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升麻鳖甲汤

升麻鳖甲汤朗读
升麻鳖甲汤方 [原文] 升麻二两 蜀椒一两(去汗) 雄黄半两(研) 当归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一片(炙) [用法]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差,再服,取汗。

升麻鳖甲汤原文

  【方解】

  胡希恕注:升麻杀菌解毒,用为本方主药。用蜀椒以致汗,用甘草治咽痛,鳖甲、当归活血化瘀。雄黄攻肿毒痈脓,故此治咽喉肿疼、唾脓血而宜汗者。

  冯世纶解读:胡希恕先生在这里指出,​“用以致汗”​,即说明蜀椒有发汗解表作用,同时也说明本方有解表作用,故本方证属太阳阳明合病证。蜀椒,味辛,温。​《神农本草经》谓:​“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名医别录》谓:​“疗喉痹……大风汗不出。​”可知蜀椒善治咽喉而有发汗作用,方后说明有“老少再服取汗”及阴毒去蜀椒,更可知。本方用大量升麻、甘草,旨在清热解毒(清阳明热)​、排脓、利咽。升麻伍以蜀椒解肌致汗,复用鳖甲、当归和血祛瘀。雄黄苦平寒,主寒热,杀百虫毒,这里用其攻肿毒痈脓。故本方合力治瘟疫,呈太阳阳明合病的咽喉痛而有痈脓或瘀血之变者。

  【参考处方】升麻15克,当归10克,蜀椒10克,炙甘草6克,鳖甲15克,雄黄2克。上6味,以冷水600mL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歌诀】升麻鳖甲治疫毒,蜀椒甘草雄黄涂,阳毒面赤斑如锦,咽喉脓肿望可除。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合病证。

  【临证思辨】急性瘟疫见红肿痈脓或咽喉肿痛者,可试用本方。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这是三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现在首要研究的就是这个百合病,百合病在没讲以前,我把这个百合病是怎么一种病先说一说,要不不太好懂。这个百合病,拿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虚热型的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朗读
()

猜你喜欢

便秘+栀子;可做丸剂治牙龈肿痛调胃承气汤方[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
[原文]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
[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