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7.不孕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1)唐某某,女,26 岁,工人。2010 年 11 月 7 日,以婚后 3 年不孕而来诊。

  患者 2007 年国庆节结婚,至今已 3 年多,平素夫妻生活正常,但至今不孕。两年多来,每次行经,都伴有腹痛,经色紫暗有块,经来常延后四五日。诊见:患者面色淡黄,询知素有胃疾,经常胃痛胃冷,饮食不佳,平时更不敢饮食凉物。舌淡白苔白润,脉象沉弦稍紧。昨日经来,现适逢经期,因其兼有少腹冷痛,周身及四肢痛,得热稍舒,先治以温肝补血,活血止痛的当归四逆汤治其痛经。

  【处方】当归 15 克,桂枝 10 克,白芍 15 克,炙甘草 10 克,细辛 6 克,木通 10 克,大枣 5 个,炮姜 12 克,醋香附 6 克,制元胡 10 克,艾叶 6 克。6 剂。

  再诊:上药服后,腹痛随轻。今已经净 2 日,改处以调补冲任,温经活血的温经汤,以补虚散寒化瘀。

  【处方】当归 12 克,白芍 15 克,桂枝 12 克,川芎 10 克,吴茱萸 10 克,半夏 10 克,阿胶 12 克(烊化),干姜 10 克,丹皮 10 克,党参 15 克,麦冬 12 克,炙甘草 10 克。时以适逢经初净,宜重补虚,再加鹿角片 12 克。10 剂。

  三诊:患者精神气色较前为好,言其胃病最近没犯,饮食较前改善。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于前方再加入性甘温、有温暖子宫作用的紫石英。

  【处方】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2 克,桂枝 10 克,吴茱萸 10 克,干姜 10 克,半夏 10 克,丹皮 10 克,阿胶 12 克,党参 15 克,麦冬 12 克,炙甘草 10 克,鹿角片 12 克,紫石英 15 克。10 剂。

  四诊:饮食大为增加,患者说:感觉胃也不像以前那么怕冷了。前天称重,体重比过去增加了 1.5 公斤。时值经来前期,再予温经汤加味。

  【处方】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2 克,桂枝 10 克,吴茱萸 10 克,阿胶 12 克(烊化),炮姜 10 克,半夏 10 克,丹皮 10 克,麦冬 12 克,党参 12 克,炙甘草 10 克,香附 10 克,元胡 10 克,艾叶 6 克。6 剂。

  五诊:上药服了三四天,月经即来,腹已不痛了,腰腹稍胀,经行四日即净,今已经净 3 日。脉仍沉弱,再处以三诊方 10 剂。

  六诊:胃病未犯,饮食恢复已如常人。患者也说:较过去感觉有精神了。最近工作忙,不好请假,已 10 多天没有服药了,这次经来,痛经未犯,腹不甚痛,照常上班。过去经期痛重时,上不成班,必须请假休息。今已经净 2 日,脉舌同前,改处以付青主温饱饮以暖宫散寒,温补脾肾。

  【处方】巴戟天 24 克,白术 24 克,菟丝子 12 克,党参 12 克,杜仲 10 克,山药 12 克,芡实 12 克,肉桂 6 克,制附子 10 克,补骨脂 12 克。10 剂。

  随嘱服完后停药,下月的 6 日,再来复诊。

  七诊:近三四日来,头晕欲呕,困倦思睡,不想吃饭,因故提前来诊。诊得脉虽沉弱,但兼有滑利之象,左寸尤显,随问患者是否兼有怕冷,小便次数多等象,患者笑而称是。即告患者,此即喜脉,可能怀孕。建议暂停开药,观察数日,或再去妇科检查复诊。

  半月后医院妇科检查:妊娠。

  (2)曹某某,女,24 岁,东祝村。1986 年 2 月 6 日诊:婚后两年不孕,曾在西安医大附属医院检查,未有查出结果,诊为原发性不孕。

  主诉:平素月经不准,常延后 10 余日方至,经来血色紫暗有块、腹痛。平时腰背酸痛,饮食不佳。诊见患者形体瘦弱,面色暗淡,脉象沉弱,舌淡苔白润,证为脾肾虚寒,兼以胞宫寒瘀之象。以时值月经适来,先处以调补冲任、温经活血的温经汤加艾叶。

  【处方】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2 克,桂枝 10 克,吴茱萸 10 克,炮姜 10 克,半夏 10 克,丹皮 10 克,党参 15 克,麦门冬 12 克,炙甘草 10 克,阿胶 10 克(烊化),生姜 15 克,艾叶 6 克。6 剂。

