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绞痛医案
张某,男,54 岁。
【初诊】2023 年 10 月 8 日。
【主诉】胸前区刺痛。
【刻下症】发作时伴有胸前区隐痛不适,几秒钟疼痛消失,左侧胸闷气短,右肩胛、后背发紧,胃脘不适,胃胀,红斑性胃炎;吃东西不消化,舌质红,苔腻,舌上有唾液线;有饮酒史。
【诊断】胸痹。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合保和汤。
瓜蒌30g 薤白9g 姜半夏9g 炒枳实6g 竹茹9g 陈皮6g 茯苓9g 炙甘草6g 炒山楂18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炒莱菔子15g 连翘9g 炒芥子9g 炒紫苏子9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10 月 14 日。
胃胀好转,心绞痛未发作,右肩胛发紧消失,左胸闷消失。一诊方加丹参、乌药、香附、薏苡仁。
瓜蒌30g 薤白9g 姜半夏9g 炒枳实6g 竹茹9g 陈皮6g 茯苓9g 炙甘草6g 炒山楂18g 炒麦芽15g 炒神曲15g 炒莱菔子15g 连翘9g 炒芥子9g 炒紫苏子9g 丹参9g 乌药2g 香附2g 薏苡仁30g
中药 7 剂。服法如前。
二、心脏早搏医案
李某,男,72 岁。
【初诊】2023 年 11 月 25 日。
【主诉】心脏早搏。
【刻下症】患者心慌,乏力,焦虑,睡眠差,服阿普唑仑半片,舌质淡,结代脉。
【诊断】心脏早搏。
【处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45g 桂枝9g 人参6g 生地30g 阿胶6g 麦冬45g 火麻仁6g 大枣30g
中药 7 剂,日一剂,黄酒半瓶,水 800ml 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12 月 2 日。
心慌减轻,效果非常好,乏力。一诊方合三仙汤。
炙甘草45g 桂枝9g 人参6g 生地30g 阿胶6g 麦冬45g 火麻仁6g 大枣30g 仙茅9g 仙灵脾15g 仙鹤草30g
中药 7 剂,服法如前。
三、心慌怕冷医案
薛某,男,36 岁。
【初诊】2024 年 3 月 23 日
【主诉】心慌、怕冷。
【刻下症】患者出汗多,2023 年夏天跑外卖大量出汗后,心慌严重,头昏沉,冬天睡觉需要戴帽子,肩部不舒服,喜欢喝热水,吃烫饭,无口苦口干,口不渴,手脚不凉,纳可,眠可,大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脉无力。
【病】太阳病。
【脉】脉有力。
【证】心慌怕冷,出汗多,肩部不舒服,喜欢喝热水。
【治】桂枝加附子汤合三仙汤。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枣30g 生姜3 片 仙鹤草30g 仙茅9g 淫羊藿15g 黑顺片9g;先煮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4 月 6 日。
心慌好多了,怕冷减轻,一诊方合生脉饮。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枣30g 生姜3 片 仙茅9g 淫羊藿15g 黑顺片9g;先煮 仙鹤草30g 人参6g 麦冬15g 五味子6g
中药 7 剂,服法如前。
四、脑萎缩医案
赵某,女,83 岁。
【初诊】2024 年 3 月 16 日。
【主诉】脑萎缩,记忆力差。
【刻下症】患者容易忘事,头晕、失眠、多梦,反应迟钝,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无力。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陈皮,中成药孔圣枕中丸。
黄芪80g 当归6g 川芎2g 赤芍2g 地龙2g 桃仁2g 红花2g 陈皮2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4 月 20 日。
记忆力好转,反应较前迅速,睡眠很好,一诊方继续服用 7 剂。黄芪剂量调整到 120g,服法如前。
五、冠心病医案
滕某,女,83 岁。
【初诊】2024 年 5 月 11 日。
【主诉】胸痛。
【刻下症】患者晨起胸痛加重,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吃速效救心丸缓解,头晕出虚汗,乏力,怕冷,吃凉东西难受,无口干口苦,口不渴,手脚不凉,纳可,眠可,大便稍干。舌质淡,苔腻,搏指脉。
【诊断】冠心病。
【处方】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黄芪80g 当归6g 川芎2g 赤芍2g 炒桃仁2g 红花2g 地龙2g 陈皮2g 全瓜蒌12g 薤白9g 姜半夏6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5 月 18 日。
胸痛消失,白天不再吃速效救心丸,可以走一段路了,吃药后乏力症状减轻了很多。上方黄芪加到 120g,14 剂,服法如前。
