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原文]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相关条文]
【4.7】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刘昆湘曰:冬温伏气在秋,伏于厥阴而出于少阳。冬令闭藏,其气在下,应寒反温伏邪外发,自筋脉而出于膜腠则发热。厥阴者,肝之经也。温气蓄于厥阴,则当其经之所过者病。血燥则筋急,肝病则乘脾,故腹痛引少腹也。荣卫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午后阳降,阳气渐入于阴;夜半阳升,阴气渐出之阳。夜半咽中干痛者,阴气陷下,津不上腾,阴不能出于阳,则阳失其养,厥而上灼。咽门者,津液之道路。液枯,故咽中干痛,夜半更剧,日中亦不润也。脉按之沉实,热在下也。时而大数,伏气之外发也。乃血分伏邪外燔气分,冬藏失守,气泄上干,因发于下,病趋于上。方用石膏黄连黄芩汤。石膏清其肺胃,连芩治其温热。病在血而凉气为君,发于下而治上反急,此阴病治阳,下病上取法也。不大便六七日,热蓄于内,胃肠液灼,初由血分,伏邪外出气分,郁而不达,则反并于血。宜用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大黄双行气血,下热除结。黄芩、丹皮治其温邪,干地黄凉血滋液。证异阳明燥矢,故不用枳朴。证为液灼而非结热,故不用芒硝。
仲景之温病。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桂枝麻黄各半汤。汉。太阳病。可用于治疗皮肤发痒的皮肤病、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冷风过敏、风疹、荨麻疹常用此方+蝉蜕连翘二花有特效;)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防己黄芪汤。。仲景之湿病。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仲景之伤风。[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葛根汤。。仲景之寒病。桂枝加葛根汤方(倪海厦常用来治疗学生跑操汗出后的感冒,也治面瘫嘴歪眼斜;急性扁桃体炎+连翘金银花浮萍蝉蜕,少商、商阳放血,扁桃体点刺放血,针刺后溪+照海;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