以复上、中焦之阳气,故《伤寒论》中以治误服桂枝汤而出现的变证。如四肢厥冷、咽干、烦躁吐逆等证,以甘草干姜汤急复中、上焦之阳。

  而《金匮要略》中甘草干姜汤,不用干姜,而用炮姜。干姜本为辛味,经炮制焦黑后则为炮姜。炮姜味苦,变辛为苦。炮姜合以甘草,苦甘合化,则又变成苦甘化阴之剂。而成治疗肺萎吐涎沫、遗尿、小便数的主方。苦甘合化,生阴入血,因而又成为止血的良剂。

  此案中先治以甘草干姜汤,用了炮姜,而又虑及现在市售的炮姜大多轻炮欠焦,因而又加入我们自己制的炮姜炭,以增强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