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案例 6:李某某,男,40 岁,长里村人。平时容易感冒,每次必服药、输液,也常缠绵 10 余日达月才愈。今感冒已半月,服药,打针不愈,仍头昏困乏,鼻流清涕,喷嚏时作,咽痛不舒,不热不渴。诊见两侧扁桃体肿大,淡红。舌淡苔少润滑,脉沉。病属少阴阳气不足,不能托邪外出所致。

  【处方】制附子 24 克,麻黄 10 克,炙甘草 12 克,细辛 6 克,大枣 4 个切碎,生姜 12 克。5 剂。

  服上方三四袋后,头即清爽,鼻涕喷嚏顿失,咽部亦舒。服完后,诸证悉除,感觉精神体力亦倍于平时。

  按:此患者先天性扁桃体肿大,经常感冒,自从服上方后,体质增强了,感冒也少了。后来,偶有感冒,处以上方,一次即愈。

  案例 7:温某某,女,33 岁,工人。咽喉肿痛月余,服药,输液 1 周后痛稍轻,稍受凉后,痛又加重,房东介绍来诊。

  咽部两侧扁桃体稍肿,色淡红,舌苔润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紧。按太、少表里同病,阳气里虚、邪恋不去施治。

  【处方】制附子 20 克,麻黄、淫羊藿各 10 克,细辛 5 克,甘草、桔梗各 12 克。6 剂。

  月余后,又因感冒咳嗽来诊,言其上次诊治后,咽痛再未复发。

  案例 8:孟某某,女,64 岁,长里村苏某的岳母。头痛已四五年。一般先在左太阳穴处,剧时渐至头顶前额,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服药痛可缓,药停又痛。痛剧时常服止痛片等或可缓解,不能根治,以至丧失治疗信心,深以为苦。

  诊见:体质精神尚可,面色淡黄。今头痛时剧时缓已一周,痛及头顶前额,时流清涕,鼻塞不通。加上最近几天,颈后出现一痈肿,杏核大小,漫肿微痛,痛及颈部不舒。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舌淡润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弦紧。证属太、少同病,表里之邪交织日久,阳气损伤,寒邪凝聚阻络所致。

  【处方】制附子、蒲公英各 24 克,甘草、川芎各 12 克,麻黄、葱白各 10 克,细辛、白芷各 6 克,赤小豆 30 克。6 剂,口服。

  再于痈肿处,敷以拔毒膏,包扎。

  二诊:患者欣谓:服药两天,鼻即通利,头痛即轻,即停服西药。6 剂服完,头已不痛,颈后痈肿也已消散。望舌仍淡胖大,脉沉弱。

  【处方】制附子 24 克,麻黄、川芎各 10 克,甘草、天麻、淫羊藿、沙苑子各 12 克,细辛 6 克。6 剂。观察两个月,没有再犯。

  案例 9:肖某某,男,64 岁,比亚迪厂家属。两天前晨起,徒觉腰痛不能起,活动受限,咳嗽,活动稍又不慎则腰痛加剧,由其子扶持来诊。

  病者患腰椎病 3 年,去年发现有轻微脑梗。望体格丰隆、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腰部手按痛增,俯仰不便,动作要轻缓、稍有不慎则痛剧。舌淡润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微细,按肾虚感寒、经脉郁阻施治。

  【处方】制附子 24 克,元胡 15 克,甘草、淫羊藿、川断、鹿角片各 12 克,杜仲、土元各 10 克,细辛 6 克。6 剂。

  二诊:腰痛大轻,活动已能自理,自己步行来诊,脉舌同前。

  【处方】制附子 24 克,金毛狗脊 15 克,炙甘草、淫羊藿、川断、鹿角片各 12 克,麻黄、土元、杜仲各 10 克,细辛 6 克。6 剂。

  服完后腰痛消失,日常活动自如。

  按: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补肾助阳、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对于阳气不足,外感寒邪和所致的外感、咽痛、喑哑,尤其对于慢性鼻窦炎及久治不愈的头痛、虚寒性梅核气病,都有很高的疗效。方中附子用量常大于麻黄一倍以上,麻黄生用,因有主药附子的监制,无虑发汗之忧,更有相辅相成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