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第七章 咳嗽专题

张庆军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一、咳嗽附子理中丸医案

何某,女,41 岁,郑州人。

【初诊】2023 年 9 月 16 日。

【主诉】咳嗽。

【刻下症】咳嗽时间长,乏力,手部湿疹,脉无力,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

【诊断】咳嗽。

【处方】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二诊】9 月 23 日。

服用附子理中丸后咳嗽消失,继续服用 3 天。

病案分析

患者以咳嗽为主诉,咳嗽很长时间,从舌苔看,舌质淡,舌苔厚腻,属典型的寒湿,直接建议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同仁堂生产的,按说明书吃,7 天后复诊咳嗽消失。当年大面积阳了之后很多人遗留了咳嗽,总不好,张庆军老师通过网诊看舌苔判断为寒湿后,建议吃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治好了大量的咳嗽患者。

二、咳嗽三仁汤医案

申某,女,72 岁。

【初诊】2023 年 1 月 1 日。

【主诉】感冒后咳嗽。

【刻下症】痰多,痰易吐;高血压,糖尿病;口不苦,大便不干;出汗;舌质淡,舌尖红,舌苔腻。

【诊断】咳嗽。

【处方】三仁汤。

杏仁6g 豆蔻6g 薏苡仁30g 淡竹叶6g 姜半夏6g 厚朴6g 通草3g 滑石20g

中药 3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患者 2023 年 10 月 21 日再次来诊,反馈上次中药效果非常好。

病案分析

1. 根据患者舌质淡,舌尖红,舌苔腻,选方三仁汤,服药三剂,诸症消除。

2.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卷 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依原文所述,症状繁杂,临床使用不易掌握。张老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创新性提出三仁汤应用要点:舌质淡,舌尖红,舌苔腻。临床无论何病,不拘时节,但见一舌便是,服之可见奇效。

三、咳嗽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医案

孔某,女,44 岁,洛阳人。

【初诊】2023 年 10 月 21 日。

【主诉】咳嗽。

【刻下症】咳嗽遇凉加重,嗓子痒,晨起,下午咳嗽,口干,胁下苦满,大便正常,舌质淡舌尖红舌苔腻,脉有力。

【诊断】咳嗽。

【处方】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合加石膏合玉屏风散加薏苡仁。

麻黄6g 白芍9g 细辛3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6g 姜半夏9g 石膏30g 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6g 大枣30g 生姜6 片 薏苡仁30g 黄芪15g 白术9g 防风2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开盖煎药。

【二诊】10 月 28 日,咳嗽消失。

病案分析

咽痒,为麻黄剂,受凉后咳嗽加重,舌质淡,选方小青龙汤,口干加石膏。胸胁苦满为柴胡剂,选方小柴胡汤。二诊咳嗽消失。

四、咳嗽小青龙汤合补中益气汤医案

马某,男,59 岁。

【初诊】2023 年 12 月 9 日。

【主诉】咳嗽。

【刻下症】有痰不多,嗓子干,嗓子痒,吸凉气咳嗽,说话多咳嗽加重,鼻子出气不热,痰不咸,舌质淡有齿痕,一手脉有力,一手脉无力。

【诊断】咳嗽。

【处方】小青龙汤合补中益气汤合玄麦甘桔汤。

麻黄3g 白芍9g 细辛3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6g 姜半夏9g 石膏30g 人参9g 黄芪9g 当归9g 炒白术6g 柴胡6g 升麻6g 陈皮6g 玄参9g 麦冬9g 桔梗6g

中药 3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12 月 16 日。

咳嗽基本消失,吸凉气咳嗽明显减轻,说话多咳嗽好转,嗓子干减轻,嘱患者服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补中益气丸、玄麦甘桔颗粒善后。

病案分析

患者以咳嗽为主诉,咳嗽的时候嗓子痒,为麻黄剂证,吸凉气咳嗽相当于怕冷,处方小青龙汤。说话多了咳嗽加重,齿痕舌,脉无力,气虚,选补中益气汤。鼻子出气不热,可排除风热感冒。嗓子干燥配合成药玄麦甘桔颗粒,一诊处方小青龙汤合补中益气汤合玄麦甘桔颗粒,开方 3 剂;二诊咳嗽基本消失,吸凉气咳嗽明显减轻,说话多咳嗽好转,嗓子干减轻,用中成药善后,玉屏风颗粒加补中益气丸加玄麦甘桔颗粒。

