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某某,女 48 岁,祝村。1988 年 4 月 20 日诊:经来错乱,没有规律,有时 20 多天左右即来,有时逾月还不来,已半年多了。此次月经刚过 10 来天,经血又来,色淡量多,淋漓不止已四五天。询知腹无胀痛,头昏、腰膝酸痛,睡眠不好,睡眠后常多盗汗,醒后内衣尽湿。望其形体瘦弱,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病属肾虚不摄,阴阳俱为不足之证。治当补肾固摄、调和阴阳,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处方】肉桂 10 克,白芍 15 克,炙甘草 10 克,生龙牡 24 克,生牡蛎 24 克,炮姜 10 克,大枣 10 克,山萸肉 15 克,杜仲 12 克,焦枣仁 20 克,焦芥穗 6 克。5 剂。
再诊:经血已净,睡眠改善,盗汗已止,头昏腰酸痛亦轻,脉沉细,舌淡苔薄,再予以补肾调理,仍以上方加减。
【处方】肉桂 10 克,白芍 15 克,炙甘草 10 克,干姜 10 克,大枣 10 个,生龙骨 24 克,生牡蛎 24 克,山萸肉 12 克,杜仲 12 克,鹿角片 12 克。5 剂。
三诊:再处上方 6 剂,服完后,头昏腰痛已愈,盗汗也未在出现,停药。
【按语】该病人年届七七绝经之际,肾气渐亏,冲任二脉虚衰、天癸将竭,因而出现崩漏下血不止及头昏、腰膝酸痛等证,治以补肾固摄、阴阳双补的桂枝加龙牡汤加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金匮要略》中,原治肾虚、虚劳所致的“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证,是由调和阴阳的桂枝汤,加以甘平、固涩补肾的龙骨和咸寒固涩补肾的牡蛎而成。因知本方具有调补阴阳、补肾固摄之功,再以生姜易炮姜,加焦芥穗以温经止血,山萸、杜仲补肾固摄,枣仁养血安神,如此则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则肾气不亏,摄纳自如,则漏下可止。经血虽止,肾虚所致之病,难以根除,因而再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去芥穗、炮姜、枣仁,加鹿角以补肾调理,以培本固源。
(2)李某某,女,50 岁,田园都市小区。2012 年 3 月 16 日诊:一月以来头部面颊时时烘热,心烦多汗,头昏、身体困乏,腰痛膝酸。近四五日来,晚上睡眠不好,易醒。询知半年多来月经不准,数月一至,现已二三个月没有来潮了。望舌淡青苔白,脉弱。诊为肾虚,阴阳两虚、虚火上浮之证,治之以二加生龙骨牡蛎汤。
【处方】制附子 20 克,白芍 15 克,炙甘草 10 克,白薇 10 克,生龙骨 30 克,生牡蛎 30 克,大枣 6 个,生姜 15 克。6 剂。
再诊:头面烘热、汗多皆轻,头昏困乏改善,症已减轻,再予上方 6 剂。
三诊:头面烘热消失,汗少,睡眠恢复正常。其病已愈,但有时腰痛,脉弱,舌淡苔薄白,改处以桂枝加龙牡汤加味。
【处方】桂枝 10 克,白芍 12 克,炙甘草 10 克,生龙骨 30 克,生牡蛎 30 克,大枣 6 个,生姜 12 克,杜仲 12 克。6 剂。再开以桂附地黄丸 5 瓶,按说服用,缓慢调理。
【按语】患者年逾七七,月经紊乱,头昏困乏,腰膝酸痛,此肾气渐衰,天癸将枯之象。天癸属于阴精,天癸将枯,肾阴不足可知;头昏困乏,腰膝酸痛,舌淡色青,是为阳气不足。病为肾虚,阴阳皆为不足之证。肾虚则虚热上浮,故头面时现烘热,阴液失其摄纳则汗多时出。治宜温阳补肾、滋肾敛肾,阴阳双调,二加龙骨牡蛎汤当是的对之方。方以附子温阳补肾,白芍、甘草兼滋阴液,龙骨、牡蛎补肾敛肾,甘草合姜、枣以调补中焦气血,白薇益阴液兼去浮热,共奏温补肾阳、兼滋阴液、镇定安神、潜敛浮热的作用。因而用治更年期肾阳虚阴液亦显不足,而出现的头面烘热、汗多头昏等症,有着很好的疗效。
服上方后,烦热汗多之症基本消除。但现腰痛,以更年期病,肾气渐衰,故改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补肾敛肾,再处以金匮肾气丸成药,丸药缓调,补肾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