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编辑部:
我是一名乡村中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在农村卫生所工作,从医 30 多年了。去年下半年接触到了中药汤剂配方的些品种——单味配方颗粒。结合临床考察应用后认为:免煎颗粒于临床应用上确实方便,与医与患都很方便。再就是我们基层第一线的医生接触的多为常见病、多发病,每次开药通常是二三剂,甚或只开一剂。现在使用配方颗粒,对症处方,灵活易控,应用方便,这对基层中医药的广泛开展、应用以及临证见习、历练,提升中医医疗水平,无疑是一个喜讯和开辟了广泛平台。但是要使配方颗粒广泛应用和推广,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急待解决——就是建议大量生产常用方剂的汤剂颗粒。
中医常用方剂,是中医药室库中的组成部分,内容极为丰富,它是结合中医理论而发展起来,它有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一直在临床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古往今来,尽管中医汤方不胜枚举,有数万之多,但临床经常应用的方剂,也不过百余方而已,可以先从使用率较高的常用方做起。汤剂颗粒的生产工艺方法应该等同单味颗粒,或者不会复杂多少。汤剂颗粒最早在日、韩等国也有先例,我们可以借鉴。减少生产些丸剂,多生产些常用汤剂颗粒,临床上应用会更为方便,效果也快捷。在临床应用时,辨证属某方证,直须开某汤剂颗粒。如有兼证,根据病情需要,斟加单味颗粒。也就是说:以汤剂颗粒为主体,以单味颗粒为备用增补。
以汤剂颗粒为主,以单味颗粒为辅,这样的话有三大优点:一是原方证效用可靠确实,因为单味颗粒由单味中药煎煮、浓缩、烘干、粉碎等而成,若用单味颗粒组成方剂,方剂配伍药物过多时,并不完全等同汤剂作用,缺少诸药同煎的化合作用。中药成分复杂,一味药好几种,乃至 10 余种成分,目前对于大多数中药成分的研究还是盲区,对汤剂的化合作用,成分就更难弄清了。多种中药同煎,肯定会有哪些成分增强,或减弱,或抵消,或产生新的成分……如四逆汤方、乌头汤方诸药同煎,毒性成分降低,强心、止痛作用增强,白虎汤同煎,方中糯米更能助使石膏中钙质的溶解吸收等就是其例,如果以汤剂颗粒为主,单味颗粒补充,药物化合作用的影响就小了。
二是推广汤剂颗粒,也可逐渐引导统一中医临床用方,改变既往各成门户的体系、用方混乱无章的局面。可使中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更易直接地学习和理解带教老师的旨趣。与带教老师更容易沟通,使临床实习、实践而容易进入角色。
三是节约资源,降低中药使用成本,降低药费地使中医药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接受欢迎,促使中医药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以上是我临床实践中,对于配方颗粒方面的不成熟想法及建议,望贵刊能予刊登,以使有关领导及医药专家参考研究。
此致
敬礼!
陕西省西安市郭杜街办长里卫生所
张志刚
2010 年 6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