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9.狐惑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周某某,男,36 岁。1989 年 9 月 20 日,以肛门处湿痒难忍,时轻时重,久而不愈来诊。

  患者于 10 余年前仲夏,驾拖拉机在田野耕作,车上坐垫经烈日暴晒发烫,大忙季节农事紧张,当时未予介意。热气熏蒸,一日 10 多个小时下来,即觉肛门周围发痒,初未在乎,后渐加重。至秋天天渐凉爽,其病亦即轻。自后此病每年必发,尤以天气酷热时,病亦重至极时,至冬季天凉渐轻……

  诊见:患者肛门周围湿痒潮红,时常水液渗出,气味腥臭难闻,剧时伴有心烦不安,坐卧不宁,什么也不想干,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及生活,病者甚为苦恼。也曾先后就诊过多处医院、诊所,使用多法,无明显效果。又经多处检查,排除虫疾、痔瘘等病,因查不出什么病,只好先用高锰酸钾水外洗,初洗稍轻,再洗无效。

  我聆此,先亦不识此为何病,遂详细诊查,诊见患者舌红苔白,脉象细数,病剧时心烦不欲食,恶闻食臭,似为中焦失调,湿热内壅之证,又见病发下阴,兼以坐卧不宁,脉数心烦等症,有似《金匮要略》狐惑之病。我于此没有经验,然而忖思,若舍仲景之法,也实别无良方,遂商于病者:谓此方药平和无毒,可试治五天,以观效果,因处予甘草泻心汤。

  【处方】生甘草 15 克,黄芩、干姜、党参各 10 克,半夏 12 克,黄连 6 克,大枣 4 个。5 剂。水煎,早晚各服 1 次。

  并依法用雄黄 30 克,以多层卫生纸包裹,以火点燃,肛门熏之,每次半小时,日 2 次。

  一周后,病者欣然而来,谓前方药用后,病情霍然好转,局部渗湿已止,痒去大半。仍予甘草泻心汤及雄黄,内服、外治 1 周,狐惑病愈。

  至今已 3 年余,病未再作。

  【按语】狐惑之病,皆由湿热内蕴不化、湿热下注所致,湿与热合,胶着重浊,故其病久难愈。《金匮要略》曰:“狐惑之病,状如伤寒,默已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之芩连苦寒,清热解毒,半夏、干姜辛温化湿,党参、甘草、大枣和胃扶正,共成清热化湿、和中解毒之功。再以杀虫解毒燥湿的雄黄外熏患处,因治狐惑病,其效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