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第八章 妇科病专题

张庆军Ctrl+D 收藏本站 Ctrl+F 查找本页内容

一、月经量多医案

谢某,女,49 岁,郑州人。

【初诊】2023 年 7 月 22 日。

【主诉】月经量多六年余。

【刻下症】月经过多,无痛经,有血块,面色萎黄,时有头晕,脚凉,心烦,嘴唇干,出汗少,口不苦,想吃凉东西;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无力。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

病脉证治诊断如下:

【病】妇人杂病。

【脉】脉无力。

【证】嘴唇干。

【治】温经汤。

吴茱萸3g 川芎6g 桂枝6g 党参6g 当归6g 阿胶6g 白芍6g 麦冬45g 姜半夏6g 丹皮6g 甘草6g 生姜6 片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8 月 19 日。

末次月经 8 月 1 日,月经第 2 天时,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舌质淡有齿痕。同时配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一起服用。效不更方,7 剂,服法如前。

病案分析

患者月经量多数年,同时嘴唇干燥,这是典型的温经汤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篇》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点出了手心热和唇口干燥是温经汤的特异性用药指征,且方后注中写道“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及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患者正好是月水来过多的情况,故初诊方处以温经汤原方 5 剂;二诊时主诉吃药后第一次月经第二天量较前明显减少,疗效明显,效不更方,原方 7 剂,因有齿痕舌有气虚因素,配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和人参健脾丸一起按说明服用。

二、痛经医案

薛某,女,17 岁。

【初诊】2023 年 7 月 22 日。

【主诉】痛经 3 年余。

【刻下症】月经第一天、第二天小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疼痛严重时伴有肛门下坠感,平时怕冷,体型瘦,手脚凉,出汗少,口唇干,晨起头晕,食欲不好,想吃凉东西,但吃完凉东西胃难受,多梦,二便正常。舌质淡边齿痕,苔薄,脉无力。腹诊:无压痛。

病脉证治诊断如下:

【病】虚劳病。

【脉】脉无力。

【证】肛门下坠感(相当于里急)、口唇干。

【治】小建中汤。

【处方】黄芪当归建中汤合温经汤。

当归9g 黄芪30g 桂枝9g 白芍18g 炙甘草6g 大枣30g 饴糖30g 吴茱萸3g 川芎6g 党参6g 阿胶6g 麦冬45g 姜半夏6g 丹皮6g 生姜6 片

中药 1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8 月 12 日。

末次月经:8 月 11 日,经期小腹无疼痛,无恶心呕吐,月经量少。舌质淡,边齿痕,苔薄。一诊方不变,继服 15 剂,服法如前。

病案分析

患者以痛经为主诉,月经问题首先考虑金匮妇人三篇的处方,嘴唇干,典型的温经汤证;从伤寒病病脉证治的角度看,患者脉无力,三阴病,吃凉的难受但是想吃凉的,这是太阴病虚热证白芍剂证,痛经严重时伴有肛门的下坠感,在经方里,肛门下坠感属于里急后重,白芍剂里能治疗里急的是小建中汤,《金匮要略》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并且小建中汤也能治疗“腹中痛”,同时因患者脉无力,手脚凉,血虚加当归,舌边有齿痕,气虚加黄芪,最后处方黄芪当归建中汤合温经汤,一诊开方 15 剂。二诊疼痛消失,疗效明显,效不更方,巩固疗效,女性月经问题,通常需要调治三个月经周期。

三、更年期综合征医案

蔡某,女,51 岁。

【初诊】2023 年 12 月 9 日。

【主诉】更年期综合征,阵发性烘热汗出,浑身发热,头痛,眼睛胀,乏力,关节疼痛,纳可,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腻,脉无力。

【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处方】更年期大合方加桑叶 30g、薏苡仁 30g。

仙茅9g 淫羊藿9g 巴戟天9g 当归9g 黄柏6g 知母6g 柴胡24g 姜半夏6g 桂枝6g 茯苓6g 牡蛎30g 党参6g 黄芩9g 大黄1g 炙甘草6g 大枣30g 淮小麦100g 白薇3g 滑石30g 炒酸枣仁10g 川芎6g 生地15g 百合30g 桑叶30g 薏苡仁30g 生龙骨30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12 月 16 日。

出汗明显减少,白天基本不出汗,眼睛酸胀,流眼泪。上方加女贞子 15g、墨旱莲 15g

中药 7 剂,服法如前。

病案分析

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身上忽然一阵潮热,脸红出汗或者身上忽然一阵燥热但不出汗。不能把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的年龄局限在五十岁左右,有些女性四十岁左右闭经后,有些女性做了子宫切除术后出现了上述症状,同样也是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见过 30 多岁的,也见过 75 岁还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更年期综合征不能叫作病,是身体步入老年期的一个表现,但根据临床统计有 42%的女性不能平稳地度过更年期,需要药物干预。张庆军老师用了几个经方的合方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效率在 90%以上,这个大合方是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二仙汤、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等组成的。

加减法:

如果舌红有裂纹,党参换成西洋参;舌质淡,苔薄白,党参换成人参;

如果特别爱哭,淮小麦加大到 200g;

