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己椒苈黄丸

己椒苈黄丸朗读
己椒苈黄丸又名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水在肠外三焦网膜间)【方解】胡希恕注:方中防己、椒目、葶苈子皆可利尿逐水,大黄既利大便,又利小便,可使水饮由二便排出。临床实证腹水多有应用本方机会,四药均用10克煎服,或将大黄稍酌减量,水去津还,口中有津液即是见效。渴加芒硝之说不足取。

己椒苈黄丸原文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水在肠外三焦网膜间)

  [原文]

  防己 椒目 葶苈 大黄各一两

  [用法]

  上四味,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

  【方解】

  胡希恕注:方中防己、椒目、葶苈子皆可利尿逐水,大黄既利大便,又利小便,可使水饮由二便排出。临床实证腹水多有应用本方机会,四药均用10克煎服,或将大黄稍酌减量,水去津还,口中有津液即是见效。渴加芒硝之说不足取。

  【治疗标的】以腹满、停饮、浮肿有热实者为主标的而用之。

  【凭证使用】

  腹水浮肿及胃肠炎等之身体壮实者。

  【诸家经验谈】

  《方函口诀》​:此方是治留饮在肠间而无水肿者,有效。由四肢浮肿,致腹胀满者为主。腹坚实者加芒硝,与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同意,以挫实利尿为主也。

【典型医案】​


朱成,男,25岁,住蔡家乡。春间患风寒咳嗽,浸至全身浮肿,医用开鬼门法,浮肿全消,但咳嗽仍紧,腹感满胀,又用六君子汤加姜、辛、味温肺健脾,咳得减而腹更胀大,行动则气促。易医亦认为虚,疏实脾饮,服后胀不减,胸亦甚觉痞满。经治十余日无效,迁延半年,腹大如鼓。吾夏月治其邻人某之病,因来附诊。按脉沉实,面目浮肿,口舌干燥,却不渴,腹大如瓮,有时鸣声胀满,延及膻中,小便黄短,大便燥结,数日一行,起居饮食尚好,殊无羸状。如果属虚,服前药当效,而反增剧者,其为实也明甚。审病起源风寒,太阳之表邪未尽,水气留滞,不能由肺外散,反而逐渐深入中焦,与太阴之湿混合为一,并走肠间,漉漉有声,而三焦决读无权,不从膀胱气化而外溢,积蓄胃肠而成水臌。当趁其体质未虚,乘时而攻去之。依《金匮》法,处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改汤),此以防己、椒目行水,葶苈泻肺,大黄清肠胃积热,可收快利之效。药后水泻数次,腹胀得减。再两剂,下利尤甚,腹大遂消,小便尚不长,用扶脾利水滋阴之法,改服茯苓导水汤配吞六味地黄丸,旬日而瘥。(赵守真:《治验回忆录》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62年)

痰饮(肺心病)
患者蔡某,女,65岁。因患肺心病住院。周身高度浮肿,喘咳,不得平卧,腹胀,口干舌燥,二便不利。心电图报告:可见肺型P波。X线胸部摄片:右心室段明显延长膨隆,两肺广泛性索条状模糊阴影。西医根据病史及检查所见,诊断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I级。综观前症,参以脉尚有力,舌紫苔腻,证属阳气阻遏,津液不能上承之故。遂取温下逐水,前后分消之剂---己椒苈黄丸方意治之。用药:防己葶苈子各30克椒目15克大黄麻黄各10克补骨脂15克,煎服。药后5天,咳喘轻减,二便通畅,水肿见消,病情缓解。(赵锡武医案,录自《中医杂志》8:16,1980)

臌胀
黄xx,男,54岁,农民。初诊:3年前负重远行,阴络受伤而致便血,经治血止,但瘀留不彻,时有胁痛,并不加意。近年体力日衰,烟酒之火热积于气分,瘀热相结,腹臌纳减,心悸头晕,溲短涩,便色黯,唇口燥赤,脉至弦数,舌绛苔腻。宜清热行瘀,分泄积水。制军6克甜葶苈6克木通6克丹皮6克玉米须12克大腹皮12克黑山栀10克葫芦壳15克汉防己5克川椒目5克。4剂。二诊:大腹胀势较减,小溲排泄增多,饮食尚可,惟寐醒口中于腻。前方去山栀,加南花粉12克,虫竹12克。服12剂,诸恙告瘳。(嘉兴中医院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小组:《周兰若医案》1980年4月内部资料)

阳水
屠xx,女,68岁,农民。1978年3月18日初诊。面浮腹大,肠间沥沥有声,小溲短少,纳食不多,脉缓,苔腻,舌尖红,此属阳水,水走肠间,治宜清热行水,用己椒苈黄汤合五苓、五皮散加减。处方:汉防己9克川椒目3克葶苈子6克制大黄3克生白术9克赤茯苓12克泽泻9克桂枝1.5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生姜皮6克茯苓皮12克陈皮6克。4剂。3月22日复诊:小溲转多,纳食有增,肠中已无沥沥之声,然而面仍浮,腹仍大,脉缓,苔腻,舌尖红。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处方:前方加车前子12克。5剂。此方服后,小溲更多,面浮腹大见消,获效显著。(连建伟医案)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津液不足里虚之人感冒用此方;烦燥,半夜不睡,胡思乱想也可用之) [相关条文] 【6.2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补中健胃,故治桂枝汤证胃气虚而津液不足者。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宋本叫新加汤,是加芍药为四两,两者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