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朗读
又名 苓甘五味姜辛汤 详见苓甘五味姜辛汤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原文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半升,日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本方是由苓桂五味甘草汤去桂枝加干姜、细辛而成。细辛、干姜温中逐饮;五味子性酸温,益气止咳,并敛细辛、干姜的辛散,这三味常在一起配伍治寒饮咳逆。茯苓、甘草亦益气化痰祛饮,故五味配合,共治病属太阴里寒的痰饮咳而胸满者。

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证。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里虚寒无表证,咳而胸满、口不渴者。本方证常见于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无表证,而属太阴里寒证者。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朗读
()

猜你喜欢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
[原文]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地黄六两
()
[原文]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阿胶一两 甘草一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四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
吴茱萸汤方(可治胃下垂,肝寒所致;)[原文]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可用于治疗皮肤发痒的皮肤病、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冷风过敏、风疹、荨麻疹常用此方+蝉蜕连翘二花有特效;)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
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