如果心慌严重,加大桂枝量 18~50g;

如果大便正常,或者大便次数多,大黄减量用 1g 或者 0.5g,大便干的剂量可以用 3g,6g,8g,看便秘严重程度随证加减。

四、产后头皮疼痛医案

张某,女,33 岁。

【初诊】2024 年 3 月 10 日

【主诉】产后 50 天,20 天前按摩后头皮疼痛,背部发凉,怕风怕冷,爱出汗,口苦,心情不好,口干,手脚发热,四肢不凉,胃不胀,食欲差。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有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诊断如下:

【病】太阳少阳合病。

【脉】脉有力。

【证】怕风怕冷爱出汗,口苦,食欲差。

【治】柴胡桂枝汤加薏苡仁。

柴胡24g 黄芩9g 党参6g 姜半夏9g 炙甘草6g 大枣10g 生姜3 片 桂枝9g 白芍9g 薏苡仁30g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3 月 16 日。

头皮疼痛减轻,背部发凉减轻,怕冷减轻,吃饭较前好转,一诊方不变,继服 5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4 年 3 月 30 日。

头皮疼痛消失,背部发凉消失,怕冷明显好转,心情好,吃饭好。又吃五剂巩固。

病案分析

1. 口苦,心情不好,食欲差,脉有力,少阳病,小柴胡汤。

伤寒论【原文 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 背部发凉,怕风怕冷,桂枝汤。

《金匮要略》【原文】:“妇人产后病,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

金匮病病脉证治:

【病】产后病。

【脉】脉有力。

【证】四肢烦热,头疼。

【治】小柴胡汤。

金匮病病脉证治:

【病】产后病。

【脉】脉有力。

【证】恶寒,头微痛。

【治】桂枝汤。

病案分析

患者产后出现的疾病,首先考虑产后病处方。在《金匮要略》产后病病脉证治第二十一提到:“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患者手脚发热,类似于四肢苦烦热,同时伴有头疼,这是产后病的小柴胡汤证;患者脉有力,三阳病,无口苦大便问题排除少阳病阳明病,怕冷怕风是太阳病,出汗多为桂枝汤证,舌苔厚腻加薏苡仁,故一诊处方柴胡桂枝汤加薏苡仁,5 剂;二诊头疼减轻,背部发凉,怕冷减轻,吃饭也较前好转,效不更方,5 剂。

五、崩漏医案

周某,女,47 岁。

【初诊】2024 年 5 月 18 日

【主诉】月经淋漓不尽 3 个月。阳后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找过很多医生看过,效果不好,舌红苔腻,脉有力。5 月 18 日慕名而来找我看病。

金匮病病脉证治诊断如下:

【病】狐惑阴阳毒病。

【脉】(不需要)

【证】阳后后遗症。

【治】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

姜半夏9g 黄芩9g 黄连3g 干姜3g 党参6g 炙甘草12g 大枣9g 升麻9g 当归9g 鳖甲15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5 月 25 日。

吃药第 3 天,血止,嘱患者再继续服用 14 天后停服。

中药 14 剂,服法如前。

病案分析

阳后出现的月经淋漓不尽,需要解毒,服药后血止,诊断明确,效如桴鼓。

患者阳了后出现的各种症状,首选处方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这是张庆军老师总结的经验,用于治疗阳了以后或传染病后遗症,有效率很高。《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提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是说症状表现像伤寒,但实际上它不是伤寒,它是在伤寒(感冒)情况下症状加重,辨为狐惑病,处以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是为了解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一诊开方 7 剂;二诊时说喝到第三天出血即停止,疗效明显,效不更方,续服 14 剂巩固疗效。

注意:应用时只加当归、升麻、鳖甲,绝大部分情况下不用雄黄。

六、多囊卵巢综合征医案

某女,28 岁。

【主诉】多囊卵巢综合征。

【刻下症】闭经 8 个月,心烦,胆小。脉有力,舌上有唾液线。

【诊断】心烦胆小,这是柴龙牡综合征。舌上有唾液线是温胆汤证。

【处方】柴龙牡合温胆汤。

【效果】7 天之后例假来了,坚持服用 35 剂之后检查正常了,多囊治愈了。

病案分析

多囊是妇科里面常见病。这个病人闭经 8 个月,心烦胆小,脉有力。对于心烦胆小综合征,我们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于舌头上的唾液线,用温胆汤。七天以后例假就来了。这个多囊的病人焦虑不焦虑呢?肯定焦虑,越长越胖,喝水都长肉,你说她心里烦不烦?

根据病脉证治的应用方法,忘记西医的病名,忘记病人的检查结果,忘记病人的无效症状。只要这个病人同时有心烦、胆小,前边可以加上任意的西医病名和任意的症状,治疗都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以前我治过北京的一个病人,除了心烦胆小之外,每天大便七八次,大便稀。刚开始因为考虑到他大便次数多、大便稀,没有用柴龙牡,效果就不好,后来就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吃了三天就好了,大便也变成每天一两次,并没有出现大便次数更多的情况。这就是病脉证治的魅力。你看我天天推广病脉证治,自己有时候碰到病例也会被误导,后来只要是心烦胆小综合征,我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屡治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