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汉。太阳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倪师治大脖子病用此方加减,甲状腺肿大;甲亢;宋本有茯苓四两,叫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倪师治大脖子病用此方加减,甲状腺肿大;甲亢;宋本有茯苓四两,叫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原文]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炙) 龙骨二两 牡蛎二两(熬)
[用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甚者加人参三两 。
【注】桂本有“甚者加人参三两 ”一句,宋本无此句内容。
相关条文]
【7.91】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义]
此补心阳,镇心安神,救逆之方。也系温性镇静之剂。
[主治]
火逆证误下后,心阳被伤,烦躁不安。但必须具有喜热畏冷的现象。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二钱 龙骨三至五钱 牡蛎三至五钱G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甘草补心阳以救逆;龙骨、牡蛎镇惊悸以安神.
[禁忌证]
喜冷畏热者忌之,因热证不宜用热药。
[类似方剂参考]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此温性祛痰镇静,兼散外邪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1.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本方主之。(118)
2.适用于误治而致阴阳离决的阳浮于上,阴陷于下的烦躁证,不限定于因烧针之误……临床上每有因误用辛热刚烈的药品,致火热亢盛,而又用苦寒泻下,使阴气受伤于下,造成阴阳离隔的烦躁现象,便可用此方来进行治疗。(《伤寒论译释》)
3.更有阳盛阴虚而见此证者,当用炙甘草汤加减,用枣仁远志茯苓当归等味,不可不知。(《伤寒附翼》
猪苓加人参汤。汉。仲景之伤暑。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
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病温,其人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腹中热痛,脉大而数,名曰湿温,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主之。湘本作“脉大而涩”
栀子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栀子十六枚(擘)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仲景之伤燥。[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桂枝加附子汤。汉。太阳病。桂枝加附子汤方(发汗太过淋沥不止时用来止汗)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