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木防己汤

木防己汤朗读
木防己汤方(腹部肿大面色很黑)浮肿性脚气,心脏病代偿机能障碍性水肿,以及肋膜炎积水

木防己汤原文

木防己汤方(腹部肿大面色很黑)

[原文]

木防己三两 石膏鸡子大(碎,绵裹) 十二枚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
胡希恕注:木防己利二便,逐水饮于下,桂枝降气冲、止饮逆于上,石膏下气解烦,亦治喘满,人参健胃而主心下痞硬,诸药协力故治支饮喘满、心下痞坚、烦渴而脉沉紧者。
【凭证用方]
浮肿性脚气,心脏病代偿机能障碍性水肿,以及肋膜炎积水,肾胖病等有本方证者。
【方证指要】
以有支饮喘满,烦渴心下痞坚,小便不利为主证。其脉多见沉紧。防己汤(《金匮》)参桂膏,膈间支饮水难消,痞坚喘满心烦渴,满肿多从水道调。浮肿脚气心瓣病,茯苓加入效尤高。去石再加硝一味,急性尿闭更速疗。
简候按:此方证之水毒,不在皮肤,而在胸隔,且兼有喘渴之状,故不用黄芪、白术等味也。
【诸家经验】
《要诀》为水肿病,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喘渴上气,有小便不利之证者。又曰:此方于心脏病、脚气、肾脏炎等之机会甚多。《脚气钩要》水毒奔腾于上,呼吸息迫,胸膈满闷,心下石硬,烦渴喘急,动气如澜,是为冲心之兆,须用此方救矣。防、桂并能行水散结,石膏清热,人参滋液,外虽坚痞,内无积聚,水去气行而愈。求真氏谓,治浮肿性脚气,及心脏瓣膜病,代偿机能障碍性水肿,加茯苓得捷效。吉益南涯云:木防己加茯苓汤,于脚气有冲心之兆者,用此极效,适用于心脏病、脚气、水气性喘息、尿闭证。
少阳病方证《金鉴》木防己汤,开三焦水积,通上中下之水气,方中用人参,以吐下后,伤正也,故水邪虚结者,用之即愈。
冯世纶《经方六经类方证》: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喘满、心下痞坚烦渴者。
本方证很似久咳喘出现的肺心病而见肝脾肿大症,又适用于心脏病胸闷、心悸、无面色黧黑、心下痞坚者,对水饮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也有效。

[相关条文]

【14.36】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者,木防己汤主之;不差,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汉方应用】胃脘痞硬,下半身浮肿,尿量减少,呼吸急促,舌干口渴者的下列诸症:喘咳,心脏性哮喘,心脏瓣膜炎,肾脏病,脚气,肾炎。

  【典型医案】​

  《成绩录》:伶人林氏妻,病后两脚微肿。久之,一身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短气微喘,不能自转侧。迎先生求治,乃与木防己加茯苓汤,尽七帖,数日,小便快利,徐徐得愈。

  又,一贾人,年三十余,自心下至脐旁,有形如盘者,面目四肢水肿,大便自调,小便不利,时时胸下痛,短气不得卧。乃作木防己加茯苓汤,使饮之,短气益剧,喘咳倚息,烦悸不安。仍与前方,使间服吴茱萸汤,数十日,小便快利,日三四升余,三日痊愈。

  胡希恕医案:辛某,男,36岁,首都机场木工,初诊日期1965年6月16日。右手臂颤抖三四年,左手、腿亦有轻微颤抖,不能持物,每用力则颤动而酸疼,自觉精神紧张,时有心悸、怔忡不安,心下痞满,口渴思饮。曾以养血息风,养肝柔筋等法及针灸治疗,不效。苔白,右脉弦,左沉弦。证属心下停饮、郁而化热,而呈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与木防己加龙骨、牡蛎汤:木防己12克,生石膏45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结果:上药服6剂,心悸好转,继服3个月,手颤抖好转。

  痹

  毛氏,风湿相搏,一身肿痛,周身之气血为邪阻蔽,仿仲景木防己汤法。

  木防己 石膏杏仁川桂枝威灵仙羌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1976年7月)

  痰饮胸病

  刘翁茂名,年近古稀,酷嗜酒,体肥胖,精神奕奕,以为期颐之寿可至。讵意其长子在1946年秋因经商折阅,忧郁以死,家境日转恶化,胸襟以而不舒,发生咳嗽,每晨须吐痰数口,膈上始宽,但仍嗜酒,借资排遣。昨日饮于邻居,以酒过量而大吐,遂病胸膈痞痛,时吐涎沫。医用涤痰汤有时少安,旋又复作,渐至面色黧黑,喘满不宁,饬价邀治。翁于吾为近戚,义不可却,买舟同往,至则鱼更三跃矣。翁见欷歔泣下,娓娓谈往事不休。诊脉沉弦无力,自言膈间胀痛,吐痰略松,已数日未饮酒,食亦不思,夜间口于燥,心烦难寐,如之何而可?吾再三审视,按其心下似痛非痛,随有痰涎吐出;再从其脉沉弦与胸胀痛而论,实为痰饮弥漫胸胃之间而作痛。又从病理分析,其人嗜酒则湿多,湿停于胃而不化,水冲于肺则发喘,阴不降则阳不升,水势泛滥故面黧,湿以久郁而化热,津不输布故口渴。统而言之,乃脾湿不运,上郁于肺所致。若言治理,如用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则鲜健脾利水之功;如用苓桂术甘汤温阳燥湿,则乏清热之力;欲求其化痰利水清热诸作用俱备,莫若《金匮》之木防己汤。方中防己转运胸中之水以下行,喘气可平;湿久热郁,则有石膏以清之;又恐胃气之伤、阳气之弱,故配人参益气,桂枝温阳,以补救石膏、防己之偏寒而助成其用,乃一攻补兼施之良法,极切合于本证者。方是:防己党参各12克石膏18克桂枝6克,另加茯苓15克,增强燥脾利水功能而大其效。3 剂喘平,夜能成寐,舌现和润,胸膈略舒,痰吐亦少,尚不思食。复于前方中去石膏增佛手、砂仁、内金调气开胃。又4剂各证递减,食亦知味,精神转佳,惟膈间略有不适而已。吾以事不能久留,书给《外台》茯苓饮调理而归。(赵守真:《治验回忆录》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62年)

  风湿热痹

  章xx,女,61岁。1970年3月31日初诊。患者上肢肩髃肘腕等关节悉肿痛而热,难以屈伸,下肢正常,脉浮数有力,苔白口渴,饮食如常。此为风湿热痹,拟祛湿清热。川桂枝6克生石膏20克木防己10克细木通5克忍冬藤20克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3剂。连服10余剂,肿痛尽消。(俞岳贞:《叶方发微》1980年5月内部资料)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文]栀子十六枚(擘)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白术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只有湿,无表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
()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
小柴胡汤方(肝炎、淋巴肿块、结节、乳癌、伤科均可用它加减,女子经期感冒;女子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可用来治疗脑部积水,要用生半夏;恶心反胃,反复发烧;呕吐又发烧;感冒刚好又发烧,感冒反复发烧;产后抑郁症基础方;乳房肿块+牡蛎)
()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儿童尿床+桑螵蛸;遗精+炮附子;盗汗,手淫严重不能自控;青年脱发、鬼剃头(斑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