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条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汉。太阳病。
宋本第135条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康平本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康治本
伤寒,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陷胸汤主之。
陆渊雷: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脉沉而紧,《玉函》作其“脉浮紧”。此大陷胸汤之正证,不言误下,仲景亦知此病有原发者矣。六七日为少阳期,盖以胸膜病为少阳病也。病有水,故脉沉,心下痛,故脉紧。不按自痛,按之石硬,其证视前条稍重。张兼善云:下早结胸事之常,热实结胸事之变,所入之因不同,其证治则一理而已。山田氏云:热实者,有热而实之谓,对寒实言之,实乃胃家实之实,大便不通是也。
胡希恕:
那么这个结胸证不仅是下多少的关系,也有自发的,底下这两段全是,这个伤寒六七日的时候,就是由表传半表半里传里的这么一个时间,那么人体内根本就有水气,同时邪热内传的时候,也容易发生结胸证,这段就说明这个,结胸热实,既结胸有热实于里,脉沉而紧,沉,病在里就脉沉,沉以候里嘛,紧者,实,这个紧脉这都是有郁的脉了,所以病实脉也紧,你看表证,这个表虚证就是桂枝汤证,脉浮缓、脉浮弱,这个麻黄汤证就是表实,脉浮紧,那么内实这个脉也紧,但是限制于沉不限制于浮,心下痛,心下就是胃的部位,痛,这个痛是自觉症状的痛,按更不行了,也就是说又硬满也疼,按之石硬者,你按就像石头似的那么硬,大陷胸汤主之。那么这个就是说结胸,外边水与热结,里头还是真正的实,他这个前后两段是相互反映的,这段他说的热实,底下这段就不是了。
刘渡舟: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43)
这一条是承上节来叙述大结胸的证候和它的治疗的方法。这一条有三个代表证,就叫结胸三证,一个是脉沉而紧,一个是心下痛,一个是按之石硬者,这个要求记下来。
“伤寒六七日”,这个病是未经误下。上一条是“医反下之,动数变迟”,是由于误下以后邪气由太阳之表热结于里,成为大结胸证。第143条未经泻下,由于太阳之邪六七天不解,时间比较长,未能够及时治疗,在表之邪不解,就要往里传入,传到里边,热和水互相凝结,就成了一个结胸。结胸是个证,热实是它的病理,突出一个热,突出一个实,突出一个结胸,就是它的来路。脉沉而紧,因为表邪已经入里,已经是热实了,所以脉就沉,就不浮了。这个证是一个实证,是一个水证,同时还有疼痛。
沉脉主里,沉脉又主水,说“沉潜水蓄阴经病”,沉脉、实脉主水;紧,一个反映实,一个反映疼痛,这个病疼痛还很重的。“脉沉而紧”反映了结胸热实、水热凝结的实证,而且还有疼痛。证候是“心下痛”,心下就作痛,“按之石硬”,这是腹诊,要求医生见到这样的脉,见到这样的症,应当用手按一按上腹部,按一按他的心下。“石硬者”,“石硬”是夸张的意思,腹肌硬了,现在说是叫“板状腹”,很硬的,不柔和了,同时也有疼痛。
这是什么病?这个就是结胸病。热和水凝结在心下,在心下的什么地方?是在胃里?不是。是在腹肌,腹肌里有一些水液的渗出,根据近代医学,有一些医家就认为这是一些急性腹膜炎一类的病。所以“脉沉而紧,心下疼痛”,这个痛还比较厉害,心下按一按是石硬的,这个就是大结胸证了。用“大陷胸汤主之”,其他的药物是不行了,得用大陷胸汤泻热破水,使水热的凝结荡涤无余,这个病才能够好。第139条讲“结胸者,项亦强”,邪气在高位;这一条“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在中间,“心下”是个中,结胸病理变化的部位在心下、在中,下边还有在下的,部位有上、中、下之分。这个是大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来治疗。这三个症,“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要把它记下来。
为什么要记下来?记下来就是一个熟练的过程,到时候才能够反应出来,才能够指导临床。因为我们学的东西还是本本、条文,是继承古人的经验,把它们变成我们个人的东西,能够辨证论治实际应用,这里还有一个吸收、消化、体会、理解、认识的过程。记不住它,印象模糊,到时候反应不上去,在诊断上头带来了损失。这个病这三个证很简单,古人叙述症状就抓要点,不是很复杂的,好记。这里说明一个问题,这些病,腹部的一些疾患,现在说是急腹症,一定要用手摸肚子,这是中医的传统,何以见之?《伤寒论》不就说了“按之石硬者”,你不用手按,怎么知是“石硬”?看一看、问一问就知道“石硬”了吗?现在的中医看病,有的就摸摸脉,寸关尺一摸,蜻蜒点儿水一摸完了就开方子,这不符合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的方法。有一些病得用手摸一摸,不摸是不知道的。《伤寒论》“绕脐痛”、“心下硬结”、“拒按”,都反映这样一个问题。
倪海厦:
伤寒隔了一段时间以后,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这证并不是由误下而成的,本来这病人就是上热下寒,本来肺里面就很热,结果一得到伤寒,六七日没有好,为什么会「结胸」?
因为伤寒,寒束在表面上,肺的热又不去掉,很热的时候,热会发散到四肢上去、结果寒去不掉,没有办法流汗,汗流不出来,热把汗推出汗腺,到了皮肤表面遇到寒,它又回头,又回到三焦里面,又跑回到胸里面来了,胸腔里面有痰有水有热结在里面,胃痛,大陷胸汤最重要的就是胃这地方按着硬邦邦的,就是痰,大便一通利,当场就软掉了。
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理中汤,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