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学的是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投身临床一线,行医近 30 年。在这漫长的医疗生涯中,许多特殊患者的经历成为了我成长的关键节点,深刻影响着我的医疗水平与治疗理论体系的构建。
刚毕业担任乡村医生时,我遇到一位发烧患者。按西医经验,发烧患者出汗后体温理应下降,可这位患者输液后虽浑身出汗,高烧却持续不退,还伴有怕风、怕冷症状。这种情况让我困惑不已,用西医理论难以解释。这件事成为我学习中医的契机,毕竟临床中不少看似简单的病情,西医却难以解决,我意识到必须从中医中探寻新的治疗思路。
起初学习中医时,我从偏方、验方入手,购置大量中医书籍。单是慢性胃炎的处方,我就收集整理了两三百个。但面对众多处方,疗效和辨证方法却毫无头绪,都说自己的验方效果绝佳,实际使用起来大多却无效,这让我既迷茫又发愁。
有一位离我家不远的中年男性癌症患者,他找到我时痛苦万分,甚至跪下求我止痛,说治不好癌症没关系,只要能止住疼痛就行。他的痛苦深深震撼了我,也促使我下定决心潜心研究癌症治疗。
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有两位患者让我印象深刻。一位郑州的中年男性患者,高压、低压都高。他十分信任我,我们一起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案,最终高压恢复正常,可低压却始终降不下来。无论我怎么调整治疗思路,都未能解决问题,这让我满心愧疚。还有一位做生意的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经过八九个月的治疗,也没能让他的血压恢复正常,我自觉无颜面对患者。目前我治疗高血压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有效率仍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患者还是我自己都不太满意,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攻克这一难题。
癌症治疗也是如此,尽管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我的治疗让有些患者存活多年,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我也在不断调整治疗思路,力求提高疗效。
我治疗的第一位类风湿患者是县城的中年女性。起初用小青龙汤、麻附辛效果不佳,更换多个方案后依旧不理想。经过深入研究,我发现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可以让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后来进一步研究,认识到部分类风湿患者属于虚劳病,增加薯蓣丸、培养固本散、阳和汤等方案后,疗效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在疼痛类疾病治疗上,我走过不少弯路。如今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想起那些当时没治好的患者,心中仍满是愧疚。要是能早点达到现在的水平,他们就不用遭受那么多痛苦了。
我曾经热衷于研究神奇医案,对有毒中药也充满好奇,比如控涎丹、巴豆霜。看到书上说巴豆能治疗乳腺增生,我便按方给一位乳腺增生患者使用。结果患者服药后不停拉肚子,吓得不敢再吃,我也后怕不已。从那以后,我对有毒中药的使用极为谨慎。学生咨询相关问题时,我都告诫他们若非特殊情况,绝不能轻易使用;即便要用,也必须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不过,像细辛、生半夏、生南星等中药,只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合理应用还是安全的,但雄黄这类药,我绝不建议学员使用,一切都以患者安全为重。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我发现对于病情严重或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不能一味攻伐。比如治疗肝硬化后期、肾病、心脏病、肝病、癌症、肿瘤患者的大量腹水、胸水、心包积液时,我以前常用五苓散、猪苓汤等利水方剂,虽有部分效果,但很多并不理想。现在我推荐黄芪糯米汤,这个方剂只补不攻,效果较为理想。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重病、大病、疑难病的治疗思路。就像傅青主、陈士铎老师书中所讲,病情严重或身体虚弱时,应以大剂量补药为主。我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就深有体会,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调整用药剂量,病情严重时甚至只补不攻。
我的治病思路也在不断转变,从最初喜欢验方、偏方,到学习经方,再到研究时方。像乙字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三仁汤等时方,效果同样显著,值得深入学习。
目前,我虽攻克了部分临床疑难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并进行了归纳总结,但肾病、耳鸣、男科等疾病的治疗效果仍未达到我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书选取的都是疗效较好的病案,但我的临床有效率目前仅为 80%左右,那些无效病案并未收录其中。希望读者明白,我并非神医,不过成为“神医”是我的梦想。书中我对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进行了系统整理,读者认真学习后,治疗这些疾病有望达到 80%的成功率。
这二三十年,我始终在坚持学习、探索,对疾病、处方、经典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我的理想是传承医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完善病脉证治治疗体系,带领学生为更多患者高效解除病痛。
在诊断方面,我采用脉诊、腹诊、病脉证治相结合,再加上典型舌诊的方法。治病时注重抓住患者的典型特点,即“但见一证便是”,这“一证”可能体现在舌苔、腹诊或症状等方面。比如舌上有唾液线,可用温胆汤;腹诊左少腹压痛,考虑桃仁承气汤;身上有虫爬样瘙痒,优先考虑防己黄芪汤。我还提出,阳了以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先用甘草泻心汤加升麻、鳖甲、当归治疗。
随着环境和饮食结构变化,湿热类患者日益增多,三仁汤、甘露饮、甘露消毒丹、龙胆泻肝汤等治疗湿热的方剂,值得深入研究。同时,大家对中医“病”的诊断重视不足,书中我详细讲解了六经病和金匮病的诊断要点。
我在汤阴、郑州、天津三地坐诊,深刻体会到要在中医诊断方面下足功夫,找到疾病的典型特点。而且患者数量不宜过多,每个患者看诊时间保持在 6 分钟左右较为合适,这样既能保证诊断质量,又能让医生精力充沛,确保开出的方剂有疗效。
作为医生,治好疑难杂症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比如天津的一位格林-巴利综合征女性患者,坐着轮椅来就诊,服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后,三五天就能站起来;郑州的一位患者,服药一周也从轮椅上站了起来。我还治好了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以后我会把这些经验整理分享,让大家看到中医治疗大病的能力。
我也重视单味药的研究应用,每年网络培训班都会讲解单药妙用,像炒麦芽治疗男性乳房异常发育、龟甲胶改善熬夜不适症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体现了治病求本的理念,对解决当下常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常见的小疾病,我同样重视,治疗时追求快速、高效、省钱,尽量减少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比如治疗咳嗽,很多患者两三天就能明显见效。
实践证明,只要肯下功夫,很多疾病都能攻克。就像结肠炎,起初我用仙鹤草、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不佳,后来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结肠炎都适用大承气汤,使用后效果显著。像山西那位患结肠炎十几年的年轻女患者,以及郑州的老年女性患者,服用大承气汤加减后都治好了。即便掌握了疾病本质,面对年龄大等特殊患者时,我心里还是会有所顾虑。
目前我正在研究大剂量用药,待总结出经验后,会详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病人更快治好大病、重病、疑难病。
最后,感谢李俊卿总编、臧兴震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也感谢我的学生朱钧泽、李蔚、周军、王杰、李博、牛艳霞、卞淑贤、石丽霞在本书整理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张庆军
2025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