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溃疡医案
符某,女,46 岁,周口太康人。
【初诊】2023 年 7 月 23 日。
【主诉】胃溃疡,食道糜烂。
【刻下症】胃胀痛,时有烧心泛酸,食道烧灼感,小便灼热不适,寒热可,出汗正常,时有口苦,纳可,眠可,大便干,有颈椎病病史,舌质红,舌苔水滑,脉有力。
【诊断】胃溃疡,食道糜烂。
【处方】大柴胡合猪苓汤加白头翁 9g。
柴胡24g 黄芩9g 姜半夏9g 白芍9g 炒枳实9g 大黄3g 生姜9 片 大枣10g 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滑石9g 阿胶6g 白头翁9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7 月 30 日。
胃胀痛减轻,烧心泛酸减轻,小便灼热减轻,口苦消失,大便正常,每日一次。一诊方加郁金。
柴胡24g 黄芩9g 姜半夏9g 白芍9g 炒枳实9g 大黄3g 生姜9 片 大枣10g 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滑石9g 阿胶6g 白头翁9g 郁金9g
中药 14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3 年 8 月 13 日。
胃胀痛消失,烧心泛酸消失,二便正常,病愈。
二、糜烂性胃炎医案
彭某,男,45 岁。
【初诊】2023 年 9 月 30 日。
【主诉】糜烂性胃炎。
【刻下症】胃胀,反流,舌头发木,口苦,右胁下胀,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舌尖红,舌苔腻,脉无力。
【诊断】糜烂性胃炎。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紫苏子。
黄芩9g 黄连3g 干姜9g 姜半夏9g 炙甘草6g 人参6g 大枣15g 紫苏子9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10 月 21 日。
舌头木好转,口苦消失,胁下胀消失,大便好转。一诊方不变,继续服用 7 剂,服法如前。
三、胃痛医案
杜某,女,60 岁。
【初诊】2023 年 3 月 5 日。
【主诉】胃痛 3 个月。
【刻下症】服用生冷东西胃痛加重,吃饭可,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脉无力。
【诊断】胃痛。
【处方】四合汤。
高良姜9g 醋香附9g 百合30g 砂仁9g;后下 丹参9g 檀香6g 乌药6g 炒蒲黄9g;包煎 醋五灵脂9g
中药 6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3 月 11 日。
胃痛消失,交代患者平时不吃冷饮。
四、胃痛医案
刘某,女,63 岁,宁夏人。
【初诊】2024 年 6 月 15 日。
【主诉】胃痛,胃胀。
【刻下症】怕冷,出汗少,无口苦,时有心烦,大便正常,眠可,后背凉,舌质红,少苔。
【诊断】胃痛。
【处方】四合汤合益胃汤。
高良姜3g 醋香附3g 百合30g 乌药3g 檀香3g 砂仁3g 蒲黄9g 五灵脂9g 北沙参15g 麦冬25g 生地15g 玉竹20g 炒桃仁9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6 月 29 日。
胃痛、胃胀减轻,原方不变继续服用 7 剂,服法如前。
五、便秘医案
李某,女,68 岁,郑州人。
【初诊】2023 年 12 月 2 日。
【主诉】大便干结,2~3 天一次。
【刻下症】排便困难,粪球样便,口干。胸口轻度发热多年,脚凉,纳可,眠可,舌红,中间苔微薄黄,有裂纹,脉无力。
【诊断】便秘。
【处方】增液汤加当归、火麻仁。
生地30g 麦冬30g 玄参30g 当归30g 炒火麻仁15g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12 月 9 日。
便秘好转,每天 1 次,排便顺畅,效不更方,继服 7 剂,服法如前。
六、胃胀医案
程某,女,48 岁。
【初诊】2023 年 12 月 2 日。
【主诉】胃胀,饭后加重。
【刻下症】吃饭不消化,大便不顺,排便费力,睡眠可,怕冷,出汗少,肚脐疼痛时出汗,无口苦口干,手脚不凉,吃凉东西不难受,舌质淡,舌苔腻,有唾液线。
【诊断】胃胀。
【处方】平胃散合温胆汤。
苍术9g 厚朴6g 陈皮9g 炙甘草6g 大枣15g 姜半夏9g 炒枳实6g 竹茹9g 茯苓9g
中药 3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12 月 9 日。
饭后胃胀减轻,大便正常,排便顺畅。一诊方继服 5 剂,服法如前。
七、胃痞医案
樊某,男,27 岁。
【初诊】2023 年 12 月 9 日。
【主诉】胃脘满闷。
【刻下症】时有胃胀,吃饭多了上不来气,拉肚子,每天 3 次,不能吃凉东西,眠可,舌质淡,舌尖红,舌苔腻,脉有力。
【诊断】胃痞。
【处方】半夏泻心汤。
姜半夏9g 黄芩9g 干姜3g 黄连3g 炙甘草6g 大枣30g 西洋参6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12 月 16 日。
拉肚子消失,大便每天 1 次,吃多了上不来气减轻,舌尖红,舌苔腻。一诊方继服 7 剂,服法如前。
