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香蒲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原文]
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4.13】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色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者,大黄香蒲汤主之;若喉闭难下咽者,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刘昆湘曰:大温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伏气留久至春乃发,蓄久入深,内干脏气,病发则重,故曰大温。伏气外发,故发热而不恶寒;温邪乘肝,则头晕而目眩;温邪灼肾,则液竭而齿枯;温邪入脾,则唇焦;温邪犯心,则谵语不省人事;四脏俱病,气乱于中,阳并于阴则面青,阴并于阳则面赤。二气更代变异,故面为乍青乍赤:邪胜正夺,病温虚甚则死。今脉急大而按数,是邪胜而正未夺也,脉证相应,虽危可治。方用大黄香蒲汤。大黄入脾,黄连泻心,丹皮凉肝,地黄滋肾,四脏分治以去温邪。香蒲气香味辛,调气逐秽,邪退正复其病则解。若喉痹不能下药者,肺气闭也,针少商令血出,以泄肺气之实。少商者,肺手太阴之穴,在大指爪内侧。大温邪犯四脏,气血两燔,连肺则五脏俱病,故肺气实者犹可幸生,真气虚则死矣。若脉乍疏乍数者,胃绝也;目内陷者,肝绝也。伤脏则死,故不可治。
仲景之温病。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阿胶一两 甘草一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四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五苓散。。仲景之湿病。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桂枝二麻黄一汤。汉。太阳病。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葛根加半夏汤。汉。太阳病。葛根加半夏汤方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葛根汤加治呕逆的半夏,故治葛根汤证而呕逆者。冯世纶解读:于葛根汤加半夏,实际其组成和功能与葛根汤与小半夏汤的合方相似,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汉。阳明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感冒3-4天,病毒进入肺,肺炎,发低烧多痰;喉咙痒的咳;又名麻杏甘石汤,麻杏石甘汤)
桂枝甘草汤。汉。太阳病。桂枝甘草汤方(治疗心下动悸;加肉桂三者等比例可治低血压) 王三虎:低血压3味药。咽喉痛3味药。 我的启蒙老师得了低血压病,眩晕数日,闭目尚可,睁眼则剧。 我说:“有人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用桂枝甘草汤治疗低血压。” “他认为低血压是心肾阳虚,所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3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 炙甘草、桂枝、肉桂各10克,泡水喝,每天晚上我给他拿血压计量,每天升高 10mmHg,一直恢复到正常。 我们师徒两人用这个方子在我们合阳、韩城一带治好的低血压病人不下三四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