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附子汤。。仲景之湿病。白术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只有湿,无表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
白术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只有湿,无表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
[原文]
白术一两 附子一枚(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耳。
[相关条文]
【5.32】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倪海厦】风湿关节炎与痛风
1.风湿关节炎( 膝关节肿大,疼而不红,鹤膝风):膝五针+内服白术附子汤;
2.痛风(风湿关节炎,红、肿、疼):开四关(双合谷+双太冲)+大杼(骨会)+脾俞+曲池+膝五针+内服甘草附子汤。
【倪海厦】白术附子汤另有一个妙用:发脓急救用来拔脓,把身体里面的脓疮发出来到体表。
白术附子汤方第六十八(即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方义]
此补阳胜湿兼散风寒之方。陈修园谓之湿胜风之主方,是也。
[主治]
风寒湿痹,身体疼痛较甚,不能转侧,大便溏,小便利,脉浮虚而涩等。但必须具有不喜冷性饮食或不渴的寒证或阳虚现象。
按:此证脉较小者用之都有效,不一定只限于浮虚而涩,因为小脉属于阳虚范围之脉。又:桂枝不去亦无弊害,因此证还有外因的一面。
[药品]
生白术三至四钱 附子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服药后如身有麻痹,或神识昏冒现象者勿惧,此附子毒性副作用的表现,当减其量用之。
[用药大意]
附子、白术温经通阳,以治寒湿,余药调和营卫以散风邪。
[禁忌证]
口渴,喜冷,脉洪大有内热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桂枝附子汤:此治风寒湿痹,身体疼痛,湿邪较轻之方。
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译文]湿气造成的疾病,内外上下,四外流窜...
仲景之湿病。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译文]湿气造成的疾病,内外上下,四外流窜
大黄香蒲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大黄厚朴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用法]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吴茱萸汤。汉。太阴病。吴茱萸汤方(可治胃下垂,肝寒所致;)[原文]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麻黄茯苓汤。。仲景之湿病。麻黄茯苓汤方(寒湿在肌肉,黄肿)[原文]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桂枝附子汤。。仲景之湿病。桂枝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有表证+湿) [原文]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二枚(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仲景之寒病。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肺著汤;胳膊肘内侧疼痛,肺经络过之处) [原文]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