  再诊:时值经期刚过,腰背酸痛,头昏,脉沉尺弱,舌淡苔白。予以补肾温阳之法,处以肾气丸加味。

  【处方】生、熟地各 15 克,山萸肉 12 克,山药 15 克,丹皮 10 克,茯苓 12 克,泽泻 10 克,制附子 6 克,肉桂 6 克,狗脊 15 克,杜仲 12 克,鹿角片 12 克,砂仁 6 克。10 剂。

  三诊:腰背痛减轻。脉沉尺弱。再予上方 6 剂,并嘱服完后,即来复诊换方。

  四诊:时值经来一日,腰背痛已基本消失,头已不昏,胃脘偶有怕冷、觉痛。舌淡润,苔薄白。治宜温补冲任、行气活血,再处以温经汤加味。

  【处方】当归 12 克,白芍 10 克,桂枝 10 克,吴茱萸 10 克,川芎 10 克,炮姜 10 克,半夏 10 克,丹皮 10 克,党参 15 克,阿胶 12 克(烊化),麦门冬 12 克,炙甘草 10 克,香附 6 克,艾叶 6 克,砂仁 6 克。6 剂。

  五诊:精神、气色改善,腰背已不觉痛,胃脘冷痛消失,饮食已比过去大为增加。现已别无不适,再处以肾气丸加味。

  【处方】生、熟地各 15 克,山药 15 克,山萸肉 12 克,泽泻 12 克,茯苓 12 克,丹皮 10 克,制附子 6 克,肉桂 6 克,狗脊 15 克,杜仲 10 克,鹿角片 12 克,砂仁 6 克。10 剂。

  六诊:身体日见恢复,精神健旺,饮食如常。舌淡苔白,脉沉弱。询知经期将至,再处以温经汤加味。

  【处方】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2 克,桂枝 10 克,吴茱萸 10 克,干姜 10 克,半夏 10 克,丹皮 10 克,阿胶 12 克(烊化),麦门冬 12 克,党参 12 克,炙甘草 10 克,砂仁 6 克,艾叶 6 克,制香附 10 克。10 剂。

  七诊:月经已净 4 日,脉舌如前,别无不适。改处以五诊肾气丸加减方(方略)。10 剂。

  八诊:近日来恶心、厌食油腻食物。诊脉和缓,左寸搏指滑利。兼有怕冷之象,再无其他病象。诊为妊娠。暂不用药观察。

  半月后,患者专程来告知:昨日在县医院妇科检查,已经怀孕。

  (3)梁某某,女,35 岁,长里村。1998 年 4 月 6 日,以不孕、卵巢囊肿来诊。

  患者 23 岁结婚,此年生有一女,已 10 多岁,夫妻一直想再生一子。经解除避孕措施已经两年,仍未受孕,服过不少中、西药,没有结果。后在西安医大附院妇科检查,诊为:卵巢囊肿、继发性不孕。要求住院,手术切除患侧卵巢。患者及家属未同意,来门诊部欲求中医诊治。患者平素体质不错,生冷无忌,但常有月经不调之病,以前曾在我处多次治疗崩漏下血之疾。得知平时经来腹痛,常延后五六日方至,经多色黑有块。五六天有时上十天始净。近一月来,常觉少腹不舒,轻微疼痛,但人能忍受住,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诊见舌淡齿痕苔白,脉弦细,先处以当归芍药散畅其气血。

  【处方】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8 克,茯苓 15 克,白术 10 克,泽泻 10 克,元胡 10 克,制香附 10 克。10 剂。

  复诊:腹胀痛减轻,脉弦无力,舌淡齿痕苔白,改处以温经汤补虚温宫、温通化瘀、调和胃气。

  【处方】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5 克,桂枝 10 克,吴茱萸 10 克,炮姜 10 克,半夏 10 克,丹皮 10 克,阿胶 15 克(烊化),麦门冬 15 克,炙甘草 10 克,党参 15 克,艾叶 6 克,莪术 6 克,干姜 6 克。10 剂。

  三诊:患者一进诊室即高兴地说:“原来每经来腹痛剧烈,每逢月经来,人就紧张得不行,这次月经来已不痛了,血块少了,人轻松多了!”病已减轻,效不更方,再予上方 10 剂。

  四诊:腹已不再痛,饮食比平常增多。患者说:前天称重,体重还增加了 2 公斤,现在已基本上不觉得困乏了。望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再予温经汤出入。

  【处方】当归 12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5 克,桂枝 10 克,吴茱萸 10 克,炮姜 10 克,半夏 10 克,丹皮 10 克,阿胶 15 克(烊化),党参 15 克,炙甘草 10 克,麦门冬 15 克,艾叶 6 克,干姜 6 克,制莪术 6 克,醋香附 6 克。10 剂。