六、不稳定性心绞痛医案
郭某,男,43 岁。
【初诊】2024 年 6 月 15 日。
【主诉】胸痛。
【刻下症】患者胸痛向后背部放射,持续疼痛几秒钟,针刺样压榨样疼痛,纳可,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胖,有齿痕,舌中间有裂纹,脉无力。
【诊断】胸痹。
【处方】补阳还五汤合生脉饮加薏苡仁、陈皮。
黄芪100g 当归6g 赤芍2g 川芎2g 地龙2g 炒桃仁2g 红花2g 陈皮2g 西洋参6g 麦冬15g 五味子6g 薏苡仁30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6 月 29 日。
胸部疼痛减轻了很多,早上不疼了,晚上时有疼痛,效不更方,一诊方继续服用 14 剂。服法如前。
七、冠心病医案
郭某,女,65 岁。
【初诊】2024 年 5 月 26 日。
【主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刻下症】患者胸闷、胸痛、胸沉,口苦、口干、口渴,失眠,入睡困难,中间容易醒,心慌气短,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腻,脉有力。
【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处方】补阳还五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黄芪100g 当归6g 赤芍2g 川芎2g 炒桃仁2g 红花2g 地龙2g 陈皮2g 柴胡24g 黄芩9g 党参9g 姜半夏9g 桂枝9g 茯苓9g 大黄1g 代赭石30g 珍珠母30g 牡蛎30g 生姜6 片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6 月 1 日。
吃药第 3 天,胸闷、胸痛、胸沉减轻,口干、口苦、口渴减轻,血压下降,现在停服厄贝沙坦。血糖高。效不更方,继续服用 14 剂。服法如前。
【三诊】2024 年 6 月 15 日。
血糖 5.4mmol/L,睡眠差,二诊方不变,继续服 7 剂。服法如前。
【四诊】2024 年 6 月 23 日。
口干、口渴症状减轻,睡眠好转。舌苔腻,三诊方加黄连温胆汤。
黄芪100g 当归6g 赤芍2g 川芎2g 炒桃仁2g 红花2g 地龙2g 陈皮2g 柴胡24g 黄芩9g 党参9g 姜半夏9g 桂枝9g 茯苓9g 大黄1g 大枣30g 代赭石30g 珍珠母30g 牡蛎30g 黄连3g 炒枳实9g 竹茹10g 生姜6 片
中药 7 剂,服法如前。
【五诊】2024 年 7 月 6 日。
睡眠好多了,不吃安定也能睡着了,心脏症状明显减轻。四诊方不变,继续服用 10 剂。服法如前。
中药 10 剂,日一剂,水煎服。
八、冠心病医案
安某,女,31 岁,郑州人。
【初诊】2023 年 9 月 2 日。
【主诉】心脏刺痛,胸闷,乏力。
【刻下症】不能侧睡,平躺时感觉后背肩胛骨酸痛。上楼梯心跳快,时有左侧偏头痛,胃疼,手麻脚麻,后背酸痛。心电图:三尖瓣反流,窦性心律。舌尖红,舌质淡,舌苔腻。
【诊断】胸痹。
【处方】三仁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合木防己汤。
杏仁6g 豆蔻9g 薏苡仁30g 厚朴6g 通草6g 滑石18g 清半夏5g 淡竹叶6g 瓜蒌30g 薤白9g 柴胡3g 炒枳壳6g 甘草3g 赤芍6g 生地9g 当归9g 川芎6g 桃仁12g 红花9g 桔梗6g 川牛膝9g 防己9g 石膏30g 桂枝6g 西洋参6g
中药 3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9 月 17 日。
服药后效果很好,停药反复。舌质红,苔白腻,有小裂纹。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合甘露饮。
瓜蒌30g 薤白9g 柴胡3g 炒枳壳6g 甘草3g 赤芍6g 生地9g 当归9g 川芎6g 桃仁12g 红花9g 桔梗6g 川牛膝9g 防己9g 石膏30g 桂枝6g 西洋参6g 熟地15g 天冬15g 麦冬15g 黄芩10g 石斛10g 炙甘草9g 黄柏9g 砂仁6g 茵陈6g 枇杷叶6g
中药 3 剂。服法如前。
【三诊】9 月 23 日。
心脏刺痛消失,月经错后,小腹凉,手脚麻减轻,舌边红。二诊处方不变,5 剂,服法如前,继续调理。
九、窦性心动过缓特效方医案
某男,61 岁。
【主诉】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每分钟 47 次左右,时不时昏厥,医院让安起搏器,患者不想装起搏器,来看中医。
【刻下症】怕冷,精神差,舌质淡,脉无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少阴病。
【脉】脉无力。
【证】精神差,怕冷。
【治】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9g 细辛3g 黑附子9g;先煮
早上中午饭后吃,晚上不吃。7 剂后患者心率升至 58 次/分;继续服用 7 剂,心率升至 66 次/分;又吃 7 剂巩固,不用安装起搏器了。
