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0:汤某某,男,43 岁,餐厅老板。外形高大盛壮,但常觉困乏,过劳则心悸头昏。今以心慌心悸不安,头昏困乏欲卧,不能日常事务来诊:血压 130/90mmHg,面色黯淡,舌淡润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诊得脉浮搏指,重按空虚。此非阳证表实,实乃里虚不足之脉。病属少阴心君阳虚,心阳不足则血不行,血不荣则心悸作。病在心阳不足,治宜补下焦先天之真火,以火之根在下也。真火衰则君火亦衰,真火旺则君火始旺,当以补火益离丹直补坎中真阳。
【处方】附子 24 克,肉桂 10 克,生牡蛎、龟板各 15 克,远志、琥珀(冲服)各 6 克,生姜 12 克。5 剂。
二诊:心悸、头昏大减,困乏亦轻,精神转好,测血压为 130/90mmHg,舌淡苔薄白,脉沉弱。病情已轻,再于前方以生姜易茯苓 20 克。5 剂。
服完后病情暂愈,已上班工作。
案例 11:李某某,男,46 岁,长武人,街道商户。原有心脏病,3 年前做过心脏修补手术,今感冒 10 余日,服药、打针 5 日不愈,反而咳嗽加重、气喘汗出来诊:咳嗽阵发行,咳时持续好一阵,剧时喘不过气,痰多清稀,心累头昏,气短,晚上尤重,以致不能安卧休息。双足浮肿,畏寒,困乏欲卧。
望患者体格略胖,面色虚浮萎黄,两颧泛红,舌淡润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微细。病属少阴病阳气虚衰、阴邪泛滥、寒痰阻肺所致。治当温补少阴真火以化气行水,真火足则阴邪去。
【处方】制附子 24 克,茯苓 20 克,生姜 15 克,白术 12 克,白芍、干姜、五味子各 10 克,肉桂 6 克。6 剂。
二诊:咳喘顿愈,头昏困倦也轻,但时有心悸不安、胸闷烦躁之证,改处以补坎益离丹加味以温补肾阳,温通补心。
【处方】制附子、茯苓各 24 克,生牡蛎、炙甘草各 15 克,生姜 12 克,肉桂 10 克,远志 6 克。6 剂。
服完后,心悸不安消失,头昏困倦等证改善病愈。
按:补坎益离丹为附子、肉桂、炙甘草、蛤粉、生姜组成,因药房无蛤粉,我常以同为咸寒入肾的生牡蛎替代,效果亦好。该方治疗心动过缓、过速,只要证属阳气虚衰的都可应用,证明该方应该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心阳虚衰,病根在肾。治心补肾,也是郑氏特色。肾为水火之脏,肾中真火充,必载水上升以交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故心阳虚及心血虚皆能得以改善。
少阴阳气虚衰引起的各种病症,以郑氏之法辨治有很好的疗效,但我目前治疗的有效病例大多也只能说是病轻暂愈,如前案例 10、案例 11,原来心悸不安经常发作,分别多次给开过补坎益离丹,一般都是诊治一二次即愈。病人感觉和平常一样了,也就认为病好了,遂停诊又忙于经营了。不知少阴阳气虚衰之病,病情日久,沉寒痼冷已深,如欲根治,杜绝复发,还需假以时日以温阳补肾,温通阳气,调理、改变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此点,无论医者、病者都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