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朗读
厚朴麻黄汤方(咳嗽有表证;治疗中晚期肺气肿:厚朴麻黄汤+泽漆汤;王三虎注可治肺结节) [原文]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厚朴麻黄汤原文

  厚朴麻黄汤方(咳嗽有表证;治疗中晚期肺气肿:厚朴麻黄汤+泽漆汤;王三虎注可治肺结节)

  [原文]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此即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剂,故主治亦相近似。去桂枝加石膏可制其汗出而止其烦躁。加厚朴、杏仁而去桂枝、芍药则更偏于治喘满,以用大量小麦养正则有余,逐水则不足也,故不能治溢饮。

  【方证指要]

  以喘逆上气,烦渴,胸满为主证。其脉多见浮状。

  【凭证用方】喘息、慢性支气管炎而有胸满气逆之证者。

  【诸家经验】​

  《金匮述义》此方证,系寒饮迫肺而无风寒外候,故于小青龙方中,去桂枝,以厚朴降逆为君,其佐用杏仁,亦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例,况配以石膏,其驱饮之力更峻。

  浅田氏云:此方之药,有似小青龙加石膏汤,然降气之力为优,故用于喘息上气有效。又,富贵安逸之人,过于膏梁,腹满而咳者,此方加大黄有效。麻黄和大黄为伍,势如表里,与《千金》黑散同意,有奇效也。

  《千金方》厚朴麻黄汤,治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丹波元简谓,原文有脱遗,​《千金》所载,却是旧文,可从)。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小青龙加石膏汤证见胸满、短气者。此述脉而无证,过于简略,临证应以外邪内饮化热、咳逆喘满而烦者用之为妥。

  【典型医案]​

  《治验回忆录》:朱小祥病患咳嗽,恶寒头疼,胸满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黄,脉浮而小弱。因处以《金匮》厚朴麻黄汤。其方麻、石合用,不惟功擅辛凉解表,而且祛痰力巨;朴、杏宽中定喘,辅麻、石以成功;姜辛味温肺救气,功具开阖;半夏降逆散气,调理中焦之湿痰;尤妙在小麦一味补正,斡旋其间,相辅相需,以促成健运升降诸作用。但不可因麻黄之辛,石膏之凉,干姜之温,小麦之补而混淆杂乱目之。药服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再二剂,诸恙如失。

  咳嗽气喘

  例1

  朱小祥病患咳嗽,恶寒头疼,胸闷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黄,脉浮而小弱。据证分析,其由邪侵肌表,寒袭肺经,肺与皮毛相表里,故恶寒而咳;浊痰上泛,冲激于肺,以致气机不利,失于宣化,故胸满气促;燥渴者,则为内有郁热,津液不布,因之饮水自救;又痰积中焦,水不运化,上下隔阻,三焦决渎无权,故小便黄短;脉浮则属外邪未解,小弱则因营血亏损,显示脏气之不足,如此寒热错杂内外合邪之候,宜合治不宜分治,要不出疏表利肺降浊升清之大法,因处以《金匮》厚朴麻黄汤。其方麻、石合用,不惟功擅辛凉解表,而且祛痰力巨;朴、杏宽中定喘,辅麻、石以成功;姜、辛、味温肺敛气,功具开阖;半夏降逆散气,调理中焦之湿痰;尤妙在小麦一味补正,斡旋其间,相辅相需,以促成健运升降诸作用。但,108·不可因麻黄之辛,石膏之凉,干姜之温,小麦之补而混淆杂乱目N。药服3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再2剂,诸恙如失。(赵守真:《治验回忆录》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62年)

  例2

  李x,男,45岁。1979年2月4日初诊。咳嗽气喘,畏寒骨楚,胸中烦恚满闷,咽喉干燥,苔略滑,脉浮略数,治宜散邪蠲饮。处方:厚朴9克杏仁9克炙麻黄6克生石膏15克(打)干姜4克细辛3克制半夏9克五味子3克淮小麦15克。3剂。2月7日复诊:上方服后,畏寒骨楚已解,咳喘烦满亦瘥,前意续进巩固之。上方再服3剂。(何任医案)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朗读
()

猜你喜欢

病温,其人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腹中热痛,脉大而数,名曰湿温,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主之。湘本作“脉大而涩”
()
小承气汤方(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   [原文]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 (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
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