十、心律失常特效方医案
某女,50 岁。
【主诉】心律失常,有早搏。
【刻下症】怕冷,舌有裂纹,脉无力。
金匮病病脉证治:
【病】虚劳病。
【脉】脉无力。
【证】心律失常。
【治】炙甘草汤。
炙甘草20g 生姜15g 人参10g 桂枝15g 生地40g 阿胶10g 麦冬30g 火麻仁9g 大枣9 个
用 800ml 水加 250ml 优质黄酒泡半小时,水开后煮半小时,煮的时候绝对不能盖锅盖,一天一付,一天两次,早晚饭后喝。
14 天后患者心律失常消失,又吃一个月巩固。
心律失常特效方是炙甘草汤。
十一、面神经麻痹医案
某女,29 岁。
【主诉】一个月前坐车时开车窗,风吹着挺舒服,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鼻唇沟消失,急忙针灸、理疗、贴膏药、吃营养神经药物、输液等,只恢复了一半,未能痊愈,患者急切要求中医治疗。
【刻下症】患者口不苦,大小便正常,患侧不出汗,怕冷,脖子不舒服,脉有力。
伤寒病病脉证治:
【病】太阳病。
【脉】脉有力。
【证】怕冷,不出汗,脖子不舒服。
【治】葛根汤。
葛根40g 麻黄9g 桂枝6g 生姜9g 炙甘草6g 白芍6g 大枣6 个
七剂之后恢复正常。
十二、胸闷医案
唐某,男,25 岁,江苏徐州人。
【初诊】2023 年 6 月 25 日。
【主诉】胸闷两年。
【刻下症】熬夜后喘不上气;喜叹气;出汗多;舌尖红,苔厚腻,舌质红有裂纹。
【诊断】胸闷。
【处方】甘露饮。
熟地15g 生地15g 天冬15g 麦冬15g 枇杷叶15g 黄芩10g 石斛10g 炒枳壳10g 甘草9g 茵陈9g 黄柏9g 砂仁6g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10 月 21 日。
胸闷明显减轻,效不更方 14 剂。服法如前。
十三、胸闷胸痛医案
申某,女。
【初诊】2024 年 3 月 2 日。
【主诉】胸闷胸痛。
【刻下症】乏力,二尖瓣关闭不全,睡眠差;脉无力,舌质淡,舌尖红,舌苔腻,舌边有齿痕。
【处方】三仁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补阳还五汤。
杏仁6g 豆蔻3g 薏苡仁30g 厚朴6g 姜半夏6g 通草3g 淡竹叶6g 滑石18g 瓜蒌15g 薤白9g 黄芪80g 陈皮3g 当归6g 赤芍2g 川芎2g 地龙2g 桃仁2g 红花2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4 年 3 月 9 日。
患者吃药第 3 天,胸闷疼痛明显好转,睡眠好转。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用 14 剂,服法如前。
十四、脑梗后遗症头晕医案
苏某,男,64 岁,驻马店汝南人。
【初诊】2023 年 8 月 13 日。脑梗病史。
【主诉】脑梗后遗症头晕。
【刻下症】早起头痛、头晕,转头加重,寒热可,出汗正常,大便不干,不能吃凉东西,泛酸、口干、口臭,尿等待,声带息肉,舌淡胖,有齿痕,苔滑。腹诊:耻骨上压痛。
【诊断】眩晕。
【处方】补阳还五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合五苓散合《近效方》术附子汤。
粉葛30g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枣30g 猪苓9g 茯苓12g 泽泻9g 白术9g 黄芪30g 当归6g 川芎2g 桃仁2g 红花2g 赤芍2g 地龙2g 陈皮3g 黑顺片6g 生姜6 片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9 月 2 日。
头晕消失,尿等待消失。仍有头脑不清醒,头昏,声带息肉,口臭、口干、烧心症状,上方加黄连吴茱萸。
粉葛40g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枣30g 猪苓9g 茯苓12g 泽泻9g 白术9g 黄芪30g 当归6g 川芎2g 桃仁2g 红花2g 赤芍2g 地龙2g 陈皮3g 黑顺片6g 干姜6g 黄连1g 吴茱萸3g
中药 7 剂。日一剂,水煎服。
十五、眩晕医案
江某,女,55 岁。
【初诊】2023 年 7 月 30 日。
【主诉】头晕。
【刻下症】站起来晕,伴有恶心呕吐,口渴,躺下不晕,两脚麻木,纳可,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腻水滑。
【诊断】眩晕。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合小半夏汤加茯苓汤。
桂枝15g 茯苓15g 白术15g 生姜24g 甘草6g 泽泻30g 清半夏9g
中药 5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23 年 8 月 12 日。
眩晕消失,双脚麻木消失。患者小腿抽筋,嘱咐患者服用龙牡壮骨颗粒 1 盒,每日 2 次,每次 2 袋,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