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栀子豉汤朗读
伤寒大病瘥后,因过劳或伤食致身热,心烦不眠,心下拒按。但必须根据过劳或伤食的事实,以定劳复、食复或劳而兼食之名称,根据脉象的浮、沉、虚、实决定诸药的运用轻重或取弃标准。因为单纯劳覆没有心下拒按之证,即没有使用枳实的必要。

枳实栀子豉汤原文

  枳实栀子豉汤方

  [原文]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一升(绵裹)

  [用法]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纳香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南阳林山注:清浆水做法是米汤+白垩土搅拌取澄清液)

  [相关条文]

  【12.39】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方义]

  此导滞清热,治劳复、食复之方。

  [主治]

  伤寒大病瘥后,因过劳或伤食致身热,心烦不眠,心下拒按。但必须根据过劳或伤食的事实,以定劳复、食复或劳而兼食之名称,根据脉象的浮、沉、虚、实决定诸药的运用轻重或取弃标准。因为单纯劳覆没有心下拒按之证,即没有使用枳实的必要。

  [药品]

  枳实钱半至二钱半 栀子二至三钱 豆豉二至三钱

  [加减法]

  宿食较重者,如脐部拒按、大便不利,加大黄一至二钱。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栀子、豆豉清表里之虚热;枳实导肠胃之积滞;大黄推陈致新,通利大便。

  [禁忌证]

  身热、心烦、腹拒按三种症状缺一则不可使用本方。脉较弱者枳实、大黄宜慎用。

  [类似方剂参考]

  小柴胡汤:此治病后更发热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393)

  翰卿按:劳复之热属于虚热,这种热与风寒复感之热不同,不宜用发汗、和解等方法。需根据过劳或伤食的事实,以定劳复、食复或劳而兼食之名称。并据脉象的浮、沉、虚、实,决定诸药的运用轻重或取弃标准。我的经验,单纯劳复,即用栀子豉汤以清解其表里之虚热;如热度高者,重加连翘、白茅根,其效更速;如轻度食复,心下微拒按,才有使用枳实的必要;重者,脐腹部拒按,大便不利,才可使用大黄,万不可无的放矢。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朗读
()

猜你喜欢

栝蒌桂枝汤方(脑膜炎有汗时)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
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
白术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只有湿,无表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
()
[原文]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  [原文]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