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朗读
又名 苓甘五味姜辛汤 详见苓甘五味姜辛汤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原文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半升,日三服。
【方解】
胡希恕注:本方是由苓桂五味甘草汤去桂枝加干姜、细辛而成。细辛、干姜温中逐饮;五味子性酸温,益气止咳,并敛细辛、干姜的辛散,这三味常在一起配伍治寒饮咳逆。茯苓、甘草亦益气化痰祛饮,故五味配合,共治病属太阴里寒的痰饮咳而胸满者。

本方证当属太阴病证。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里虚寒无表证,咳而胸满、口不渴者。本方证常见于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无表证,而属太阴里寒证者。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朗读
()

猜你喜欢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小青龙汤方(表寒里寒,咳嗽,冬天发作的哮喘,内有水饮型咳嗽;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发热且舌苔发白者;遇冷就咳,温度低就严重,是肺中有痰饮;表寒里寒,天变冷就咳,清晨咳而白天不咳;)   [原文]麻黄三两 (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原文]栀子十四枚(擘)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肝著汤;两腋疼痛,不能转侧身,肝经络过之处)[原文]柴胡四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
()
桂枝二越婢一汤(津液不足里虚之人感冒用此方;烦燥,半夜不睡,胡思乱想也可用之) [相关条文] 【6.2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