  20 余天后,患者又以晨起欲呕、厌食来诊。诊得脉象和缓滑利,疑为妊娠,即告患者去医院妇科复查。

  检查回来后,欣喜告知,经西安医大附院妇科检查,妊娠、卵巢囊肿已经消失。夫妻俩当即高兴得不得了,见面就说,要给医生送匾致谢云云。翌年 4 月喜生一子,现已读初三,中学即将毕业。

  【按语】温经汤出自张仲景《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如: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经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从以上可以看出,温经汤治疗崩漏下血,少腹寒,不孕,月经过多或经闭,治疗范围较广。究其原因,皆由冲任虚寒胞宫瘀血所致。以冲脉隶于阳明,任脉行于腹面正中,二脉皆起于胞中向上行,与足阳明胃关系密切。冲、任二脉俱为血海,为月经之源,而其统则主在脾胃,脾胃和则血自生。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若冲、任虚寒,亦多由于脾胃之虚寒所致,脾胃、冲、任之脉虚寒不足,则胞宫不温。阳气不运,胞宫瘀血,致使血不归经,因而致使崩中漏下,或经血来过多;脾胃、冲任虚寒,胞宫瘀血,亦可因寒、瘀阻血使血行阻滞,血脉不通。使月经后期或至期不来。冲、任虚寒,瘀阻胞宫,致阳气不行,则胞宫犹如冰宫。就如付青主所喻的“天寒地冻,寸草不生;重阴之渊,不长鱼龙”,自然难以受精成胎。

  每思想到温经汤证治及其可治不孕,脑海中就会浮现起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在郭杜镇中医门诊看病时的一次经历。那时诊所设在文化站旁,站上有一女管理员,二十八九岁,未婚。性格爽朗,爱写文章,据说还是县作协会员。因经常胃疾,兼有痛经,常在我处看病问药。我闲时也常转悠至阅览室看报寻书。因而彼此熟识。记得她每次犯病,常给她开桂枝汤、当归四逆汤治疗,服几天即瘥。看的次数多了,对她病情得以了解。知她胃病已经七八年了,还一直有痛经病。胃病犯时,常波及整个上腹及少腹皆痛,平时不痛时,也常觉胃脘及少腹发凉怕冷,感觉不舒服。问及平时经来延后,经期腹痛,经色暗淡多有血块。脉沉弱,舌淡,舌体胖大边多齿痕。平素形体微胖,面色不华。仔细诊查后,我心中恍悟:此病不独阳明虚寒,而是脾胃阳气不足,而冲、任胞宫亦并虚寒、挟寒、挟瘀内阻之证,是属仲景温经汤证。此病不只胃病、痛经病久缠绵,如不治愈,来日还有不孕之忧!因与患者熟稔,平素之间也常爱开玩笑。随即和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直说了:我还诊出了你一病,就是你由于胃病日久,殃及冲、任二脉虚寒,不能温暖子宫。阳气不运,寒瘀内滞,可能来日有不孕之疾。她问:你真有那么神吗?我说:差不多。今天之所以犯讳说与你,就是告知你来日婚后真的如我所言,就不必四处奔波寻找名医,直接找本医诊治没错。她说:真的?我要谢谢你,但愿你是个庸医!结果呢?没想到最后发生的事情令我既后悔内疚又有些许自豪!

  她因年龄也老大不小了,不久后结识了男朋友。一来二去,都准备谈婚论嫁了。忽一日,早上一上班,领导找她不见。至宿舍,房门紧闭,敲不应声。找人破门后,惊现她倒于室内地上,昏不知人。急送医院急救,以宫外孕破裂出血昏迷所致。后经急救手术后,月余康复出院。宫外孕常继发于久不受孕的患者,还是属于中医的不孕范畴。

  出了这么大个事故,我在为自己的嘴贱话多而后悔也自责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诊断准确而稍有得意。因为冲、任虚寒,也大多兼有阳明虚寒,冲、任二脉与阳明关系密切常相互影响转化。冲任胞宫、阳明虚寒兼瘀之证,常并兼不孕之疾,而冲任阳明虚寒、胞宫挟寒、挟瘀之证正是温经汤的适应症。

  温经汤方以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桂枝、吴茱萸、生姜温经散寒暖宫,白芍、当归、阿胶、麦门冬滋阴养血润燥,丹皮助归、芎活血祛瘀,党参、大枣、甘草、半夏补脾和胃调和阳明,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以补养冲任,共奏温补冲任、补脾和胃、润燥活血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冲任虚损,兼有胞宫瘀血所引起的久不受胎,以及崩漏下血、痛经、闭经等证有着标本兼顾、虚实并调的特有效果。尤其对于不孕、久不受胎之病以温经汤治疗,其效更好,取效也速。一般应用此方服两月以上的很少,常二三十剂即效,还有的应用此方一二诊即受胎怀孕的。因而陈修园评价说:《金匮》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表里、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

