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朗读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南阳林山用此方治疗大肠息肉、乳糜尿、子宫肌瘤等;又名苓甘枣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文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南阳林山用此方治疗大肠息肉、乳糜尿、子宫肌瘤等;又名苓甘枣汤)

  [原文]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用法]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关条文]

  【7.34】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8.6】肾脏结,少腹鞕,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汉方应用】动悸而神经兴奋者,胃内滞水,小便不利,胃脘疼痛,胃液分泌过多症。

  [方义]

  此利水补阳,散寒健中,预防奔豚证之方。

  [主治]

  发汗后,阳气被伤,寒水初动,脐下悸欲作奔豚。但必须兼有小便不利、不喜冷性饮食、脉沉而迟等寒证和水证现象。

  [药品]

  茯苓三至五钱 桂枝二二至二钱 甘草一钱至钱半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茯苓淡渗利水,桂枝补阳散寒,甘草、大枣补中以防寒水上泛。

  [禁忌证]

  兼口苦喜冷者忌之,恐兼有热证也。

  [类似方剂参考]

  桂枝加桂汤:此为治寒证奔豚但不兼水气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本汤主之。(65)

  2.治奔豚之属于水气者,然运用之于避饮殊有特效。(方函口诀)

  3.治囊累年不愈。(《读我书续录》)陆渊雷按:避饮避囊,皆指胃扩张病、胃内有停水者。

  4.凡瘀血之上冲,必在左腹部,沿左侧腹直肌而发。气及水毒之上冲,必在右腹部,沿右侧腹直肌而发。本方腹诊,右侧腹直肌之挛急甚明显,按之疼痛。(《皇汉医学》)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用法]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
猪肤汤方 [原文] 猪肤一斤 [用法]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一说白粉即米粉,南阳林山则说白粉为白垩土) [相关条文] 【11.31】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
理中汤方(脾胃寒湿,腹泻;又名人参汤) [原文]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