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疮痈”,指一切的疮疡,属外科疾病。身上长疮,会肿,会烂,就叫疮疡。《说文》:“痈,肿也”,局部会肿起来。​《金匮》第十七篇以前讲的都是内科疾病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的经方(3篇)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的条辩(4条)

()

  “疮痈”,指一切的疮疡,属外科疾病。身上长疮,会肿,会烂,就叫疮疡。《说文》:“痈,肿也”,局部会肿起来。​《金匮》第十七篇以前讲的都是内科疾病,十八篇就讲外科疾病。所以张仲景是全面的医家,不单精通内科,外科他也懂,妇科他也懂,最后三篇是妇人篇。​“肠痈”,是指痈肿生于腹内,长在右少腹部位的痈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阑尾炎。​“浸淫”,也是一个疮名,有一种疮叫“浸淫疮”,初起甚微,痒痛黄水出,渐以周体,终成一片。若水之浸渍,淫泆不止,故曰浸淫。这个疮老是出黄水,老是不肯好,就叫“浸淫疮”​。本篇除了讲疮痈、肠痈和浸淫以外,实际上还介绍了“金疮”,但标题上没写。在王叔和的《脉经》卷八有这个标题:“平痈肿肠痈金疮浸淫脉证”,加了一个“金疮”​。所谓“金疮”,是不内外因,在《金匮》第一篇,即《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二条记载:“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这“金刃”伤,就是“金疮”,就是被刀砍伤。古代打仗不像现在有子弹,而是用刀砍,用剑削,金属所制的利器,所以叫“金刃”​。​“金疮”的“疮”,就是“创”,这两个字是通的。​“创者,伤也”​。就是由于金属制造的武器砍伤了身体,使得受伤了,所以叫“金刃”,“刃”字是“刀”字加一点,就是被刀砍了。

  在《汉书·艺文志》就记载有《金疮瘼癯方三十卷》,说明我国古代对金疮的治疗早就有研究,因为古代战乱不断,所以华佗给关公刮骨疗伤,应该是真事。由于被金属武器砍伤以后易导致破伤风,破伤风就会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瘈痰”就是指四肢的抽搐。破伤风也是古已有之,因为那时的卫生条件很差,不像现在。所以本篇主要是论述了“疮痈”​、​“肠痈”​、​“浸淫疮”,还有“金疮”,这四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和预后,因为都属于外科,所以放在一篇来讨论。 篇中记载“肠痈”的辨证和治疗方剂,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本篇主要是以讨论“肠痈”为主,其他病种讲得不太全面。但这治疗“肠痈”部分,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肠痈”就是阑尾炎,西医要动手术,把阑尾割掉,我们吃中药就会好。早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有一个老太太.68岁,她本来是有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西医说要动手术。那老太太不敢开刀,因为毕竟68岁了,再说,生活也比较艰苦,没有什么钱,她知道我会看病,就来找我。我给她开了仲景的大黄牡丹汤,吃了五服药以后,阑尾炎就治好了,不需要开刀了。所以中医治疗急腹症有好的办法。而且现代医学认为阑尾炎不能用攻下,中医照样用攻下,大黄牡丹汤中的大黄就是攻下药,吃了之后反而好了。因为六腑以通为用,腑气要下行,这很有道理。 连建伟

大黄牡丹汤方(急性阑尾炎、盲肠炎) [原文]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者当下脓,无脓者当下血。
()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盲肠炎化脓,慢性盲肠炎,慢性阑尾炎,子宫化脓) [原文]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用法]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煮减半,去滓,顿服,小便当下血。
()
组成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 当归尾 甘草节 皂角刺 炒穿山甲 炙天花粉 乳香 没药各一钱(各6g)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各9g)用法   上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   痈疡肿毒初起。患处红肿,焮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