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寸口脉,就指的是咱们现在所说的桡骨动脉,“浮微而涩”,涩脉我们讲了很多了,津液不足则脉微,古人说阳不足、阳气不足。血不足则脉涩。“寸口”,就是在表的津液、血液俱不足。根据这种脉,这是“法当亡血”,是应该有亡血的这种情况,或者“汗出”,汗出也丧失人的体液,也可以脉浮微而涩。假设这个人不汗出,言外之意也没有其他亡血的情况,吐血、下血都没有,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也有这种脉呢?
“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外伤也能有这个情形,这个“疮”就指的“金疮”,就是刀斧所伤的那种疮。被刀斧所伤,这也是亡血的缘故了。就是这个意思。前面的亡血指的是一般的情况,就是吐血、下血等等,或者是汗出得多,可以有脉浮微而涩,假设没有这种情形,也不出汗,这时候病人有这个脉(脉浮微而涩)是什么道理呢?如果病人身上有刀伤或者斧伤,就是金刃所伤了,那么这也是亡血的一个结果,所以脉也现这个样子。
倪海厦:
『寸口脉』讲的是心脏、胸阳。胸阳要足才是正常,结果胸阳脉 很微弱,胸阳不足时是没有办法主血的,因为心火没有办法把脾土生 给肺,白色的营养液就无法化生成红色变为血,这就是『亡血』、贫 血。如果『汗出』,就是真正的亡血,失血了『设不汗者云何?答曰: 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如果不流汗,大家注意,所有 的外伤病人,开完刀后的病人,因为失血过多都没有汗的,由此可知 这是因为外伤引起的失血,所以病人没有汗,否则应该会有汗,中医 认为汗血同源。内经里面讲过『夺血无汗,夺汗无血。』汗流太多没 有办法控制时,病人就没有血了,就是夺汗者无血。血失太多病人就 没有汗,这样夺血者无汗,这可以协助我们来辨症。汗是来自血里面 的水,血里面的水是来自肠胃的津液,肠胃吸收后再交给血的。
连建伟:
手上的寸口脉微而涩,说明是血虚。但它也浮,说明亡血而气虚。脉涩都说是亡血,所以后面说“法当亡血”,“法”是规律,按照一般的规律,看到这样的脉应该是亡血,即亡失了血液。血液亡失后,气也会虚,因为血为气之母,血虚以后气也会大伤,所以会见到脉浮的情况。脉浮是因为阳气虚而上浮。脉微而涩,主血虚,应当是失血的病人。“若汗出”,“若”,是不定词,或者的意思。或者汗出,是因为亡血,阴血亏虚,阳热内生,可致汗出。“设不汗者云何”,假如他不汗出,这是什么道理呢?“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老师回答说,或病人身上有“疮”,这个“疮”,是金疮,就是金刃所伤。如果病人身上有金疮,是被刀斧所砍伤的,伤了以后出血量多,亡失了血液所以汗不出。因为汗血同源,夺血者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