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2.热入血室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张某,女,26 岁,邓店村。1986 年 4 月 18 日诊:据云感冒已 4 天,经县医院内科按病毒性感冒,以抗病毒注射液、克感敏等药治疗 3 天,发热暂退一时,移时又复发热,而转来中医门诊治疗。

  诊见发热,体温 38℃,欲呕,胸脘烦闷食减,时有头痛恶寒。望咽部充血,舌淡红苔薄白,诊脉弦稍数,其病当为少阳病小柴胡证无疑,及处方开药时,患者又诉其少腹亦觉胀痛不舒,遂仔细检查得知:病后在治疗期间,恰逢月经先期来潮,今已 2 天,血量不多。综合脉证,方知其病由于少阳邪热炽盛,侵扰血室,血行不畅,热瘀相结,故缠绵多日,致邪不去。病属《伤寒论》热入血室之病,治宜内外同治,用和解外邪之法,再加以活血散血之治,处以小柴胡加味。

  【处方】柴胡 18 克,黄芩 10 克,半夏 10 克,党参 12 克,丹皮 10 克,赤芍 12 克,炮姜 10 克,当归 15 克,白薇 10 克,甘草 6 克,大枣 5 个,生姜 15 克。3 剂。

  一剂后热退不潮,胸腹舒适。3 剂尽,诸证如失,月经也如期而净。

  【按语】妇人月经来潮,或值经水适断时,感受外邪,邪热内陷,与血相结于血室,谓之热入血室。主要表现有往来热寒如疟状,发作有时,胸胁满闷或痛,或小腹痛。瘀血内结,影响神明,可致神志恍惚如有所见,谵语,夜里尤甚,是外感邪热入于血室,与血相结所致。邪阻血脉,瘀而不通,其病位在下焦,但其瘀热可影响到中、上焦,所以出现少阳经三焦气机阻滞不通症状。治以小柴胡汤解热散邪,疏利三焦,疏气调血,邪去气行则血结自通。肝藏血,肝脉终于胸胁,如果病情较重,治疗时还可以配合针刺肝经募穴期门,以泻肝经血实。

  妇人血室究指何物,历来意见不一,有认为是指冲、任脉的,有认为就是肝脏,有认为是指胞宫,还有认为是指肝脏与冲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中医所讲的许多名词,往往都是些有名而无实质的东西,都与中医的整体观一脉相承的。如膀胱蓄血,就不一定是血蓄膀胱之中。再如经络、脾、心主神志等,都讲的是概念。还有如前少阴病淋证的那个邢性小伙,形体高大魁梧,身体强壮,又喜好运动,但依他舌淡胖,脉沉弦,面色暗淡,仍诊为阳虚。你如果说与病人阳虚,他可能不接受,但附子、肉桂用了后,他的病能轻,能说不是阳虚。阳虚也是中医的一个概念,而无须去究它的实质。中医脏腑经络的功能、病理、生理都是讲的概念,都是相对的,讲究整体相关的。如果用西医方法,非要去究其实质不放,就会把中医本属整体性的东西分割开来,处处以西医药的理论和观点来衡量和解释与之不同体系的中医,反而会觉得中医一无是处,且愈解释愈不清。这就像目前中医队伍中少部分人在临证时,一见胃炎、肝炎、扁桃腺炎等炎症,不详加辨证,就大量处方苦寒清热解毒药物一样可笑;所以作为中医人,首先要尊重中医的整体性,因为中医几千年来历久不衰,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法宝,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热入血室是由于妇女生理上的特殊性,于月经或经期前后适感外邪,从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证属正虚受邪,三焦郁滞,影响血行,使外邪与血结而成。其治疗自然宜遵辨证论治的法则,有什么症候就用什么药,而不必纠缠于子宫、冲脉等名词的具体位置。如果一味注重究其实质,实际上是把完整的中医体系分割开来,劳力费神而于中医临证治病无甚裨益。反不如不去究其实质,只凭脉症辨证候,再按症候用方药。热入血室也不过是经期感受外邪,或外感病中适逢月经来潮,我们当于临证时,在和解外邪的基础上,可再依据实际病情,或加入活血养血,或活血凉血,随证施治,反觉利落简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