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第三章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专题

张庆军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现在患过敏性鼻炎的人非常多,这种病的治疗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怎么解决过敏状态;第二,如何除根。到底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能不能除根呢?只要诊断正确,处方正确,是可以做得到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样才能除根,请看下面的病案。

一、过敏性鼻炎(小青龙汤)医案

闫某,男,55 岁,郑州人。

【初诊】2021 年 4 月 2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 10 余年。

【刻下症】季节交替时易发病,鼻塞,鼻痒,遇冷打喷嚏,流清水鼻涕。舌质淡,舌尖红,苔薄白,脉有力。

【处方】小青龙汤加石膏合小柴胡汤。

麻黄9g 桂枝9g 干姜9g 五味子6g 细辛3g 白芍9g 柴胡24g 生石膏30g 黄芩9g 生姜3 片 大枣3 个 姜半夏9g 党参9g 炙甘草6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小柴胡汤原文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二诊】2021 年 4 月 9 日。

患者症状减轻,鼻子基本不痒了,鼻涕减少很多,时有鼻塞。

效不更方,14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1 年 5 月 1 日。

过敏性鼻炎症状基本消失,偶有鼻塞。

玉屏风颗粒善后。

病案分析

我们来看这个病案。55 岁的男性,患过敏性鼻炎 10 多年了,季节交替时发病。他为什么会在季节交替时就会发病呢?这个在中医上叫“交节病作”,就是有的人一到某个季节就会发病。有的人是到某个节气就会发病。

“交节病作”,王清任的经验是:血府逐瘀汤。我们经方用什么呢?小柴胡汤。所有与季节有关系的疾病,与节气有关系的疾病,我们都要用小柴胡汤,这是这类疾病的本质。

病人鼻子不透气,鼻子痒,遇冷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几乎所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都是一样的。

舌质淡,说明是寒症,是寒症的过敏性鼻炎。舌尖红,说明有阳明病了。脉有力,说明是实证,属于三阳病。

所以处方是: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合小柴胡汤。小青龙汤解决他的过敏状态,石膏解决舌尖红,小柴胡汤解决季节交替就发作。然后要用荆芥煮水外敷,荆芥每天用 5g,煮上 10 分钟以上,用毛巾蘸荆芥水不干不湿地热敷鼻孔一直到额头。为什么呢?因为过敏性鼻炎都怕冷啊。还有一个西药: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又叫滴鼻净,这个是开鼻窍的。

在我们吃的中药里面,麻黄是开窍的,现在我们又用了滴鼻净来开窍,因为对于鼻炎、鼻窦炎的病人来说,他得病的根本原因就是鼻甲肥大导致的不通畅,鼻甲肥大不通畅导致这个疾病很难治愈。所以一定要把鼻窍打开,只要鼻窍打开了,问题就好解决了。

我们来解析一下小柴胡汤的原文 96 条:

什么叫“往来寒热”呢?一个过敏性鼻炎的病人,每天早上一起床赶紧打喷嚏,这就叫往来寒热,有固定的时间规律。那么他在一年当中呢(固定的时间段发作)也是“往来寒热”。例如他每到春季就犯病,每到秋季他就发作了,也叫以年为单位的“往来寒热”。一天当中呢?有的病人是每天早上发作。所以这个病人就用了小柴胡汤。

他二诊的时候,症状减轻。一般我们治疗过敏性鼻炎需要 21 天。这个病人吃够 21 天后,就治好了。他的过敏症状解决了,然后需要提高他的抵抗力,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有的人吃上半个月、20 天、一个月以后,他就不再发作了。有的人检查过敏原发现有 20 样、30 样,不用管它。大家不用担心,等病人的过敏性状态解决了,抵抗力提高了之后,对什么都不过敏了,这跟过敏原没有任何关系,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个要点,不要受西医的误导。过敏是因为身体抵抗力差。

二、过敏性鼻炎(真武汤)医案

崔某,男,30 岁。

【初诊】2021 年 10 月 9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数年。

【刻下症】常年流清水鼻涕,时有额头、头两侧痛,怕冷,精神差。舌质淡,边齿痕,苔薄白水滑,脉无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少阴病水分证。

【脉】脉无力。

【证】精神差,舌苔水滑。

【治】真武汤。

茯苓9g 白芍9g 生姜3 片 白术6g 黑附子9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真武汤原文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二诊】2021 年 10 月 15 日。

服药后鼻炎症状减轻很多,精神好转,遇冷还会流鼻涕;舌质淡,边齿痕,苔薄白水滑,脉无力。

效不更方,14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1 年 10 月 30 日。

鼻炎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好了很多,晨起偶尔会打喷嚏。舌淡红,边齿痕,苔薄白,脉较之前有力了。

原方继续服七剂巩固治疗,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嘱患者注意保暖。

病案分析

一个 30 岁男性,过敏性鼻炎很多年。这样的病人都是病程有好多年了。如果他病了才几天,那叫感冒。他常年流清水鼻涕,有时候额头疼,还有头的两边疼,怕冷,精神差,舌质淡,边齿痕,这是寒症,是一个寒症类型的过敏性鼻炎;舌苔水滑有水分证,是茯苓剂证;脉无力,三阴病。

再来看真武汤的组成:茯苓解决水的问题,这里面为什么要加一个白芍呢?真武汤为什么要加一个白芍呢?白芍是补水的。根本原因是,一个经常流清水鼻涕的病人,他的体内是缺水的,他天天流鼻涕,他就缺水了。病人吃了真武汤之后,症状减轻很多,精神好转。

病人精神差,脉无力,怕冷,这是少阴病,少阴病的水分病,选择真武汤。这就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病脉证治。这个病人:

【病】少阴病。

【脉】脉无力。

【证】精神差,怕冷,舌苔水滑。

【治】真武汤。

【治疗效果】20 天痊愈。

【善后】玉屏风颗粒(德众牌或云南白药牌)、金匮肾气丸(同仁堂)。

几乎所有的过敏性鼻炎,到除根的时候都用这两个药。

【用药时间】服用半个月到一个月,按说明书服用。

除极个别的病人会复发外,大部分都不再复发。过敏性鼻炎病人经过一个冬天的考验没有复发,之后就可以认为治愈了。

三、过敏性鼻炎(桂枝麻黄各半汤)医案

孔某,女,48 岁,郑州人。

【初诊】2021 年 10 月 30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数年。

【刻下症】晨起眼睛痒严重,鼻子痒,偶尔流鼻涕,口不渴,心不烦,饮食可,睡眠可,精神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有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病。

【脉】脉有力。

【证】眼睛痒。

【治】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10g 麻黄6g 杏仁9g 白芍6g 生姜3 片 大枣3 个 炙甘草6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上中午饭后温服,晚上不吃。

桂枝麻黄各半汤原文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二诊】2021 年 12 月 11 日。

患者诉服药 7 剂后眼睛痒明显好转,鼻炎症状减轻,遂按原方自己抓药两次,再服十四剂,现在眼睛已经不痒了,鼻炎也好了,此次就诊要求减肥。

病案分析

48 岁的女性,过敏性鼻炎很多年,早晨起来眼睛痒严重,鼻子痒,偶尔有鼻涕,口不渴,心不烦。口不渴排除石膏剂证;心不烦,饮食可,睡眠可,精神好,舌质淡红苔薄白,还是一个寒症。脉有力,这是一个三阳病。

【处方】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个病人西医可以诊断为两种疾病:一个是过敏性鼻炎,另一个是过敏性结膜炎。他得了两个病,临床上很常见。我曾接诊过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四病合一的病人。这个病人是二合一,是过敏性结膜炎合并了过敏性鼻炎。

几乎所有的眼睛痒的特效方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临床上,你如果遇到一个眼睛痒的病人,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如果他舌尖红呢?口渴呢?加生石膏。治一个好一个,目前治疗眼睛痒我几乎没有失败过。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桂枝的剂量要大于麻黄的剂量。按照比例来用,有的人需要加生石膏。如果有心脏病、有心律失常怎么办呢?麻黄用荆芥、防风代替。

桂枝麻黄各半汤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特效处方。

我对“桂枝麻黄各半汤”研究后,认为它是眼睛痒的特效方。尽管它是可以治疗全身痒的,但是它对于眼睛这个部位的痒更是对症。

我们先说寒症的:眼睛痒:桂枝麻黄各半汤;鼻子痒:小青龙汤,有热,加生石膏;嗓子痒、哮喘的,射干麻黄汤。

如果内脏痒呢?他肚子里面痒,胃里面痒,用陈士铎的化痒汤。我治疗过两例,都治好了。

【化痒汤处方】

柴胡9g 炒白芍30g 生甘草6g 炒栀子9g 天花粉9g

四、过敏性鼻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医案

张某,男,30 岁。

【初诊】2021 年 9 月 26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数年。

【刻下症】鼻子不透气,头蒙,晨起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甲肥大;肠胃不好,一吃凉东西就拉肚子,怕冷,怕风,手脚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三阴合病。

