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乡村中医天地宽

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建国后尤其是近 30 年来,农村环境面貌渐现前所未有的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本身或诸多因素影响和限制,农村的各种设施和医疗就医条件,依然无法和人才济济、设施到位的城市相比,也正由于人口众多,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现实情况,对于基本不依赖高级检查,化验设备,而擅长诊脉辨证,以一把草、一根针治病的乡村中医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中医药的宽广平台。对于身处农村最基层的乡村中医来说,不必怨天尤人,应随遇而安,增强信心,充分认识到尽管农村条件稍差,但并不影响,反而利于开展和做好中医工作。

  我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毕业后回乡,沿着自学、拜师学医,赤脚医生、乡村医生、执业医生的道路一路走来。从医三四十年,上班看病,闲暇读书,深知自学中医的甘苦。在当时农村条件,没有学医的机会,庆幸的是,我是最早接触到的是中医。当时先是经常为体弱多病的母亲查方侍药,而渐渐爱上中医的。当时的环境如我在《诊余回首》中所写的:初时无奢业医道,查病常把医书翻,待到母病得愈时,医学知识日益渐,时忖如能有人助,躬身医道干一番。当时也可能是天遂人愿,我有幸拜了一位擅长伤寒的刘志彬老师为师,他教我在原先背诵药性、汤头、脉学的基础上,从背诵《伤寒论》开始,要求条文必须背熟,兼看各家注释。当时觉得学习压力挺大,整天背书,枯燥无味。然而全篇背完,即有豁然贯通之感。随后信心益增,又一鼓作气背完《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和《针灸大成》中的“金针赋”、“玉龙歌”等篇。当时的情况是:时当年少精力好,晚间读书不知倦,偶尔所学治好病,心情愉悦好几天。初战告捷增自信,读书临证劲更添,仲景医书背如流,醉心中医尤伤寒。摒弃娱玩专斯此,流连徜徉医学殿。这最初学医阶段确实艰苦,同时也磨炼了克服困难的决心,经历了始则惑、继而明、继而恍悟过程。

  回想当初如果是自学西医的话,本身只具初中基础,没有理化、生物等知识,所遇到的困难,简直就难以想象而无法逾越,最终只会走入死胡同。而学中医则不然,只要具备语文这个基础知识,如能刻苦坚持,自学自修,或能修得正果。后来的多读勤学,熟读背诵,使我获益匪浅,受用终生。如刚开始看病时,一遇见胸痛,就误认为是胸痹,而按胸痹治疗,用瓜蒌薤白汤加味,常用少效。后来条文背诵熟悉以后,方知仲景所说的胸痹是以胸痛彻背为主证,也就是心胸痛彻及后背也痛,还可有胸闷痰多,咳喘气短之证。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是属明显地阳气不足、痰涎阴邪壅塞胸中,痹阻阳气之症。故知胸痹的病机是由于上焦阳虚,阴邪内滞,痹阻胸阳不通所致。如“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病”,“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即是论述了胸痹的病机,即“阳微阴弦”是也。阳微为不及,主阳气虚;阴弦为太过,主阴邪如痰涎水饮等邪内盛。熟悉条文后,得知仲景所论的胸痹,并非单指冠心胸痛之病,而仲景的胸痹病,包括的范围要大得多,不但包括某些冠心病,还常包括某些消化系的胃病,只要见症以胃(心)痛彻背,兼有胸痹之证,即可按胸痹治疗;还有某些肝胆疾患,以及一些肋间神经痛,证见心(肋)痛微背,兼有“阳微阴弦”之象,仍可按胸痹治疗;还有某些肺系疾患,如支气管炎、咳喘,兼有心胸痛彻背之证,而属阳虚痰浊内滞的,皆可按胸痹证治,以瓜蒌薤白汤治疗。因而,尽管胸痹为阴邪阻滞胸中,胸中又为心肺之府,加上阳气不足,难免也会影响心肺气血的流通循行而致淤血形成,但如果把胸痹心痛就认为是冠心病,就把胸痹病小看和误解了。

  再如治一大腿根部疼痛的患者,已就诊多处,打针服药半月不愈,光检查费就花费一千多元,想起《针灸大成》胜玉歌中有“髀痛宜针肩井穴”,随即为患者针刺双侧肩井穴,一次后即轻,针刺三次痛不再犯。背诵记忆的东西多了,到临床应用时就能为我所用,信手拈来。再说,中医古典医著,非熟读背诵则不能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背诵强记,即磨炼了意志毅力,也为知识的积累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医 30 多年来,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省市区的考试,每逢考试,有的同志就紧张,而我则从不在乎,每次考试都能轻松通过。可以说,是既往的熟读背诵功不可没。

  在临床当中,一有心得体会,还可总结成文,提炼升华。数十年来,工作之余,经常总结,先后在省以上医刊、学术会议发表专业论 20 余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参编(撰)著 2 部,获“科技论著三等奖”一项,还被吸收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聘为《陕西中医药研究》杂志特聘编委。假如当初学医自己选择的不是中医专业而是西医专业,在基层农村,那是无法达到这个程度的。

  众所周知,西医临床辨病靠仪器设备检查诊断,以检查、检验结果为据,治病用药靠实验、理化分析。农村则难以具备这些条件,简单一点的病好说,复杂一些的病就难以进一步处理,而辨证论治的中医则不然,对于化验分析、实验检验设备有没有也无关紧要,只要勤于临床,多接触病人,勤于思考就是做实验;博览群书,探讨古今医学文献就是作科研、搞研究。我想,乡村中医只要抓住这两个环节,就可以把中医做好。所以多读书,医理明,勤实践,搞好临床看好病,乡村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提升将指日可待。

  乡村中医可以有更多的自主和自修时间,也能更多地尽早切入临床,有直接接触病人,可以系统观察病人疾病过程的有利条件。我也曾和不少接触过的中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谈过,都说工作不好找,能找到合乎自己专业的工作更难,就鼓励她(他)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话,于其挤到城市大医院,接触不到临床,建议其还不如直接下基层,可以受到重用。临床临证,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会更多,自主性更大一些,凭借五年积累的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基层这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沉潜七、八年,上十年,一定能干出更大成绩!

  通过自己的学医从医经历,认为乡村中医道路宽阔,乡村中医可以大有作为,乡村中医在目前农村基层这个条件相对滞后的环境中更容易做出成绩。

  ——本文为我为《中国中医药报》写的一篇文稿,经编辑删改后,发表于 2009 年 4 月 28 日该报的第 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