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桂枝、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皂荚(去皮子,炙焦)一枚。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桂枝、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皂荚(去皮子,炙焦)一枚。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肺痿咳逆上气,胸满不得卧,而唾涎沫不止者,有用本方的机会。
冯世纶解读:本方是由桂枝汤去芍药加皂荚而成。皂荚辛温,有温化寒饮、排痰排脓功能,加于桂枝去芍药汤中,则有解表化痰作用,而适用于痰涎壅盛的咳喘、肺痿等证。
【方证指要]
以有桂枝去芍药汤证而胸满,吐浊,咳唾涎沫或脓血为主证,兼见口燥,盗汗,上气不得卧者等。其脉促或数。
【凭证用方]肺冷,有痰、涎或脓液潴留于管内者,皆可应用。如叶橘泉氏说,用于肺坏疽,肺脓疡等病。
【诸家经验]
《腹证奇览》此方证胸满唾涎浊、吐涎沫,当有咳逆上气等证。因而用治小儿滞颐、流涎、口腔糜烂者,亦有其效。大人痰核,若吐浊、吐唾黏痰,或痛风者,亦当有效。求真氏云:肺痿有冷、热二种,本方能治肺冷之痿,不可用于发热不发热的现时之肺结核矣。
《类聚方集览》小儿平生垂涎,其甚者为鼻渊,为风涎潮,而口鼻间及腮赤者皆主之(此系风涎上升,吐之为佳)。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吐涎沫为里饮;皂荚辛温治里寒饮,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本方证辨证要点: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炎等出现表虚而咳吐涎沫多时可适证用本方。若虚热的肺结核病,皂荚辛燥不可轻试。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仲景之伤燥。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仲景之伤风。[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仲景之伤风。[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青龙汤。汉。太阳病。大青龙汤方(表寒里热,禽流感、新冠肺炎高烧、夏天发作的哮喘等;会有高热,麻杏石甘汤无高热,可区别;一服发汗后,复发烧者,千万不可再服,会造成汗流不止,郝万山讲过的案例。急性肾炎可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