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柏子养心丸处方
柏子仁25g 党参25g 炙黄芪100g 川芎100g 当归100g 茯苓200g 远志(制)25g 酸枣仁25g 肉桂25g 五味子(蒸)25g 半夏曲100g 炙甘草10g 朱砂30g
性状
为棕色的水蜜丸、棕色至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先甜而后苦、微麻。
炮制
上十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柏子仁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古今医统》卷七叶引《集验方》:柏子养心丸处方
柏子仁(鲜白不油者,以纸包,捶去油)白茯神 酸枣仁 生地黄 当归身各60克 五味子 辰砂(细研)犀角(镑)甘草各15克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
心劳太过,神不守舍,合眼则梦,遗泄不常。
用法用量
午后、临卧津嚼1丸。
摘录
《古今医统》卷七叶引《集验方》
《医统》卷七十引《集验方》:柏子养心丸处方
柏子仁(鲜白不抽炽者,以纸包捶去油)2两,白茯神2两,酸枣仁2两,五味子半两,当归身2两,生地黄2两,甘草半两,辰砂(细研)半两,犀角(镑)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子大,金箔为农。
功能主治
心劳太过,神不守舍,合眼则梦,遗泄不常。
用法用量
《丸散育丹集成》有黄耆。治血虚内热,失眠心悸,及妇女经少,瘦损潮热。
摘录
《医统》卷七十引《集验方》
《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体仁汇编》:柏子养心丸拼音注音
Bǎi Zǐ Yǎng Xīn Wán
处方
柏子仁(蒸,晒,去壳)4两,枸杞子(酒洗,晒)3两,麦门冬(去心)1两,当归(酒浸)1两,石菖蒲(去毛,洗净)1两,茯神(去皮心)1两,熟地(酒蒸)2两,元参2两,甘草(去粗皮)5钱。
制法
上为末,内除柏子仁、熟地黄蒸过,石器内捣如泥,余药末和匀,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养心安神,补肾滋阴。主治:营血不足,心肾失调所致的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夜寐多梦,健忘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临睡白汤送下。
摘录
《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体仁汇编》
血府逐瘀汤。清代。王清任。方名:血府逐瘀汤处方: 当归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二钱 生地黄四钱注:须查头痛患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症及痰饮等症;忽发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出处:王清任《医林改错》
偏头风方。当代。张志顺。【偏头风方】 处方: 夏枯草四两 白芷三钱 芥穗三钱 苍耳子八钱 川芎二钱 细辛一钱 防风三钱 薄荷三钱 辛荑三钱 生黄芩三钱 柴胡三钱 生甘草三钱
加味止痛没药散。清代。王清任。治初起眼疼白珠红,后起云翳。没药三钱 血竭三钱 大黄三钱 朴硝二钱 石决明三钱,锻为末,分四副,早晚清茶调服。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补阳还五汤。清代。王清任。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水煎服。
化脂汤。当代。郭生白。化脂调节方 辨证:高血脂引发的各种慢性病。黄芪40克、柴胡36克、党参30克、牡丹皮20克、茯苓40克、白术20克、泽泻20克、枳壳20克、石菖蒲30克、远志15克、黄精30克、玉竹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