五、咳嗽小青龙汤合千金苇茎汤医案

宋某,女,27 岁。

【初诊】2024 年 4 月 6 日。

【主诉】咳嗽。

【刻下症】黄痰多,嗓子痒,晚上躺下咳嗽加重,晚上能咳醒好几次,纳可,眠可,二便正常;脉有力,舌质淡,舌尖红。

【诊断】咳嗽。

【处方】小青龙汤加石膏合千金苇茎汤合金水六君煎。

炙甘草9g 干姜9g 五味子6g 姜半夏9g 细辛3g 白芍9g 生石膏30g 桂枝9g 麻黄6g 炒桃仁9g 薏苡仁30g 炒冬瓜子30g 芦根30g 当归9g 熟地黄30g 陈皮6g 茯苓6g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4 月 13 日。

咳嗽减轻,痰多,持续不断地有痰,一诊方加三子养亲汤。

炙甘草9g 干姜9g 五味子6g 姜半夏9g 细辛3g 白芍9g 生石膏30g 桂枝9g 麻黄6g 炒桃仁9g 薏苡仁30g 炒冬瓜子30g 芦根30g 当归9g 熟地黄30g 陈皮6g 茯苓6g 炒紫苏子12g 炒莱菔子12g 炒白芥子9g

中药 5 剂,服法如前。

【三诊】咳嗽消失,痰减少很多,现在想治疗鼻炎,睡觉张口呼吸。

【处方】肺痈大合方合金水六君煎。

炒山桃仁9g 炒冬瓜子30g 浙贝母12g 桔梗6g 炒葶苈子30g 芦根30g 薏苡仁30g 川贝母3g 陈皮9g 熟地黄15g 甘草6g 茯苓9g 大枣45g 当归25g 姜半夏9g

中药 6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病案分析

1. 咳嗽嗓子痒,晚上不能平躺,咳而上气病。舌质淡,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舌尖红加生石膏。

2. 痰多,肺痈病,千金苇茎汤。

3. 晚上咳嗽严重,咳嗽时间长,多考虑肾虚有痰,用金水六君煎。

六、咳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医案

【主诉】咳嗽。

【刻下症】嗓子痒,想吃凉东西,吃完凉东西后舒服,舌质红,舌上有红点,苔黄腻,脉有力。

【诊断】咳嗽。

【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3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大枣10g 炙甘草6g 炒杏仁6g 桑白皮30g 生姜3 片

中药 3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患者 5 月 18 日来调理身体,诉吃完中药后咳嗽好了。

病案分析

患者以咳嗽为主诉,嗓子痒为麻黄剂证,舌质红,舌上有红点,内有郁热,舌苔黄腻,湿热内盛,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262 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舌苔黄腻也归属于“身黄”的范畴,故选此方,一诊开方 3 剂,服后痊愈。

七、咳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麦门冬汤医案

程某,男,50 岁。

【初诊】2024 年 3 月 30 日。

【主诉】咳嗽。

【刻下症】嗓子痒,闻到烟味咳嗽加重,下午咳嗽加重,怕热,出汗多。舌质红,苔腻有裂纹,脉滑有力。

【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麦门冬汤合宣白承气汤合半夏厚朴汤。

麻黄3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桑白皮30g 大枣30g 炒杏仁6g 甘草6g 麦冬63g 党参6g 姜半夏9g 山药30g 大黄1g 石膏30g 瓜蒌皮15g 厚朴9g 苏叶6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吃药第 4 天咳嗽基本消失,效不更方,一诊方继续服用 7 剂,服法如前。

病案分析

1. 咳嗽,舌红苔腻,脉有力,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 舌红有裂纹,肺阴不足,麦门冬汤。

3. 下午咳嗽加重,阳明病,用宣白承气汤清热宣肺化痰。

4. 闻到烟味咳嗽加重,半夏厚朴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