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汉。仲景之伤暑。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白虎加人参汤方(喝很多水还是口渴且小便通畅;上热下寒(严重的糖尿病、红斑狼疮、血癌等)+芍药甘草汤+三黄泻心汤+附子细辛汤)
[原文]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关条文]
【5.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6.27】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8.46】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8.47】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8.48】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9.46】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汉方应用】口渴,自汗,尿多,手足冷,残尿感,目眩,梦语,身热。诸热性病(中暑,肺炎,小儿麻疹),皮肤病(湿疹等),脑溢血,糖尿病,夜尿症。
[方义]
此太阳病解肌和荣卫之主方。所谓解肌,亦属于辛温发汗范围内的一种方法。不过这种发汗是在有汗时进行的,所以不叫作发汗而叫作解肌。从“和荣卫”三字体会,说明这种方法有时候不完全以出汗为目的。
[主治])
(1)太阳病中风,头痛,项强,恶风寒,汗出,脉浮缓。
(2)时发热,自汗出。
(3)常自汗出。
(4)身疼痛。,
(5)气上冲。
以上五证,都是荣卫不和的证候,凡见一证,即可使用本方。但必须兼有舌无苔或苔淡白而薄、不喜冷性饮食、咽喉不干燥、小便清白等症方为妥善。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加减法]
(1)兼背强者,加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汤)。
(2)兼气喘者,加厚朴、杏仁(即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3)发汗过多,桂枝证仍在,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加附子(即桂枝加附子汤)。
(4)兼腹痛,不拒按者,倍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
(5)兼腹痛,拒按者,倍加芍药,更加大黄(即桂枝加大黄汤)。
(6)桂枝证误下后,兼脉促胸满者,去芍药(即桂枝去芍药汤)。
(7)桂枝证误下后,兼胸满,脉微,恶寒者,去芍约加附子(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并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㈠巴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
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用药大意]
桂枝发汗解肌,芍药活血敛汗,二药配合起来,有解肌和荣卫的作用。但二药仍嫌力量不足,故加生姜助桂枝以散邪,加大枣、甘草调胃气以补正。更服热粥以助之,覆被以温之,使患者得微汗,邪祛而正不伤。此诚治中风表虚有汗,调和荣卫之主方。
[禁忌证]
(1)口渴喜冷.
(2)酒客及湿热证的身热汗出。
(3)小便数,心烦,脚挛急。
(4)鼻衄。
(5)脉浮紧,无汗。
口渴喜冷是最主要的禁忌证, 占人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阳盛” 二字,正是指这些证候而言(\\我的经验,不但有口渴喜冷之症不可用.就是有口干咽燥之症,也不可用,因为这些症状都是有热的现象.除此以外,季节的春夏,我国地区的南方,都应该慎重考虑,因为这些季节和地区热性病较多,或转变为热证较为容易。至于酒客及湿热证,都不是太阳风寒之病,故不用。小便数,心烦:脚挛急。属于阴阳两虚的太阳证。鼻衄不是阴虚,便是内热,所以也不能用。此外,表实无汗之证,绝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汤:此治太阳证无汗之方。
(2)九味羌活汤:此治四时感冒,兼有湿热,有汗加桂枝,无汗加麻黄之方。
(3)神术散:此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有汗用白术,无汗用苍术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一项病证参考之方。
(4)白虎汤:此治阳明病,发热,汗出,兼口渴饮冷之方。
(5)雷少逸清热保津法:此治温病发热,有汗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二项病证参考之方。
(6)参附汤:此治肾阳不足白汗之方。
(7)芪附汤:此治卫阳不足自汗之方。
(8)术附汤:此治脾阳不足自汗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三项病证参考之方。
(9)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此治汗后身疼痛之方。
(1O)桂枝附子汤:此治阳虚,风寒湿身体疼痛之方。
(11)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此治阳虚、寒湿身体疼痛之方。[!--empirenews.page--]
(12)甘草附子汤:此治风寒湿骨节疼痛,偏于寒湿之方。
(13)附子汤:此治少阴病,身体疼痛,脉沉而微细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四项病证参考之方。
(14)桂枝加桂汤:此治寒性奔豚气上冲之方。
(15)烧裈散:此治男女劳复气上冲之方。
(16)乌梅丸:此治厥阴证,上热下寒,气上冲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五项病证参考之方。
张仲景(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
仲景之伤暑。 张仲景(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
栝蒌茯苓汤方。汉。仲景之伤暑。栝蒌茯苓汤方(在胃与心脏之间的部分有水饮)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仲景之湿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又名麻杏薏甘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仲景之伤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干姜附子汤。汉。太阴病。干姜附子汤方(病人白天非常烦躁夜晚正常;溺水受寒之人可用之;宋本为干姜生附子)【方解】胡希恕注:此即四逆汤去甘草,但须服用量较重,故治四逆汤证不急迫而阴寒较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