八、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主诉】胃脘疼痛,胃胀,泛酸烧心,口干,无口苦,眠可,二便正常,舌尖红,舌苔腻,中间有裂纹。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痞证。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百合。
姜半夏9g 黄芩9g 干姜3g 黄连3g 炙甘草6g 大枣30g 西洋参6g 百合30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12 月 16 日。
胃痛消失,烧心减轻,口干减轻。一诊方不变,继服 7 剂,服法如前。
九、肠系膜淋巴结炎医案
宋某,男,9 岁,郑州人。
【初诊】2024 年 1 月 20 日。
【主诉】肠系膜淋巴结炎,肠胃不好,肚脐周围痛。
【处方】小柴胡汤合小建中汤加生石膏。
北柴胡12g 黄芩片6g 党参片6g 姜半夏6g 炙甘草6g 大枣30g 桂枝9g 炒白芍12g 饴糖30g 生石膏20g 生姜6 片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3 月 2 日。
脐周不痛了,偶有恶心,咳嗽;眠差,上次处方加炒山楂 9g、炒麦芽 9g、炒神曲 9g、天葵子 2g、甜叶菊 2g、新会陈皮 2g。
北柴胡12g 黄芩片6g 党参片6g 姜半夏6g 炙甘草6g 大枣30g 桂枝9g 炒白芍12g 饴糖30g 生石膏20g 天葵子2g 新会陈皮2g 焦山楂9g 麸炒神曲9g 炒麦芽9g 生姜6 片 甜叶菊2g
中药 7 剂,服法如前。
十、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案
某女,37 岁,慢性浅表性胃炎七八年了。
【主诉】平时怕冷,不出汗,不能吃凉东西,吃了凉东西就会拉肚子,口不苦,大小便正常,脉有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病。
【脉】脉有力。
【证】怕冷,不出汗,吃了凉东西拉肚子。
【治】小青龙汤。
麻黄6g 白芍9g 干姜9g 桂枝9g 细辛3g 五味子6g 姜半夏9g 甘草9g
七剂之后症状消失,又吃半个月巩固。七八年的胃病就这样治愈了。
十一、幽门螺杆菌转阴医案
某女,40 岁,慢性胃炎。
【主诉】吃了辣的难受,吃了凉的也难受,平时胃胀,有口臭,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
伤寒论病脉证治:
【病】痞证。
【脉】无需脉诊结果。
【证】吃了辣的难受,吃了凉的也难受,胃胀,幽门螺杆菌阳性。
【治】生姜泻心汤加蒲公英。
生姜12g 炙甘草9g 人参9g 干姜3g 黄芩9g 姜半夏9g 黄连3g 大枣9 个 蒲公英20g
七剂之后,胃胀消失,口臭消失。半个月后化验,幽门螺杆菌阴性。
蒲公英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特效药。
十二、肝硬化腹水医案
某男,64 岁,山东人。
【初诊】2024 年 5 月 25 日。
【主诉】肝硬化腹水。
【刻下症】小便不利,面色发黑,怕热,出汗多,口苦,大便干,脉有力。伤寒病病脉证治诊断如下:
【病】少阳病,阳明病。
【脉】脉有力。
【证】口苦,大便干,怕热。
【治】大柴胡汤合白虎汤。
【处方】大柴胡汤合白虎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 30g、薏苡仁 30g,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北柴胡40g 黄芩15g 姜半夏15g 炒枳实15g 大黄2g 生石膏40g 益母草30g 知母16g 白芍15g 薏苡仁30g 大枣30g 姜厚朴40g 桂枝9g 茯苓9g 炒山桃仁9g 牡丹皮9g 生姜6 片
中药 14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6 月 15 日。
腹水消失,脾大。一诊方加合欢皮 30g、白蒺藜 30g、玉米须 30g。
14 剂,服法如前。
十三、肝硬化腹水病案
某男,44 岁。
【主诉】肝硬化腹水,自述腹胀难以忍受,大便干,三到五天一次。心口处按之疼痛明显,而且发胀,脉有力。
金匮病病脉证治:
【病】腹满病。
【脉】脉有力。
【证】心口按之满痛,大便干。
【治】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24g 黄芩9g 炙甘草3g 生姜9g 炒枳实9g 姜半夏9g 生白芍9g 大黄3g 厚朴9g 芒硝6g 桂枝9g 茯苓9g 丹皮9g 桃仁9g
七剂之后腹水减少,腹胀减轻,大便已通,继续服用 60 剂,腹水消失,腹胀消失,改为硝石矾石散治疗肝硬化。
十四、儿童便秘医案
武某,男,8 岁。
【初诊】2023 年 7 月 29 日。
【主诉】便秘。
【刻下症】大便 3~4 天一次,有积食,身体偏瘦小,四肢凉,伴有心烦急躁,有虫斑;舌尖红点,舌苔厚腻,脉有力。
【诊断】便秘。
【处方】四逆散加全瓜蒌合新加升降散。
柴胡9g 白芍9g 炒枳实9g 炙甘草9g 瓜蒌30g 僵蚕9g 蝉蜕6g 大黄1g 姜黄9g 栀子12g 连翘15g 薄荷4g;后下
【二诊】2023 年 9 月 30 日。
服用上次中药后,大便正常,每天一次,近几天大便稍有干燥,1~2 天一次,舌质红点,舌苔腻。上方处方不变,加服中成药保和颗粒。
柴胡9g 白芍9g 炒枳实9g 炙甘草9g 瓜蒌30g 僵蚕9g 蝉蜕6g 大黄1g 姜黄9g 栀子12g 连翘15g 薄荷4g;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