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21.眩晕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1)李某某,男,59 岁,门卫。2014 年 11 月 6 日。以眩晕时作两个月,输液治疗不效而来诊。

  两个月前,因工作、家事繁杂,休息少,疲劳过度。上班时偶觉眩晕,不时发作,时间短暂。不数日,眩晕发作渐频,在西安航天医院检查,诊为脑供血不足。随即静脉输液五日,眩晕大轻。上班后仅三四天,眩晕又作,遂又在社区医院输 706 代血浆等药四天,眩晕仍不减轻,经同事介绍,而来中医门诊治疗。

  患者说:眩晕时重时缓,发时目晴昏暗,闭目始舒,眩晕重时欲呕吐,不能活动站立,须躺下始觉眩晕稍缓。10 余日来,啥也干不成,基本上整天卧床休息。周身困倦乏力,浑身酸痛。询之兼以容易出汗,饮食稍减。望舌淡润边有齿痕,舌淡苔薄黄,脉虚浮。试按正气不足,外受风邪,经脉郁阻施治,处以侯氏黑散加味。

  【处方】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5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防风 10 克,菊花 10 克,黄芩 6 克,干姜 10 克,桂枝 10 克,生牡蛎 10 克,桔梗 10 克,细辛 5 克,天麻 12 克,沙苑子 15 克。6 剂。

  再诊:眩晕即轻,发作减少,周身困痛消除,精神也增。偶有心悸,睡眠不好。舌淡苔薄白,仍有齿痕,脉弱,改处以调补气血祛风化痰的和中止眩汤。

  【处方】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5 克,炙甘草 10 克,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5 克,熟地 15 克,天麻 12 克,菊花 10 克,陈皮 10 克,旋覆花 10 克。6 剂。

  三诊:患者因在单位值班,不能复诊,托同事来说病已大轻,已经上班了,让给他按上一次方,再开些药带回。随即再予上方 6 剂。

  四诊:患者从单位下班后,直接来到门诊部,高兴地说:现在眩晕病已痊愈,已上班一周多了,已感觉不到哪里不舒服。上次开的药真好,你再给号一下脉,开此药再给调治一下。舌淡苔薄,脉沉细弦,改处再予和中止眩汤加减。

  【处方】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5 克,炙甘草 6 克,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熟地 15 克,白芍 12 克,天麻 12 克,旋覆花 10 克,陈皮 10 克,沙苑子 15 克,菟丝子 15 克,鹿角片 12 克。6 剂。患者欣然而去。

  【按语】李姓患者年届花甲,元气渐衰,加以过劳伤及元气,元气既伤,抵抗力低下易招风邪。风邪外袭,经络郁阻,故现眩晕频发。治宜先以扶正祛风,温通经脉、化痰通络的候氏黑散调补气血、温通散邪,俟邪风散,痰湿消,其病轻,再改处以调补气血、兼以散风化痰的和中止眩汤。

  和中止眩汤出自《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原是光绪某年九月初九日,由御医庄守和等为皇上所拟方。由旋覆花三钱,天麻一钱五分,川芎二钱,菊花四钱,全当归四钱,杭芍三钱酒炒,生地四钱,洋参五钱,炒于术三钱,云苓四钱,橘红二钱,炙草一钱。共研细面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每日服二次,白开水送服。此方是由调补气血的八珍汤加以祛风止眩的天麻、清头目的菊花,豁痰行水下气的旋覆花和理气化痰和胃的陈皮而成。张景岳称“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朱月溪则提出“无痰不作眩”。前面已经说过,病兼眩晕头昏的,其病大多为虚证。和中止眩方以八珍汤大补气血,以旋覆花、陈皮降痰消中除满,天麻、菊花祛风止眩以清头目,是故此方可以治疗临床上诸多眩晕之证。

  (2)陈某,女,18 岁,恭张村。2015 年 3 月 6 日。因头昏头痛,打不起精神,影响学习,其母领来诊治。其母代诉:女儿此次月经已延后 10 多天未来,常说头昏,身困疲乏,饮食减少,晚上经常作业都做不完,就困乏欲眠、精神欠佳。诊见:形体瘦弱,面色淡黄不华,询知亦无腹胀、腹痛之症。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诊为脾胃虚寒,气血衰少,体虚外受风邪之证,主治以《金匮》薯芋丸汤。

  【处方】山药 20 克,当归 12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2 克,干姜 10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2 克,生地 12 克,炙甘草 10 克,柴胡 6 克,桂枝 10 克,防风 6 克,白蔹 6 克,麦门冬 12 克,神曲 10 克,阿胶 12(烊化)豆黄卷 15 克,杏仁 10 克,桔梗 10 克,大枣 6 个,再加芥穗 6 克以引经散邪。7 剂。

  再诊:头痛已除,头昏大为减轻,困乏改善,精神饮食俱为好转,现月经已来 2 日。余症亦轻,药已切病,再予上方 7 剂。

  二诊服后,头痛头昏已愈,饮食精神恢复如常,其病治愈。

  【按语】此病人为我邻村学生,知其禀性羸弱,属气血不足、血分有寒的体质。以前经常每经来腹痛,经我诊治过好几次,每次皆以当归四逆汤,服五六剂,就数月经痛不犯。因而今用薯芋丸温补脾胃,调补气血为主,兼以祛风散邪。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是营卫气血生化之源,是故气血诸虚,非脾胃健运使饮食增加,则无由资生以恢复。因而以薯芋(山药)补脾为主,以四君、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补气调脾,以四物、阿胶、麦门冬滋阴养血,柴胡、桂枝、桔梗、防风、杏仁、白蔹等祛风散邪,以调气开郁。诸药合用,共有温健脾胃、调补气血、祛风散邪、温通经络之功,故能治疗脾胃气血不足为主,兼有风邪的头昏、头痛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