【脉】脉无力。

【证】手脚凉,不能吃凉东西,怕冷。

【治】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附子理中汤合苍耳子散。

当归9g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细辛3g 通草6g 生姜3 片 吴茱萸6g 大枣3 个 干姜9g 白术9g 黑附子9g 人参9g 白芷9g 苍耳子4g 薄荷6g;后下 辛夷6g;包煎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文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二诊】2021 年 10 月 3 日。

手脚凉减轻了很多,最近不拉肚子了;鼻炎症状减轻很多,出汗多了;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效不更方,14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1 年 10 月 17 日。

鼻炎基本痊愈,头蒙没有了,晚上偶尔会鼻子不通气,晨起偶尔会咳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较之前有力了。

原方 7 剂巩固治疗,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

病案分析

我们来看这个病案。患过敏性鼻炎数年,鼻子不透气,头懵,晨起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很多过敏性鼻炎都是早上起来严重,早上是什么时候啊?早上是少阳病的欲解时。早上起床一般都是三点到九点,少阳病的欲解时。早上症状发作,也是少阳病的欲解时。这是六经病的时间诊断法。早上起来严重的,3 点到 9 点是少阳病;也有的病人,从早上一起来就严重,一直到中午就减轻了,他的表现是整个上午症状最严重,一过中午 12 点,病情就减轻了,或者就消失了,这也是一个知识点,用补中益气汤。

有的人早上起来就感觉到没劲、乏力,无论什么症状,只要表现为上午这个时间段严重的,都是“补中益气汤证”。

无论什么症状,只要早上一起床就严重的,都是柴胡剂。像类风湿,有晨僵现象。为什么我们治疗类风湿要用柴桂姜合当归芍药散呢?针对晨僵现象。早上起来就加重了,是一个柴胡剂证,这都是疾病的本质啊!这都是病脉证治的结果。

我们一直宣传经方病脉证治,谁说的?医圣讲的。欢迎大家看看我的第二本书《打开经方这扇门》,看完这本书,再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再到临床看病,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医思路,这个思路是谁的思路呢?是医圣张仲景的思路。

这个病人早上起来,打喷嚏,流清鼻涕,鼻甲肥大。所有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他们的鼻甲都是肥大的。只有萎缩性鼻炎的鼻甲不肥大,这种病人的鼻甲是萎缩的。空鼻症能不能治好呢?给大家说一下啊,萎缩性鼻炎的根本原因,它是一个外燥症,不是内燥症。现在治疗萎缩性鼻炎都是按内燥症治疗,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什么汤也没有治好,因为他是一个外燥症,需要按照风热燥来治疗,要用桑菊饮、银翘散、桑杏汤、杏苏散这一类来治疗。

一吃凉东西就拉肚子,这是什么证呢?太阴病干姜证;怕冷、怕风,桂枝剂证;手脚凉,脉无力,什么病啊?厥阴病。

这个是手脚凉的厥阴病,一吃东西就拉肚子的干姜证,太阴病,怕冷怕风的桂枝剂证。

我们来看一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附子理中汤。病人脉无力,三阴病。这是一个三阴合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有桂枝,解决了怕冷、怕风的问题,干姜解决了吃凉东西拉肚子的问题,苍耳子散也是开窍的,这是一个三阴合病的处方,临床常见。继续荆芥外敷,滴鼻净外用,用 21 天。

大家看《伤寒论》351 条:“手足厥寒”。在经方里,手冷、脚冷,厥阴病;四肢凉,少阴病;临床少阴病也非常的常见。有些病人,膝盖凉,脉无力,是不是少阴病呢?确定是。膝盖凉的病人很多啊!如果一个病人,既有手脚凉又有四肢凉,这个时候按少阴病治疗,这是医圣规定的辨病环节。病人都是用 21 天药。

少阴病经过治疗以后,脉比以前有劲儿了。在临床上,我们治病,脉无力的要治到脉有力,那么脉有力以后,他的症状在减轻,效不更方,仍然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附子理中汤。而对于脉有力的病人要治到脉无力,治到这个程度他才能够好。

比如一个病人,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通过我们治疗以后,他的脉已经没有力量了,症状继续在减轻,这个时候不能换处方,继续原方治疗,矫枉过正。等把药停后,他的病就好了,这就叫脉以平为期。什么时候病就治好了,我们心里要有谱啊。

比如我治疗过一个肿瘤病人,他是一个搏指脉,脉非常有力,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他的疾病在进展期,病情在恶化。通过我们的治疗以后,他的搏指脉、脉大有力的情况在减轻,他的病情就肯定得到了改善,等我们把脉给他治到没有力量的时候,他的病就好了,可以随时去做检查了。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几乎所有的过敏性鼻炎的病人,除根都是这两样药。

五、过敏性鼻炎(小青龙加石膏汤)医案

刘某,男,10 岁。

【初诊】2021 年 10 月 12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多年。

【刻下症】(患者家长代诉)早晨两个鼻孔交替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张口呼吸,鼻甲肥大;睡觉爱翻腾,饭量小,尿频,胆小。舌质淡红,舌尖稍红。脉有力。

【处方】小青龙汤加石膏、茯苓合小柴胡汤。

麻黄4g 桂枝6g 白芍6g 炙甘草4g 干姜6g 细辛3g 五味子4g 姜半夏6g 茯苓6g 黄芩6g 柴胡12g 生石膏10g 生姜3 片 大枣3 枚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小青龙汤原文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二诊】2021 年 10 月 19 日。

鼻炎症状减轻。

效不更方,十四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1 年 11 月 10 日。

鼻炎症状基本消失,张口呼吸好转,尿频好转。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善后。

病案分析

10 岁的男孩,过敏性鼻炎。现在的小孩子为什么容易得过敏性鼻炎呢?喝牛奶喝的。要是不让他喝牛奶,小孩哭家长闹。要除根怎么办呢?忌牛奶。越是喝牛奶多的地方,过敏性鼻炎越多,据说美国很多都是过敏性鼻炎,为什么呢?都是喝牛奶,喝冷饮,吃水果。现在的一些女性,你要是不让她吃水果,她就会说怎么补充维生素呢?

小孩子的过敏性鼻炎是怎么来的呢?喝牛奶喝的,喝冷饮喝的。那小孩子的过敏性紫癜怎么来的呢?是吃辣条、辣片得的。辣条、辣片里面含有很多重金属。过敏性紫癜的特效方:桃核承气汤,用于清除体内的垃圾和毒素。有表证需要用桂枝。

我们来看这个病案。舌质淡,这是寒症。舌尖稍红,石膏剂证;舌苔水滑,加茯苓。为什么要合小柴胡汤呢?因为他早晨发作。他还有尿频,加了一个茯苓。小便不利加茯苓,这是小青龙汤的加减法。

看《伤寒论》40 条。小便不利,就是小便不正常。小便少叫小便不利,小便多也叫小便不利。吃 21 天。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善后。因为让小孩子吃金匮肾气丸,家长不理解,所以只让吃了玉屏风颗粒。

六、过敏性鼻炎(小青龙汤加石膏合苍耳子散)医案

杨某,男,40 岁,郑州人。

【初诊】2023 年 4 月 1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 3 年。

【刻下症】鼻子痒,流清鼻涕,遇冷空气连打数个喷嚏,鼻塞;舌质淡,舌尖红,苔薄白,脉有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病。

【脉】脉有力。

【证】鼻痒鼻塞,流清鼻涕。

【治】小青龙汤加石膏合苍耳子散。

麻黄3g 白芍9g 干姜6g 五味子6g 细辛3g 桂枝9g 炙甘草6g 生石膏30g 白芷6g 清半夏9g 苍耳子6g 辛夷6g;包煎 薄荷3g;后下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二诊】2023 年 4 月 8 日。

服药后,鼻子不痒了,流清鼻涕、打喷嚏减少,鼻塞减轻。

效不更方,七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3 年 4 月 15 日。

鼻子不痒了,清鼻涕没有了,偶尔还有鼻塞,打喷嚏。

继续原方七剂,服法如前。服完中药后用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

病案分析

这个病案很简单。40 岁的男性患者,患过敏性鼻炎 3 年。目前的症状:鼻子痒,流清鼻涕,遇冷空气连打数个喷嚏,鼻塞;舌质淡,寒症;舌尖红,石膏剂证;脉有力,三阳病;鼻子痒,小青龙汤证。