  (4)党某某,女,33 岁,商户。2014 年 8 月 14 日。婚后已生一女,已 10 多岁了。夫妻商议想生二胎,二年前取了节育环后,至今未能怀孕,因来中医门诊治疗。

  患者形体丰满。自谓近五六年来,体重增加了 50 多斤。平素月经正常,曾作过人流两次。患者体虽胖硕,但常头昏,四肢疲乏汗出。平日饮食如常。诊得舌淡红胖大,苔薄白,脉沉滑。病为气虚痰湿之证,治以付青主治疗肥胖不孕之法,以加味补中益气汤治之。

  【处方】黄芪 24 克,党参 12 克,当归 10 克,白术 15 克,陈皮 10 克,柴胡 6 克,升麻 6 克,甘草 6 克,半夏 12 克,茯苓 20 克,生姜 15 克。15 剂。

  9 月 3 日再诊:服药后,困乏稍减,余无不适。脉舌同前。得知患者近一年来经常大便秘结二三日一行,因于上方加枳壳 12 克。15 剂。

  9 月 21 日三诊,头昏、周身困乏大为减轻,便秘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舌边齿痕渐少。患者说前日称重,体重减了 4 斤,仍予前方 15 剂。

  10 月 10 日四诊:头昏已消失,困乏也轻,精力较前充沛,不觉累了。脉舌同前,大便每日一次。再于上方加减。

  【处方】黄芪 24 克,白术 15 克,党参 12 克,当归 10 克,陈皮 10 克,半夏 10 克,茯苓 15 克,柴胡 6 克,升麻 16 克,甘草 6 克,枳壳 12 克,生姜 15 克,大枣 10 个。15 剂。

  10 月 27 日五诊:精神亦好,头昏困乏汗多等证完全消失,大便每日一次,已畅,仍予上方 15 剂。

  11 月 3 日六诊:上药还未服完而来诊,云其近 2 日来,欲呕厌食、头昏、怕冷,是不是感冒了?诊得体温不高,脉象沉疾滑利,亦无发热、头痛、鼻塞等证。询问其是否小便次数多,患者点头称是。即告诉患者,疑为妊娠之象,建议妇科再査。

  下午,患者打来电话告之已经怀孕,并问剩余几天的药还能不能服?服了会不会影响胎儿?我告之她影响是肯定的,但只会朝好的方面影响,因为方药作用是补气健脾、化痰,调理体质的,况其方药平淡和平,但服无防。

  【按语】傅青主曰: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湿盛之故乎。夫湿从下受,乃言外邪之湿也,而肥胖之湿实非外邪,乃脾土之内病也。然脾土即病,不能分化水谷,以养四肢,宜其身躯瘦弱,何以能肥胖乎?不知湿盛者多肥胖,肥胖者多气虚,气虚者多痰涎,外似健壮而内实虚损也。内虚则气必衰,气衰则不能行水,而湿停于肠胃之间,不能化精而化痰矣。夫脾本虚土,又因痰多愈加其湿,脾不能受湿,必浸润于胞宫,日积月累则胞宫竟变为汪洋之水窟矣。且肥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势也。况又加以水湿之盛,即男子甚健,阳精直达子宫,而其水势滔滔泛滥可畏,亦遂化精成水矣,又何能成妊哉?

  此病人因肥胖而逞气虚痰湿不孕之证。付青主对于肥胖导致不孕的机理论述颇为精辟,故遵其法,以加味补中益气汤治之。加味补中益气汤为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而成,组成后也即成补气益气汤与二陈汤之合方。补中益气汤有补气健脾的作用,脾气健旺则水湿易化;二陈汤为化痰祛湿的圣方,二者相伍,温健脾胃化痰祛湿,再加温胃化痰利水的生姜,即去痰之标,亦杜痰之本。因而病人服后,头昏、四肢疲乏、汗多等证能够消除。二诊时,曾因病人经常便秘,而加用枳壳,枳壳有利气宽肠作用,可助通便,也有利气行痰作用,气行则痰行,有助于痰湿排出。因而后来大便虽已正常了,也还仍用枳壳。

  上方可以说是调理体质之方,原计划让病人服几个月后,待其体重下降到基本正常时,再换用补脾肾助孕育之方。然而今用加味补中益气汤,还未及换方,病人就已怀孕。体胖怀孕,后期较为麻烦。因而鼓励病人多活动、勤行走,适量运动,把体重降下来,方可孕、产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