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出自痉湿暍病脉证治相关的经方为《白虎加人参汤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胡希恕:

  这一段就是说治疗,​“太阳中热者,暍是也”​。解释这个暍,什么叫“暍”​?就是“太阳中热”​,就是太阳中热了,发生太阳病。咱们现在体会呢,是发生了太阳病,也发热恶寒嘛,但是确实里头有热,这与太阳病是不一样的,这就叫作暍。​“汗出恶寒”​,这个汗出就是表虚,恶寒,身上热,​“身热”就是里热、内热呀。​“发热”就是一个表热,翕翕发热嘛,就觉得热笼罩体表;​“身热”就是从里头往外蒸,他张嘴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蒸热。​“而渴”​,这个渴不是里头热造成的,它是津液虚得厉害,津液虚想饮水自救。这个治疗只能用白虎汤以去热,加人参健胃生津。所以在仲景书里,津液亏损绝不搁生地,这个时候搁生地是不行的。人参,咱们(通常)说补气,像四君子汤的那个汤头歌,说人参补气还是有道理的,气就是津液,它健胃才能够补气。这个“气”指的是精气说的。津液生成由胃而来,胃为水谷之海,是营卫之源,这个时候想法子滋津液,只能用人参,用白虎加人参,这是最好的治疗法则。你一味清热也不行,这个人也真虚啦,他脱水,人已经虚啦;不去热也不行。所以在去热之中,用一种安中健胃的药,最好的就是人参,同时也生津液,这就是白虎汤加上人参。

  倪海厦:

  『太阳中热者, 是也』就是中暑了。『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暍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人参汤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补足血里面 丧失的津液,津液丧失就会有壮热的症状出现,临床上我们中医的白 虎人参汤证,就是西医说的脑膜炎引发的高热现象,同时可见病人流 出许多汗,然后病人感觉身体较冷,但是体热却很高,大便又很正常, 又没有发痉,此时如果遇到发痉的病人,如果是刚痉就是—葛根汤证。 柔痉的话就是—瓜蒌桂枝汤证。如果都没有发痉,也不是承气汤证时, 那就是白虎人参汤证了。所以白虎人参汤一样可以治疗脑膜炎引起的 高热。

  连建伟:

  本条就是太阳中喝具体的治疗方法。中喝又叫中热,所以仲景说“太阳中热者”就是喝,就是感受了暑热邪气,被暑热邪气所中伤,所以叫“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患者主要的症状是三大症。白虎汤讲到四大症,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就是阳明经证,阳明经的热证是四大症。现在有三个,就是汗出,身热,口渴。汗也是大出,中暑之后汗出得很多,身也是发热的,口也是很渴的,所以白虎汤的四大症,中喝应该具有三个大症。白虎汤的四大症,还有一个是脉洪大,但是中喝的脉不洪大。脉是芤脉,洪大而中空。脉表面上看看也挺大,但仔细地按,中间是空虚的,按之是无力的,如按葱管,是一种芤脉。当然本条原文没有讲脉象,但我们可以对照上一条。说明患者的精气受到了损伤,由于汗出太多,耗气伤津。暑能耗气,暑能伤津,汗就是津液。汗出过多,不光是津液伤,还损伤了身体的阳气,所以“恶寒”​。阳明有热应该不恶寒的,在《伤寒论》阳明病的提纲证里,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患者不怕冷,就是怕热。现在为什么怕冷?这个怕冷不是表证,而是由于汗出太多了,随着汗出,伤了津,耗了气,所以“恶寒”​。这个“恶寒"不能用解表法,而是要用补益法,要补气,补津液些。白虎加人参汤,就是白虎汤加了人参。白虎汤的煎服法,就是“煮米熟汤成”​。煎这个药,等到米熟了,这个药也就煎好了,所以叫“煮米熟汤成”​。在熬药的时候,加上一把粳米,等到粳米熟了,这个药也就熬好了,所以叫“煮米熟汤成”​。因为这种热是伤胃气的,石膏、知母寒凉清热,也是伤胃气的,所以加了甘草,再加了粳米;粳米能和胃气。白虎加人参汤就是治疗中喝,也就是中暑的方剂。因为考虑到暑对人体的损伤,暑要耗伤人体的津液,人体的阳气,所以用白虎汤加人参。上一节课我讲到王孟英,他提出天生白虎汤就是西瓜。因为西瓜能够清暑热,而且能够补充水分,补充津液,所以称为“天生白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