【处方】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合苍耳子散。

用这样的处理方案,服药 21 天,症状就没有了。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

这是过敏性鼻炎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小青龙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类型,几乎占临床的 70%~80%,剩下的都是少见类型。

七、过敏性鼻炎(小青龙汤加石膏合小柴胡汤)医案

李某,男,35 岁。

【初诊】2022 年 4 月 5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 2 年。

【刻下症】每到春夏交际,夏秋交际鼻炎发作;鼻塞,鼻子痒,遇冷空气连打数个喷嚏,流清水鼻涕,早晨严重。舌质淡红,舌尖稍红,苔薄白,脉有力。

【处方】小青龙汤加石膏合小柴胡汤。

柴胡24g 黄芩9g 姜半夏9g 炙甘草6g 党参9g 麻黄3g 五味子6g 生石膏30g 桂枝9g 干姜9g 细辛3g 白芍9g 生姜3 片 大枣3 个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二诊】2022 年 4 月 12 日。

鼻子基本不痒了,鼻涕减少了很多,还有鼻塞症状。

效不更方,14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2 年 5 月 8 日。

过敏性鼻炎症状基本消失,偶有鼻塞。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善后。

病案分析

大家看这个病人。过敏性鼻炎两年,每到春夏交际、夏秋交际鼻炎发作;鼻塞,鼻子痒,遇冷空气连打数个喷嚏,流清水鼻涕;早晨严重。这个最常见,过敏性鼻炎早晨严重。舌质淡、舌尖红,舌尖红加生石膏;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生石膏。小柴胡汤解决早晨加重和季节交替发病的症状。

八、过敏性鼻炎合鼻窦炎医案

刘某,男,23 岁,郑州人。

【初诊】2023 年 9 月 24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多年。

【刻下症】鼻子痒,晨起打喷嚏,头痛,右侧鼻甲肥大;舌质淡,苔薄白腻,湿润,脉有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病、少阳病。

【脉】脉有力。

【证】鼻子痒,早上打喷嚏。

【治】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

金匮病病脉证治:

【病】肺痈病。

【脉】脉有力。

【证】头痛。

【治】千金苇茎汤。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加川芎。

麻黄3g 白芍9g 细辛3g 炙甘草6g 干姜6g 桂枝9g 五味子6g 清半夏9g 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6g 生姜3 片 大枣45g 甘草6g 川芎30g 薏苡仁30g 芦根30g 炒桃仁9g 炒冬瓜子30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千金》苇茎汤原文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三十枚,瓜瓣半升。

右四味叹咀,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有所见吐脓血。

【二诊】2023 年 10 月 1 日。

头痛好了,鼻炎减轻。

效不更方,7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3 年 10 月 8 日。

无不适症状。

效不更方,7 剂。服法如前。吃够 21 天后,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

病案分析

这个病例就稍微有点复杂了。这个病人有两个病,除了有过敏性鼻炎,他还有鼻窦炎。鼻窦炎的症状是什么呢?头疼,头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顺便讲一下,我治过的所有的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因为鼻窦炎,没有一个例外。好多注意力不集中的人,被当成多动症、精神病去治疗了,非常可怜。有的病人从小孩子时期治到中年,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天天吃那些精神类的西药。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做一个鼻窦炎的检查呢?他们做的是脑 CT、脑磁共振、脑电图,做了很多,但检查不出来。鼻窦炎的确诊,必须做鼻窦的 CR、CT,才能检查出来。经过我们 21 天的治疗,停用中药,半年后,他大脑的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症状完全消失了,时间点是半年,要给病人讲清楚。

这个病人鼻子痒,早晨起来打喷嚏,头疼为主。无论头的哪个部位疼,临床上 90%都是由鼻窦炎引起的,得脑瘤的能有几个?况且脑瘤也不一定找我们治啊,三叉神经痛早就确诊了。三叉神经痛能治好吗?答案是肯定的。我治疗三叉神经痛治愈率非常高,很多在两三周内就能治好。

苔薄白腻,湿润。当舌苔腻的时候,他就有湿了。

【处方】小青龙汤治疗鼻子痒;小柴胡汤治疗早晨打喷嚏;川芎是治头疼的专药;千金苇茎汤,治疗鼻窦炎。鼻窦炎形成的原因是鼻窍不通,用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用荆芥煮水外敷(每天一次 5g,20 天共 100g)。病人舌苔腻,用薏苡仁。千金苇茎汤里有薏苡仁。

如果舌苔干燥的话,要加生地,因为川芎比较燥。

服药 21 天后,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

九、过敏性鼻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医案

周某,男,39 岁,山西晋城人。

【初诊】2023 年 4 月 16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多年。

【刻下症】遇冷空气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怕风,晨起口苦;便秘;舌尖红,舌苔腻,脉有力。

金匮病病脉证治:

【病】黄疸病表证。

【脉】脉有力。

【证】舌红苔腻鼻子痒。

【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苍耳子散。

麻黄4g 连翘9g 苦杏仁6g 桑白皮30g 生姜3 片 大枣15g 炙甘草6g 辛夷6g;包煎 白芷4g 苍耳子6g 赤小豆30g 薄荷3g;后下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文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二诊】2023 年 6 月 23 日。

服上方后鼻痒消失,打喷嚏、流鼻涕都减少,因路途远未来复诊;最近又开始鼻子痒,流鼻涕打喷嚏;舌尖红,苔腻,脉有力。

效不更方,7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3 年 7 月 29 日。

鼻炎症状好转了 80%,鼻痒没有了,偶有鼻塞。

原方 7 剂,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善后。

病案分析

病人为过敏性鼻炎,遇冷空气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怕风,晨起口苦;便秘;舌尖红,舌苔腻,脉有力。

舌尖红,热症;舌苔腻,湿症;这是一个湿热类型的过敏性鼻炎。上面讲的都是寒湿类型的。

湿热类型在南方的病人中最常见,像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的病人,基本都是湿热型的,所以治病是有地域差别的。从南方过来的病人首先考虑湿热;从甘肃兰州过来的,燥症最常见;从新疆、黑龙江过来的,寒症最常见。从河南过来的,什么都常见。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湿热类型的过敏性鼻炎,首选处方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热类型的过敏性哮喘也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过敏性哮喘的病人会经常用喷剂。当吃上药的时候,还让他继续用喷剂,等服药后他自己就逐渐减少了喷的次数,不胸闷,不难受,为什么要喷呢?到最后他就不喷了,但这个时候,我们要求他随身携带喷剂,万一出现紧急情况呢。

这个病人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苍耳子散。

黄疸病都符合“瘀热”两个字,都是有湿热、有瘀血,这就叫湿热必有瘀血;湿热必有阴虚。所以龙胆泻肝汤里面是要用到补阴液的药物的。

湿热类型的善后方剂,就不能用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了。要用什么呢?龙胆泻肝丸。

如果病人抽烟、喝酒、吃辣椒的,要忌口!

湿热类型在南方很常见。在河南坐诊,也偶尔会碰到湿热类型。但在南方坐诊,就不能只想小青龙汤证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是最常见的。甘露消毒丹、甘露饮、三仁汤证天天见。为什么在南方温病派比较厉害,是因为地理环境导致的。

十、过敏性鼻炎(中成药)医案

某女,22 岁。

【初诊】2023 年 8 月 12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多年。

【刻下症】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舌质淡,边齿痕,要求吃中成药,因为上班不方便。

【处方】小青龙颗粒。

三天后反馈:稍微见点效,还是早上打喷嚏严重,因此又加了一个小柴胡颗粒。

【处方】小青龙颗粒加小柴胡颗粒。

三天后反馈:比上一次有好转,但还是不理想。根据患者遇冷加重,舌质淡,边齿痕,又加了一样药,玉屏风颗粒,三个一起用。

【处方】小青龙颗粒加小柴胡颗粒加玉屏风颗粒。

三天后反馈:加了玉屏风颗粒以后,疗效继续提高,但是她仍然不满意。她原来每天早上打二十多个喷嚏,现在打十来个。后来,我考虑到 2023 年是 8 月 8 号立秋,因此这个病人是一个秋季过敏性鼻炎,每年到秋季发作。我就又给加了一样药,玄麦甘桔颗粒。

