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朗读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 甘草以上各五分,炙 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以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滞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脐间血上件药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柤,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补中益气汤原文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 甘草以上各五分,炙 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以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滞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脐间血上件药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柤,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贾海忠先生讲解: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的重要方剂之一,得到后世医家的高度认可。全方药物总量也就10g左右。其中生黄芪剂量最大,也就3g,炙甘草1.5g,人参1g。此处说咳嗽去人参,我觉得不必,因为人参治疗咳嗽也是一个很好的药,止嗽神丹里就有人参,所以有咳嗽也不必去。这里还提醒我们,黄芪、炙甘草、人参是除湿热、除烦热的圣药,这一定是李东垣一生用药的心得体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归身用的是酒当归,焙干或者晒干。当归和血,能活血、养血,使血脉保持通利。微循环血管堵塞以后瞬间缺血表现为刺痛,但微循环不畅可以迅速改善,所以几秒钟后就不疼了,而持续缺血应该会一直疼。当归能治疗刺痛,说明它能改善微循环。橘皮理气,与甘味药合用又可以助益元气,若独用橘皮就会泻脾胃了。李东垣的配伍研究得太细了,完全是从他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升麻促进胃气恢复,使水谷精微之气能够吸收,就是促进机体生机恢复,就像春天生机勃勃一样。

柴胡促进水谷精微之气吸收输布,也就是促进体内的春生之气(肝胆之气)发挥作用,保证机体的生机勃勃。我推测,升麻、柴胡可以促进微循环、改善微循环水平的组织代谢,这也是补中益气汤能以这么轻巧的力量解决这么大问题的原因之一。因为任何一个组织器官的供血,如果微循环水平得到不到改善,问题就解决不了,血管再通畅也没有用,就像长江从峡谷里面走,上边得不到长江水的灌溉是没有用的,再多的水也没有用。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理解补中益气汤,它是在微循环水平调节人体功能的好方子。白术除胃中热、通腹中瘀血。腰和肚脐之间血脉不畅会出现腰疼,这在小肠病变中非常多见。肚子里面气血都顺畅,脾胃就好,腰疼也能清除。临床使用补中益气汤时,要根据脾胃强弱的程度确定用药剂量。服药时间绝对不是空腹食前服。如果是空腹,他一定讲食前。他讲食远,就是离吃饭时间稍微长点儿,应该是两餐中间,汤药要偏热一点。病情较重,喝两次就好了。这疗效是不是太神奇了,我用补中益气汤证的时候确实体会到了立竿见影的疗效。病程久或者病情复杂就需要加减用药。

...

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切头痛】处方: 川芎四两     荆芥四两     白芷二两     甘草二钱     羌活二钱     防风钱半     细辛钱半共细末,每服二钱,早晚清茶送下,准好。又方: 川芎、白芷、石膏各等分共为细末,早晚清茶送下。
()
【偏头风方】 处方: 夏枯草四两  白芷三钱  芥穗三钱  苍耳子八钱  川芎二钱  细辛一钱  防风三钱  薄荷三钱  辛荑三钱  生黄芩三钱  柴胡三钱  生甘草三钱
()
 牙疼虚实辨认,牙痛让病人用手按,按着能疼慢一点,或者按着依然疼是虚。        丝毫不敢按,按着更疼是实。
()
乙字汤乃日本汉方,据说乃日本原南阳氏治疗各种痔疮的良效验方,主治各种痔疮、大便燥结、便秘、痔核疼痛、痔出血、肛门裂伤、脱肛等症,具有消炎、清热、通便功效。
()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水煎服。
()
【原文】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癍,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并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