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腹部硬邦邦的,里寒太盛;水与营养液积累在胃膜上)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腹部硬邦邦的,里寒太盛;水与营养液积累在胃膜上)
[原文]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麻黄二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 细辛三两 附子一枚(炮)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汗出即愈。
【方证指要】
以手足逆冷,身体不仁,恶寒,骨痛,腹满胁鸣为主证。其脉迟涩或迟微。
【凭证用方】
慢性支气管炎,喘息,胃弛缓,胃下垂,神经痛,腰痛,腰扭伤,并可用于乳癌结核,癌肿,脱疽等有本方证者。
简侯按:《金鉴》云:略谓,此方原文上十六字,是枳术汤证。本方,当在上条气分之下。《类聚方广义》亦同此说。宜从之。为节上条大意,寸口,脉迟而涩,趺阳,脉迟而微,手足逆冷,荣卫不利,腹满胁鸣相逐,阴阳之气不通,骨疼,恶寒,痹而不仁。
[诸家经验】《药征》主治心下坚大,而恶寒发热、上逆者。《医鉴》老人在秋冬之交,咳嗽,胸背、胁腹挛急恶寒,桂姜草枣黄辛附汤治之。求真氏云:治老人支气管炎,有效。《中医诊疗要览》肝硬化,有腹水,用各方无效时,应一试此有价值之药方。
《汉方治疗各论》桂姜枣草辛附汤,于肺结核用附子剂,呈简侯按:该证,患者机能已趋消沉,阳虽微而阴气尚强,故 元气大衰证样,脉沉微,四毅然采用桂、麻、姜、辛、附 肢厥冷,颜面苍白等,为用等一派温热之药,以促进身体 此汤之目标。此方治肺结核机能之振奋,而孕育其新生力量,使将死者得以回生。此其末期,呈剧烈之消耗热用之,辨证之精,用心之细,胆量之大,非寻常医家所能及。若更他医,只有用甘寒养阴之品,以图敷衍,其死也必矣。痨咳与虚痨不异,此以桂姜草枣黄辛附汤治痨咳,而从以小建中汤治虚痨,亦温性药也,稍一误用,则生死随之,渊乎其微矣。其热逐日减退,有良效。
《方函口诀》引仙台工藤球乡曰:凡大气一转为治万病之秘诀,而血症之治尤为重要。昔年治一妇人患痨咳,咯血气急,肌热如烫手,大。。 肉尽削,脉甚细数,余以为死证。而一医自荐治之,用桂姜草枣黄辛附汤竟得痊愈,余大敬服。以此发明“大气一转”之理,得治乳岩、舌疽及诸翻花疮(癌瘤)等数十人。翻花疮用黄辛附汤之意,盖因为阴阳相离,气无所统制,血肉失和,渐为痼疾,遂致血出。
据《金匮要略》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拟用此方也。一妇人患乳岩(癌),结核处口糜烂,见有翻花之兆,时时出血。至戊午初春,其痛益甚,结核增长,卧床不起,正月二十八日与黄辛附汤,服四五日,疼痛减轻,结核缩小,起床工作如常。凡一切阴阳不相得而为劳咳者,因咳血吐血,致颜面苍白,若不可为,与此汤,每得起死回生之效。余之实践心得,不限于此汤。凡应用古方时,体会其原意,则变化无穷,得其妙哉。
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汉。太阳病。可用于治疗皮肤发痒的皮肤病、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冷风过敏、风疹、荨麻疹常用此方+蝉蜕连翘二花有特效;)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仲景之伤燥。[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仲景之伤燥。[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仲景之伤燥。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小柴胡汤。汉。少阳病。小柴胡汤方(肝炎、淋巴肿块、结节、乳癌、伤科均可用它加减,女子经期感冒;女子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可用来治疗脑部积水,要用生半夏;恶心反胃,反复发烧;呕吐又发烧;感冒刚好又发烧,感冒反复发烧;产后抑郁症基础方;乳房肿块+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