【处方】小青龙颗粒加小柴胡颗粒加玉屏风颗粒加玄麦柑桔颗粒。

吃了三天以后说,这一次效果特别的好。效不更方,然后又吃了半个月,这个病就治好了。

病案分析

这是一个使用中成药的病案。

有的病人因为工作、上学,不方便熬中药。

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舌质淡,要求吃中成药。处方:小青龙颗粒。

吃了三天后反馈,稍微见点效,还是早上打喷嚏严重,因此在小青

龙颗粒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小柴胡颗粒。

三天后反馈,比上一次有好转,但还是不理想,根据病人见冷加重,一般都是怕空调、怕风,因此要提高她的抵抗力。舌质淡、齿痕舌是黄芪剂证。记住这句话,只要病人是齿痕舌,都是黄芪剂证。又加了一个玉屏风颗粒(黄芪、防风、白术)。这样就是小青龙颗粒,小柴胡颗粒,玉屏风颗粒,三个一起用了。

加了玉屏风颗粒以后,这个病人的疗效继续提高,但是病人还是不满意。她原来每天早上打二十多个喷嚏,现在打十来个。后来考虑到 2023 年是 8 月 8 号立秋的,这个病人是立秋之后的过敏性鼻炎,那么是一个秋季过敏性鼻炎,就是每年到秋季发作,其他季节不发作,到了冬天就好了。所以又加了一个药,玄麦甘桔颗粒,相当于又加了一个麦门冬汤。

那么秋季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燥。所以我们光用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玉屏风颗粒,没有解决干燥的问题。秋天的燥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吃麦门冬汤或玄麦甘桔颗粒,而是打开加湿器。对于秋季咳嗽的病人,一定要交代他们打开家里的加湿器。秋季治疗燥症最好的水果是梨;最好的肉类是鸭肉,鸭肉是补水的。

这个病人最后用的是小青龙颗粒、小柴胡颗粒、玉屏风颗粒、玄麦甘桔颗粒,效果超级好。为什么原来效果不好呢?是我们的诊断有问题。只要病人效果不好,都是医生的诊断有问题。必须承认这一点,自己才能进步。病人不见效,不能把责任推卸给病人。

十一、过敏性鼻炎(凉燥)医案

某男,29 岁。

【初诊】2023 年 8 月 16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 6 年余。

【刻下症】只要到了秋天就犯过敏性鼻炎,过上一两个月自己就好了,反正治也好,不治也好,自己就好了,但是发作的时候,非常难受和痛苦。

【处方】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合小柴胡汤。

用药五天后病人反馈:吃了以后有效,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的好。经过询问,他鼻子干。鼻子干属于燥证。患者又是见了凉加重,这是什么情况?凉燥。所以就在原来处方的基础上合上了杏苏散。

【处方】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合小柴胡汤合杏苏散。

三天后反馈:患者说这次吃了药以后,效果超级的好,继续巩固治疗,最后病人就治好了。

凉燥,用杏苏散;热燥,用桑杏汤。

病案分析

我们来看这个病案。这个病人只要到了秋天就发作过敏性鼻炎,进入冬季就好了。反正治也好,不治也好,过了秋天就好了。

我们用小柴胡汤解决秋季过敏问题,如果每到秋季就发作,我们必须要用柴胡剂;如果用时方,就用血府逐瘀口服液。

病人吃药以后,说有效,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的好。经过询问,他说鼻子干。鼻子干,是燥症;他又见凉加重,是凉燥。如果鼻子流清鼻涕,是寒症;如果鼻子出气热,是热感冒;如果鼻子干,是燥症;如果鼻子酸,是湿症。

那么这个病人是鼻子干,燥症;见凉加重,是凉燥。凉燥用杏苏散。

如果这个病人鼻子干,鼻子出气又热,我们应该用桑杏汤,是个热症。

如果他鼻子干,出气热,鼻子酸,是湿热燥症。在临床会遇到既有湿又有燥,燥湿相混的特殊类型。

为什么有的病人见效慢,效果不是太好呢?是因为我们诊断不到位。

所以这个病人,在原来处方的基础上加了杏苏散,病人的病就治好了,就是差了一个环节。

十二、秋季过敏性鼻炎医案

某女,33 岁。

【主诉】秋季过敏性鼻炎多年。开始吃的小青龙汤,第二次又换成小青龙汤加小柴胡汤,都有效,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后来我看到她舌头上有裂纹,又是秋季过敏性鼻炎,就用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合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在这个基础上,又合了一个麦门冬汤。

【处方】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合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合麦门冬汤。

吃了以后,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麦门冬汤原文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病案分析

这是一个秋季过敏性鼻炎的病人,最开始吃的小青龙汤,第二次又换成小青龙汤加小柴胡汤,都有效,但是效果不理想。后来看到她舌头上有裂纹,又是秋季过敏性鼻炎,说明她有燥的因素,病人有阴虚的情况,我们需要补。

我们用方必须是有依据的,不能乱用,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所以这个病人在用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合玉屏风加生石膏的基础上,又合上了麦门冬汤。

吃了以后,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这个麦门冬汤,在临床上有大用处。前天在天津坐诊,来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不停地发出怪叫声音,家人都崩溃了。什么病呢?抽动一秽语综合征。这个病的发病原因是吃孟鲁司特引起的。现在的抽动症很多与孟鲁司特有直接关系,这类病人都绝对不能再吃这个药了。现在治疗鼻炎、咳嗽、肺炎,一般西医都会用到孟鲁司特这个药。

要去除他的得病因素,首先要知道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要解决他发出的怪叫声。怪叫的声音是什么呀?是大逆上气。我们现在治疗抽动症把握非常大,好多病人很快就见效,用的就是麦门冬汤。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汤。治好了很多多动症的孩子。这个气一直向上走,发出怪叫的声音,是不由自主的。这个病有个典型的特征是不停地吭吭,小孩子不停地清嗓子。清嗓子叫咽喉不利。他除了有鼻涕倒流的因素之外,他还有一个咽喉不利的因素,用麦门冬汤。

十三、麦门冬汤医案

某男,6 岁。

【主诉】鼻子不透气一年。

【刻下症】(家长代诉)经常皱鼻子,或者没事了就喜欢用力拧鼻子,揉鼻子,还是鼻子不透气。用过各种的治疗效果都不好,而且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患儿一直不停地吭吭。伴随的症状有嗓子干,喜欢吃凉东西,舌质红,舌苔少。

【处方】麦门冬汤。

麦冬42g 山药15g 西洋参3g 甘草3g 姜半夏6g 大枣6 个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蜂蜜外用涂鼻腔。

三天以后,患儿症状明显减轻,一共吃了半个月,就全部治好了。

病案分析

舌质红,舌苔少,是阴虚,用蜂蜜涂抹鼻子。鼻子干燥可以用蜂蜜,可以用香油,也可以用温开水,用哪个舒服就用哪个。这个嗓子吭吭,是咽喉不利,也是常见病。大家可不要以为是个小事啊,小孩子吭吭,一般首选的就是麦门冬汤。到了秋天更是必须用麦门冬汤。

今天我提出一个秋季过敏性鼻炎寒症类型大合方: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合麦门冬汤。

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加生石膏。舌尖红的、口干的、嗓子疼的、心烦的,都要加生石膏。或者病人流清鼻涕,偶尔流点黄鼻涕,也要加生石膏,大家记住就行了。下面是处方的常规剂量。

麻黄6g 桂枝9g 姜半夏9g 甘草9g 生白芍9g 干姜9g 细辛3g 五味子6g 柴胡24g 黄芩9g 红参6g 生姜30g 大枣9 个 黄芪15g 生白术9g 防风2g 麦冬63g 山药30g

早上中午饭后喝,一天一付,一天两次。

这个只适用于寒症类型,不适用于湿热类型。

十四、过敏性鼻炎(麻附辛合肾四味)医案

某男,52 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多年。

【刻下症】患者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精神不振,总想睡觉,时常睡不醒,平时爱静不爱动;怕冷,舌质淡,脉无力。

患者鼻子痒,这是太阳病,麻黄剂证;患者脉无力,精神差,嗜睡,是少阴病。所以这个患者诊断是什么呢?太阳少阴合病。好多书上会写太少合病。

患者脉无力,鼻子痒,嗜睡,精神差,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我又给他合了一个肾四味,补肾。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少阴合病。

【脉】脉无力。

【证】鼻子痒,精神差。

【治】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

麻黄9g 仙灵脾15g 细辛3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5g 补骨脂15g 黑附子9g;先煮

吃了 12 付中药,患者就痊愈了。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文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病案分析

这个病人为过敏性鼻炎,除了有鼻子的症状之外,还有精神不振,总想睡觉,时常睡不醒,平时爱静不爱动。怕冷,舌质淡,脉无力,这是三阴病里面的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以少阴病要解决的是睡眠障碍。

麻附辛,治疗的是总想睡觉,爱瞌睡。

黄连阿胶汤,治疗睡不着,就是睡眠差。

麻附辛证的特点是爱静不爱动,这是它最本质的特点。

阳虚的,都是爱静不爱动;阴虚的呢?都是爱动不爱静。

比如说小孩多动症,阴虚为本,无论怎么辨,都要补阴,而且要以补阴为主,不把这个最根本性的东西抓住,这个病治不好。

这个病人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子痒,这是一个麻黄剂证,太阳病。病人脉无力,精神差,嗜睡,少阴病。所以这个病人是太阳少阴合病,用麻附辛。病人的肾虚不虚呢?肯定肾虚。因此合了李可老先生的“肾四味”。

十五、过敏性鼻炎(麻附辛合吴茱萸汤)医案

某男,58 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多年。每到冬天,就会鼻子不透气,流清鼻涕,鼻子痒,打喷嚏,时有头痛;手脚凉,四肢凉,特别怕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无力。

这个患者是一个到冬天就会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严重的时候,还会头疼。脉无力,手脚凉,这是厥阴病;同时,脉无力,四肢凉,这是少阴病。这个患者诊断是什么?少阴厥阴合病。另外,患者鼻子不透气,鼻子痒,流清鼻涕,这是太阳病,是表证。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少阴厥阴合病伴有表证。

【脉】脉无力。

【证】鼻塞,怕冷,手脚凉,四肢凉,头疼。

【治】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

麻黄9g 吴茱萸6g 大枣6 个 细辛3g;开盖儿煮 人参6g 生姜30g 黑附子9g;先煮一小时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解决太阳少阴合病问题的;这个患者的厥阴病怎么治疗呢?用吴茱萸汤,为什么这里没有选择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呢?其实也可以。因为这个患者头痛,所以就加了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原文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效果】当天明显见效。吃了 20 天以后,症状全部消失。

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

病案分析

我们讲了春季得的或季节交替的过敏性鼻炎,现在这个病人是到冬天就发作的过敏性鼻炎。每到冬天,鼻子不透气,流清鼻涕,鼻子痒,打喷嚏,严重的时候还会头疼,手脚是凉的,胳膊、腿也凉,是什么病啊?手脚凉,四肢凉,少阴病。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个病人的手脚凉,脉无力,为厥阴病;四肢凉,脉无力,为少阴病。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的时候,解决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只治少阴病;第二种方法是少阴、厥阴一起治。

病人鼻子不透气,鼻子痒,流清水鼻涕,是太阳病的表证。

因此选择麻黄附子细辛汤。

这个处方是解决什么呢?是解决太阳少阴合病的。这个病人的厥阴病怎么治疗呢?用吴茱萸汤,为什么这里没有选择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呢?其实也可以,主要是因为这个病人头疼,所以就加了吴茱萸汤。

最后的处方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

病人吃药后当天明显见效,吃了 20 天以后,症状全部消失。

十六、过敏性鼻炎(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医案

某男,27 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 1 年。用过小青龙汤,效果不太好,他应该是第三次就诊,前两诊效果都不太好。第三次再详细问诊才知道,患者是阳了以后出现的过敏性鼻炎,用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来治疗。

【处方】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

炙甘草6g 干姜6g 黄连3g 黄芩9g 党参9g 大枣9 个 当归9g 姜半夏9g 升麻9g 醋鳖甲15g

吃了五天后症状明显减轻,又吃了十二天痊愈。

病案分析

病人是阳了以后得的过敏性鼻炎,用什么呢?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所有的阳后后遗症都是用这个处方,无论病人是什么症状。

前一段治疗了一个男病人,阳了以后胸闷。在其他地方治了快两年了也治不好,为什么呢?都是在治疗胸闷。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只要是阳后的后遗症,都是用这个处方。

无论他是什么症状,什么心率快的、失眠的、胸闷的、过敏性鼻炎等等,症状千奇百怪,都是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吃了就好了,特效药。以后有没有病人再阳呢?二阳、三阳、五阳等等。这不仅仅只是针对新冠,所有的流行性感冒、重感冒、传染病等的后遗症,都是用这个汤。无论出现什么症状,都是这个汤。所以说你要不学会这个汤,很多病人你治不好,因为你永远想不到。未来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还有大用处,我们正在临床验证当中,很多的疾病都要用这两个汤来解决,为什么呢?状如伤寒。

我个人认为,除了刚才讲的阳后后遗症、重感冒后遗症、流行性感冒后遗症之外(这些都是确切验证过的),未来所有传染病的后遗症,都可用到此方。

病人来了,要问病人,你第一次得病是怎么得的?如果说以前有这个病,后来好了,阳后又加重了,处方就用这个。大家知道,好多病人,在阳后以前的病复发了,加重了,像冠心病、心律失常、皮肤病等等,很多病都与新冠后遗症有关系,就是阳了以后加重了。或者是以前好了,阳后又复发,你把这个处方记住,疗效极佳,千万不要加雄黄,雄黄煮后就成砒霜了!

十七、过敏性鼻炎(虚劳病)医案

某女,35 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多年。吃了好多的中药和西药,用过各种方案效果都不太好。

【刻下症】脉诊为芤脉,诊断为金匮病里面的虚劳病。

我把过敏性鼻炎的反复发作看作是经常感冒,再把经常感冒定义为风气百疾,所以,我在虚劳病里面选择了薯蓣丸证。

金匮病病脉证治:

【病】虚劳病。

【脉】脉无力。

【证】经常感冒。

【治】薯蓣丸。

山药30g 当归10g 桂枝10g 神曲10g 生地10g 甘草28g 人参7g 川芎6g 白芍6g 白术6g 麦冬6g 杏仁6g 柴胡5g 桔梗5g 茯苓5g 阿胶7g 干姜3g 白蔹3g 防风6g 大枣30 个 黄豆芽1 把

加水、蜂蜜、黄酒一起煮。

病人服药五天以后症状明显减轻,又吃了大概二十天,症状基本上就消失了,过敏性鼻炎也好了,然后吃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巩固治疗。两年以后,她因为其他的病又过来治疗,我专门问了她一下,过敏性鼻炎一直没有复发。

薯蓣丸金匮要略原文: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病案分析

此病人过敏性鼻炎很多年,把脉是芤脉,芤脉诊断为虚劳病。这就是进入病脉证治的环节,我们先辨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呢?虚劳病。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看成经常感冒,经常感冒定义为风气百疾,所以在虚劳病里面选择了薯蓣丸证。

用黄豆芽代替豆黄卷。“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关键是诊断,处方都现成,书中都有。千方易得,一效难寻。

如何将病人诊断为虚劳病,是需要有依据的。就是这样一个诊断方法,先辨病,把病辨准了,处方就简单了。

十八、过敏性鼻炎(阳和汤)医案

某女,38 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 2 年余。吃氯雷他定有效,但是不能停药,一停药就复发了。患者很苦恼,总不能一辈子吃药吧,而且她做了过敏原的检测,对好多东西都过敏。鼻子不透气,怕冷,遇冷就打喷嚏,鼻子非常酸,流大量的清鼻涕,鼻子痒,特别是夜间比较严重,冬天严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她也用过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等,效果都不太好,我给她开了一个阳和汤。

【处方】阳和汤。

熟地30g 麻黄2g 肉桂3g 炮姜3g 白芥子6g 甘草6g 鹿角胶8g;烊化

三天明显见效,半个月以后就痊愈了。

病案分析

这个患者是阳虚,但是用了麻附辛,真武汤,效果都不太好,为什么不太好?我给大家讲一下鉴别点。

阳和汤治疗的患者是一定有酸的感觉,实际上是要去寒湿的,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比如大家会看到阳和汤治各种各样的关节炎、气管炎、肺心病,都不准确。为什么不准确,阳和汤证的患者必须有酸的感觉,要么鼻子酸,要么头酸,要么胳膊酸、腿酸,要么身体酸,没有酸的感觉,效果都不好。

这个病人吃氯雷他定有效,不能停药,一停药就发作。做了过敏原检查,对很多东西都过敏。

病人鼻子不透气,怕冷,遇冷就打喷嚏,鼻子非常酸。鼻子酸是什么呢?是湿。大量流清鼻涕,鼻子痒,舌质淡,苔薄白。是热症还是寒症?是寒症啊。脉沉细无力,是一个三阴病。夜间严重,冬天严重,她也用过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效果不太好。有的病人来了就告诉你他用过很多药方。

我给这个病人开了阳和汤。

阳和汤证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呢?见冷严重,夜里严重。除了脉沉细无力,还必须具备一个特征是酸的感觉。

十九、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医案

李某,女,42 岁。

【初诊】2023 年 9 月 23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刻下症】打喷嚏,流鼻涕,左侧鼻塞,睡醒喉咙痛,晨起呼吸不畅,哮喘病史,西药间断外用信必可都保吸入剂,每周吸入 3~4 次。舌质淡,舌尖红,舌胖大,有齿痕,有唾液线。

【诊断】过敏性鼻炎,哮喘。

【处方】射干麻黄汤加石膏合温胆汤。

射干9g 麻黄3g 细辛3g 紫菀9g 款冬花9g 五味子6g 大枣10g 姜半夏9g 石膏30g 炒枳实6g 竹茹9g 陈皮6g 茯苓9g 炙甘草6g

中药 3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上、中午饭后喝。

【二诊】2023 年 9 月 30 日。

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减轻,呼吸困难减轻,吃药期间,吸信必可都保一次,晚上睡觉咽喉部干痛,鼻子干。上方加麦门冬汤合玄麦甘桔汤滋阴润肺。

射干9g 麻黄3g 细辛3g 紫菀9g 款冬花9g 五味子6g 大枣10g 姜半夏9g 石膏30g 炒枳实6g 竹茹9g 陈皮6g 茯苓9g 炙甘草6g 麦冬63g 山药30g 生地10g 玄参15g 桔梗6g 西洋参3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上、中午饭后喝。

病案分析

患者以过敏性哮喘为主诉,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先治哮喘,舌质淡为寒喘,选方射干麻黄汤,舌尖红加生石膏,舌上有唾液线合温胆汤,一诊开方 3 剂,因含有麻黄的处方晚上服用有的人会兴奋睡不着觉,故服药时间改为早上、中午饭后吃,晚上不吃;二诊打喷嚏、流鼻涕减轻,呼吸困难减轻,吃药期间,只吸了一次药,效果明显,自述晚上睡觉咽喉部干痛,鼻子干,为燥证,原方加麦门冬汤、玄麦甘桔汤滋阴润燥,开方 7 剂,同时嘱咐患者打开家里的加湿器。

二十、过敏性鼻炎季节交替发作医案

刘某,男,42 岁。

【初诊】2023 年 10 月 1 日。

【主诉】秋季过敏性鼻炎。

【刻下症】打喷嚏很多,流清水鼻涕,鼻子痒,眼睛痒,不定时发作,鼻子不干,季节交替时(交节病)症状会明显,舌质淡,苔薄腻。

【诊断】过敏性鼻炎。

【处方】小青龙汤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合血府逐瘀汤合玄麦甘桔汤。

麻黄5g 白芍9g 细辛3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6g 姜半夏9g 炒杏仁9g 大枣10g 柴胡3g 炒枳壳6g 赤芍6g 生地9g 当归9g 川芎6g 炒桃仁12g 红花9g 桔梗6g 川牛膝9g 玄参20g 麦冬20g

中药 14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上、中午饭后喝。

【二诊】2023 年 10 月 21 日。

病情好转,遇凉打喷嚏严重,舌质淡。上方加玉屏风散。

麻黄5g 白芍9g 细辛3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6g 姜半夏9g 炒杏仁9g 大枣10g 柴胡3g 炒枳壳6g 赤芍6g 生地9g 当归9g 川芎6g 炒桃仁12g 红花9g 桔梗6g 川牛膝9g 玄参20g 麦冬20g 黄芪15g 白术9g 防风2g

中药 14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上、中午饭后喝。

病案分析

1. 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子痒,用小青龙汤。眼睛痒,太阳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换季的时候病情严重,考虑交节病,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

2. 二诊病情好转,遇凉打喷嚏加重,上方合玉屏风散增强抵抗力。

二十一、过敏性鼻炎前额头痛医案

刘某,男,14 岁。

【初诊】2024 年 6 月 1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

【刻下症】打喷嚏,流鼻涕,鼻子痒,前额头痛,头昏沉不清,记忆力不集中,张口睡觉,怕热出汗多,口渴口干,可以吃凉,纳可,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腻,脉有力。

【诊断】过敏性鼻炎。

【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肺痈大合方,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麻黄3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桑白皮30g 炒山桃仁9g 浙贝母12g 桔梗6g 炒冬瓜子30g 甘草片6g 大枣45g 芦根30g 炒葶苈子30g 薏苡仁30g 川贝母3g

中药 14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6 月 16 日。

早上起来鼻涕少了,不打喷嚏了,鼻子也不痒了,头痛消失,效果很好。

一诊方不变,继服 7 剂,服法如前。

病案分析

患者以过敏性鼻炎为主诉,有典型的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的症状表现,舌质红,舌苔腻,脉有力,这是湿热类型的过敏性鼻炎,首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262 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患者舌苔黄腻也叫“身必黄”,故选此方,同时前额头痛明显,头昏沉不清,注意力不集中,伴有鼻窦炎,首选处方肺痈大合方,同时配合荆芥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外用,一诊开方 14 剂;二诊鼻子不痒了,不打喷嚏了,流鼻涕减少,头不疼了,效果明显,续服 7 剂。

二十二、过敏性鼻炎(弟子张友新验案)

病案 1

梁某,女,17 岁。

【主诉】秋季过敏性鼻炎发作一周。

【刻下症】嗓子疼、打喷嚏、鼻塞、流鼻涕,洗澡之后遇热加重;舌质暗,舌尖红,苔腻,舌上红点多,脉有力。

【处方】血府逐瘀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石膏。

当归9g 生地黄9g 红花5g 甘草8g 枳壳9g 赤芍8g 柴胡8g 川芎9g 桔梗5g 牛膝9g 麻黄4g 连翘9g 杏仁5g 赤小豆20g 生石膏30g 桑白皮20g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病案分析

1. 脉有力,舌质暗,交节病作,选择血府逐瘀汤。

2. 根据过敏性鼻炎洗澡遇热后加重,鼻塞,舌苔腻,舌上红点多,诊断为湿热证,选择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 根据嗓子疼,加生石膏。

一周后反馈鼻炎改善明显。目前偶有打喷嚏流鼻涕,热则后背多汗,伴怕风。

【处方】原方加桂枝 5g。

当归9g 生地黄9g 红花5g 甘草8g 枳壳9g 赤芍8g 柴胡8g 川芎9g 桔梗5g 牛膝9g 麻黄4g 连翘9g 杏仁5g 赤小豆20g 生石膏30g 桑白皮20g 桂枝5g

病案 2

王某,男,12 岁。

【主诉】秋季过敏性鼻炎发作。

【刻下症】怕冷怕风,动则易出汗,鼻塞,打喷嚏,清黏鼻涕,鼻子干,舌尖红,舌质淡,左脉有力,右脉无力。

【处方】中成药小青龙颗粒加小柴胡颗粒加玄麦甘桔颗粒加玉屏风颗粒,嘱用 30g 石膏水冲服。

经微信反馈:服药前三天效果非常好,鼻炎明显减轻,第五天开始出现多汗,流清鼻涕。

【改方】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加金匮肾气丸。

服药一天即汗止鼻子舒适。

其后偶有鼻炎发作时,则服小青龙颗粒加小柴胡颗粒加玄麦甘桔颗粒加玉屏风颗粒方案;平素皆服玉屏风颗粒加金匮肾气丸;偶有夜间鼻塞情况则加餐炒丝瓜或丝瓜汤。目前鼻炎稳定,仍在治疗中。

病案分析

这个患者是孩子,不爱喝汤药,因此他妈妈为他选择了简便的成药方案,患者以虚证为主,以补法为主,祛风散寒法为辅。

病案 3

王某,女,31 岁

【初诊】2024 年 9 月 14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伴头痛发作一周,鼻塞而痒,晨起 4~5 点打喷嚏,清涕多,怕风,唇周干燥,嘴干,口苦,痰黄白相间,吃得少,舌淡红,苔薄白,一手脉有力,一手脉无力。

【处方】泻黄散加炮姜合千金苇茎汤合苍耳子散,加川芎、桂枝、白芍,自配小柴胡颗粒。

石膏40g 炮姜20g 防风5g 藿香9g 炒栀子6g 苍耳子6g 川芎15g 辛夷6g;包煎 冬瓜子20g 芦根20g 桃仁8g 薏苡仁20g 白芷6g 桂枝10g 白芍10g 薄荷4g;后下

自配小柴胡颗粒。

病案分析

1. 晨起 4~5 点打喷嚏,口苦,纳少、脉有力,小柴胡汤证。

2. 秋季鼻炎,唇周干燥,嘴干,从脾经湿热论治,泻黄散。

3. 鼻炎伴头痛考虑鼻窦炎,千金苇茎汤加川芎。

服药后鼻炎改善明显。头痛消失,鼻涕明显减少。

泻黄散加炮姜合苍耳子散是治疗秋季过敏性鼻炎的处方,秋季是一个阴阳转换的过程,强调要用石膏来帮助燥降收,用炮姜来帮助人体的气机下降。刚立秋时天气还是偏热,石膏的量要二倍于炮姜的量,在天气逐渐转凉的过程中,石膏用量逐渐减小。但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秋季过敏性鼻炎用这个方子有一定有效,但也不是太高。后来我请教了张庆军老师,我们参考了泻黄散原文主症中的口燥唇干,经过观察,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很多嘴唇是干燥的。之后把嘴唇干燥作为使用泻黄散治疗秋季过敏性鼻炎的指征,疗效大幅提高。

经过张庆军老师的指导和把关,我在 2024 年进行了过敏性鼻炎笔记的专病种系统整理,总结出过敏性鼻炎的特殊用药、经方、时方、汉方、验方、中成药、善后方、外治法等诸多经验。比如在辨证方面,除了学习老师讲到的六经常用处方和辨证,补充了如“下利欲嚏”的中焦虚寒类型、“鼻涕清稀但鼻孔瘙痒灼热”的湿热类型、“清涕无制”的肾虚类型,“鼻腔和上腭奇痒难忍,必用舌舔舐方能忍受”的真寒假热类型,“口唇干燥”的脾经湿热类型等。比如特殊用药补充了黑豆衣、稀莶草、墨旱莲、穿山龙、露蜂房、丝瓜络、蝉蜕等药物对过敏性鼻炎的特殊治疗作用和指征。比如时方部分详细阐述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补阳还五汤、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汤、归脾汤等经典名方的使用指征区分。这些都离不开张老师的指导。中医的出路在专病,但中医的思维要有整体性,学习病脉证治、整理专病种知识总结,让我受益良多。

二十三、过敏性鼻炎(弟子雷湖验案)

王某,高一学生。

【初诊】2024 年 8 月 9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

【刻下症】该患者平日有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早上严重,症状以打喷嚏为主,其母说一早上要打几十个喷嚏,鼻塞,鼻痒,一直擤鼻涕,一早上要用一卷卫生纸。吃过氯雷他定,也去过专门治鼻炎的机构打过针,吃过药,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好。近期做过鼻窦 CT,无鼻窦炎。

伤寒病病脉证治问诊:

1. 患者平时怕冷,穿的比别人厚,一接触冷空气会打喷嚏,鼻塞严重,脖子不疼;2. 口不苦,两肋无胀痛,鼻炎早上最严重;3. 不怕热,不口渴,大便正常;4. 吃凉东西不难受;5. 腿及手脚不凉;6. 患者平日无胃病,饭量小,喜肉食,喜烧烤类;7. 脉有力,舌红,苔黄厚腻。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湿热证,少阳病,食积。

【脉】脉有力。

【证】怕冷,鼻塞鼻痒,鼻炎早上严重,舌苔黄厚腻。

【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薏苡仁合小柴胡汤,中成药保和丸。

麻黄6g 连翘9g 杏仁9g 赤小豆30g 甘草6g 生姜3 片 大枣6 个 桑白皮30g 柴胡24g 黄芩9g 薏仁30g 姜半夏9g 党参9g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嘱早上、中午饭后吃药,晚上不吃。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二诊】2024 年 8 月 14 日。

早上打喷嚏减少,擤鼻涕也减少了,鼻塞减轻,舌红的程度减轻,但这次患者来前刮了舌头,没有看到舌苔情况,嘱患者下次来之前三天都不要刮舌苔。守方,患者嫌来回跑麻烦,拿了十天药,荆芥水继续外敷。嘱把第一瓶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扔掉,从 8 月 20 日开始滴下一瓶,也是滴 5 天就扔掉。

效不更方,10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4 年 8 月 27 日。

患者出去旅游了两天,吃药不太及时,到 27 日才吃完药,滴鼻液用够五天了,早上打喷嚏的次数已经很少,几乎没有擤鼻涕了,鼻塞也几乎没有了,舌稍红,苔比以前薄多了,患者说近五天没有刮过舌苔。

患者说药苦,不想再吃药了,我跟患者及家属说一定要吃够二十天,这样才能除根,患者的母亲跟患者做了好半天工作,患者才答应再吃五天。

效不更方,五剂。服法如前。荆芥只开了四天,因患者 9 月 1 日开学,最后一天不能再外敷。嘱吃完中药后再吃两瓶保和丸。

9 月 17 日放中秋假,患者来要拿点备用的治感冒的药,问起鼻炎的事,说早上偶尔会打个喷嚏,鼻子不塞了,也不怎么擤鼻涕了,基本好了。

病案分析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这里的“伤寒”应该是有表证,有怕冷的症状。“身必黄”,按老师的说法,《伤寒论》中大包括小,身黄包括舌苔黄,热表现在舌红上,方中有赤小豆,这是去湿的,所以此方是治湿热表证的。再来看上面的病例,有一点我想的不周到,就是原文里这个“瘀”字。张老师说湿热是必有瘀的,我没考虑到瘀的问题,应该加上点活血化瘀的药,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另外,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老师一般用在鼻窦炎的时候比较多,我临床用在过敏性鼻炎效果也很好。

二十四、过敏性鼻炎(弟子王杰验案)

某男,51 岁。

【初诊】2024 年 7 月 26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 10 余年。

【刻下症】晨起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偶有鼻子痒,受凉后加重。患者平时容易感冒,怕冷,精神差,鼻子干,纳可,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水滑,舌中间有裂纹,脉无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少阴病。

【脉】脉无力。

【证】精神差,怕冷,流清水鼻涕。

【治】真武汤合麦门冬汤合玉屏风散。

茯苓9g 白术9g 白芍9g 黑顺片9g;先煎 生姜9g 黄芪15g 防风2g 麦冬30g 人参6g 山药30g 姜半夏9g 炙甘草6g 大枣30g

患者服用上方后流清水鼻涕减少,打喷嚏减少,鼻子干好转,鼻子痒消失,精神恢复,上面的处方连续服用 21 天后,诸症消失。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善后调理。

病案分析

1. 脉无力确定为三阴病,精神差是少阴病;舌苔水滑是少阴病中的水分证,方用真武汤。

2. 鼻子干,舌质淡,有裂纹,有阴虚,需要补水,麦门冬汤。

3. 平时容易感冒,受凉后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脉无力,诊断为气虚,方用玉屏风散补气固表。

三方合用,效果显著。

二十五、过敏性鼻炎(弟子张统统验案)

李某,男,39 岁。

【初诊】2024 年 8 月 22 日。

【主诉】过敏性鼻炎多年。

【刻下症】流清鼻涕,拉肚子次数多,吃凉的、吃热的都拉肚子,口干,口苦,怕风怕冷,易惊醒舌苔白腻,脉有力。腹诊:肚脐下压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少阳夹痰饮夹瘀证。

【脉】脉有力。

【证】怕风怕冷,流清鼻涕,口苦,脐下压痛,易惊醒,舌苔腻。

【治】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合下瘀血汤合温胆汤加薏苡仁、炒苍术。

麻黄3g 桂枝9g 白芍9g 姜半夏9g 干姜9g 细辛3g 五味子5g 炙甘草6g 柴胡15g 黄芩9g 大黄2g 炒桃仁9g 土元3g 竹茹9g 陈皮9g 炒枳实9g 茯苓9g 薏仁30g 炒苍术15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午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9 月 3 日。

鼻炎好转,拉肚子减少,口苦减轻,舌苔稍腻。

上方中炒苍术加至 30g,继续服用七剂,服法如前。

病案分析

1. 脉有力,怕风怕冷,流清鼻涕,用小青龙汤。

2. 口苦,用小柴胡汤。

3. 肚脐下压痛,根据张庆军老师腹诊内容,用下瘀血汤。

4. 睡觉易惊醒,舌苔腻,用温胆汤。

5. 大便次数多,吃凉或吃热的都易拉肚子,舌苔腻,脾胃寒热错杂,用大黄、干姜、薏苡仁、炒苍术。

二十六、过敏性鼻炎(弟子卞淑贤验案)

某女,28 岁,黑龙江人。

【初诊】2024 年 5 月 18 日。

【主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干痒 3 天。因近期准备规培考试,心情紧张,加上前两天吃了很辣的鸡公煲,当天晚上鼻子特别干,自行服用牛黄上清片略有缓解,之后开始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干痒。

【刻下症】怕冷,出汗少,烦躁,爱生气,口渴,手脚凉,嘴唇非常干,白带黄,心下压痛,血压低。每年开春打喷嚏多,服用氯雷他定无效,鼻甲肥大,睡不好会心慌,心率会达到 160 次/分左右,先服养心颗粒不缓解,后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缓解。近两天开始打呼噜。舌质淡,舌尖红,苔白腻,脉有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病。

【脉】脉有力。

【证】怕冷,出汗少,眼睛痒,口渴。

【治】桂枝麻黄各半汤加生石膏合苍耳子散合小陷胸汤合血府逐瘀汤合生脉饮。

荆芥3g 防风3g 桂枝14g 炒苦杏仁6g 甘草6g 白芍9g 生姜9g 辛夷6g;包煎 大枣10g 石膏30g 苍耳子6g 薄荷3g;后下 瓜蒌30g 黄连3g 当归30g 生地黄15g 红花3g 柴胡9g 川芎6g 炒山桃仁6g 桔梗6g 赤芍3g 怀牛膝6g 麸炒枳壳9g 党参9g 麦冬15g 五味子6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5 月 27 日。

鼻塞、打喷嚏、眼睛干痒明显减轻,打呼噜声变小,喘憋症状好转,心下压痛消失。

效不更方,7 剂。

【三诊】2024 年 6 月 5 日。

上述症状除鼻塞偶尔发作外,其他症状均消失。

停药,改成金匮肾气丸加玉屏风颗粒善后。

3 个月后回访未复发。

病案分析

患者吃辣的诱发了过敏性鼻炎,以眼睛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要表现,首先考虑张庆军老师总结治疗眼睛痒的特效方桂枝麻黄各半汤,舌尖红加生石膏;鼻塞严重,合苍耳子散宣通鼻窍;之前每到春天开始频繁打喷嚏,考虑交节病作,合血府逐瘀汤;因需要用到麻黄剂,所以问了病人有没有心慌,回答休息不好就会出现心慌,并且心率还很快,将麻黄替代为荆芥、防风,同时合了生脉饮,益气养阴,防止出现心悸。一诊开方七剂,二诊效果明显,效不更方,续服七剂之后基本痊愈。

二十七、过敏性鼻炎(弟子张凡验案)

病案 1

李某,男,5 岁半。

【主诉】患儿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发作一周,西医给予口服抗过敏药及眼药膏治疗一周无效。

【刻下症】患儿形瘦,面色白,疲倦乏力,眼睛痒,结膜微红,上眼睑水肿,下眼睑色黑;鼻子痒,鼻塞,喷嚏频作,流清水鼻涕;纳少,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舌面水滑,脉有力。

【处方】小青龙汤。

麻黄3g 桂枝6g 白芍6g 炙甘草3g 干姜6g 细辛3g 五味子3g 清半夏6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服药后一剂立即症状减轻,眼睑水肿消失;服三剂后眼痒、鼻痒、鼻塞症状均好转,下眼睑色黑变淡。

原方合四君子汤,玉屏风散。

麻黄3g 桂枝6g 白芍6g 炙甘草3g 干姜6g 细辛3g 五味子3g 清半夏6g 白术6g 茯苓6g 防风3g 太子参6g 黄芪6g

续服 14 剂痊愈。

病案分析

1. 患儿眼痒、鼻痒、鼻塞、打喷嚏均为外受风寒表现,流清水鼻涕,舌面水滑为水饮之证候,故选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散寒止涕。小青龙汤原为伤寒太阳发汗行水方剂,用此方治疗本病,主要依据其温肺散寒,化气行水的性能。

2. 患儿面色㿠白,疲倦乏力,纳少,肺脾气虚之表现,故合用四君子汤及玉屏风散健脾益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 眼睑色黑,俗称黑眼圈,常见类型有肾虚,瘀血,水饮。此例为典型水饮内停,通过温肺化饮,最后黑眼圈消失。

病案 2

王某,女,10 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发作一周。

【刻下症】鼻痒鼻塞,打喷嚏以晨起为著;咽微痛,咽红扁桃体肿大;纳眠可,大便干,2~3 天一次;舌质红,舌尖有红点,苔腻,脉有力。

【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新加升降散。

麻黄3g 连翘7g 赤小豆15g 桑白皮15g 杏仁6g 僵蚕6g 炙甘草6g 蝉蜕4g 姜黄7g 大黄3g 淡豆豉7g 徐长卿12g 栀子7g 薄荷4g;后下

服药 7 剂后即症状减轻,咽痛消失,鼻痒鼻塞均减轻;续服 14 剂后症状均消失。

病案分析

1. 鼻痒、鼻塞、打喷嚏为外受风寒,舌红苔腻为湿热之表现;故辨为湿热表证,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外散风寒,内清湿热。

2. 舌尖有红点首选栀子剂,患儿并发扁桃体炎,伴大便干,故选新加升降散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我治疗鼻炎是基于学习张庆军老师的经验,跟诊张庆军老师两年多,见证过太多被张老师治愈的鼻炎患者。

张老师治疗鼻炎都是通过病脉证治辨证选方,常用处方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加石膏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张老师治疗鼻炎多是一周见效,三周基本上症状消失,后期再吃补肺补脾补肾的中成药,大多数患者都不会复发。

记得张老师曾治一女性患者,45 岁,过敏性鼻炎,眼睛痒,鼻子痒,鼻子不透气,流清水鼻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有力。根据病脉证治辨为太阳病,选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服一周后复诊时患者说眼睛不痒了,鼻痒减轻,流鼻涕减少,效不更方,共服用二十一剂,患者鼻炎症状消失。然后坚持吃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一个多月,后期回访鼻炎一直没有复发。治一三十多岁男患者,反复鼻炎发作数年,鼻痒鼻塞,喷嚏频作,遇寒、食寒凉均加重,怕冷,下肢寒凉,舌淡苔水滑,脉无力。根据病脉证治辨为太阴少阴合病,选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患者服药后症状很快减轻。由于患者脉无力,病程相对较长,患者治疗 5 周,症状消失,再坚持吃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体质逐渐改变,后来鼻炎偶有复发症状,也比之前轻微,服药后症状很快消失。

在我跟诊学习期间,像这样被张老师治愈的鼻炎患者不胜枚举,我也深刻体会到病脉证治辨证治疗疾病的魅力,张庆军老师是我学习中医之路的领路人,自从跟张老师学习病脉证治辨证体系后,我的临床治疗疾病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在治疗鼻炎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十八、过敏性鼻炎(弟子牛艳霞验案)

杨某,男,21 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

【刻下症】早上起来嗓子干疼,鼻子痒,眼睛痒,耳朵痒,老想打喷嚏,还忽冷忽热的,流清涕,也有粘鼻涕(小伙子来时怀里抱着一包抽纸)。舌质红,苔腻,脉有力。

【病】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脉】脉有力。

【证】鼻痒,眼痒,耳朵痒,打喷嚏,流清涕,也有粘鼻涕,鼻塞,忽冷忽热。

【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配合荆芥煮水外敷,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三剂,日一剂,水煎服,早午饭后温服。配合荆芥煮水外敷加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用药思路分析】

1. 眼睛痒,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2. 舌质红,苔腻,是湿热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 有忽冷忽热,耳朵有症状是少阳经,用小柴胡汤。

4. 鼻塞,用苍耳子散。

初诊 3 剂,患者诉一剂后就觉得舒服多了,嘱患者严格忌口,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都禁止食用。

【二诊】自诉嗓子疼(二诊来时怀里就不抱抽纸了)。

调整处方,每剂加生石膏 50g,6 剂,煮药时里面切个梨,继续服药。加梨是因为秋天病作,有燥证。

【三诊】一周后患者反馈,只剩早上九点左右和晚上时流清鼻涕,其他时间无症状。

继续服二诊方,7 剂,服法如前。

【四诊】基本无症状。

中药五剂,嘱患者服药结束后,继续服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加玉屏风颗粒两周善后,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