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黄土汤方(胃出血,拉沥青样柏油样黑色大便,吐血;胃癌+葛根柴胡半夏人参茯苓干姜干地黄大枣) [原文]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 (炮)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黄土汤方(胃出血,拉沥青样柏油样黑色大便,吐血;胃癌+葛根柴胡半夏人参茯苓干姜干地黄大枣)
[原文]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 (炮)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证指要】
以吐衄,崩漏,下血而脉多沉弱为主证,兼有贫血衰弱之观,或时发冷痛及不得眠之状。
【凭证用方】
肠出血,崩漏,吐血,衄血等有本方证者。此方主要应用于肝门出血,肠出血,痔出血,吐血,衄血,血尿等;亦可用于直肠溃疡,直肠癌,痔疾,白血病等;亦可应用于脓血不止,腹痛,小便不利,贫血者;其他如植物神经失调,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健忘,不眠,癫痫,脑病,脑水肿,运动失调症亦可运用(矢数道明《汉方主要处方解说》)。
【诸家经验]
《要诀》本方证,腹部软弱而无力,脐下部有麻痹之状,且小便不利,烦热、恶寒交互出没,其状颇类八味丸证。又曰:此方之脉证,多为虚弱或沉弱,手足烦热或厥冷,时有心烦不得眠之状。矢数道明曰:此方以腹部软而心下痞,腹悸动,脐下尤其无力,脉微细迟或脉紧为目标。
《证治摘要》吐、衄血,其脉紧;及崩漏,脉紧者用之,有效。以属于阴证者,为宜。《方函口诀》此方治血陷于阴分者,有收涩之意,不拘于先便后血,以脉紧为用此方之目的。治吐血衄血,亦同此意。又,崩漏脉紧者有效。又,伤寒热侵血分,暴下血者,投与桃核承气汤、犀角地黄汤血不止,陷于阴分危笃者,此方常得奇验。浅田翁云:此方应以脉紧为目标。《千金》治吐血,及先血后便,于本方中,除去附子、黄芩,参入干姜、桂心、细辛、吴萸、川芎、芍药。《张氏衍义》云:《金匮》黄土汤治先便后血,必系传写之误。又,《千金》治先便后血,用赤小豆散即赤小豆、当归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引《深师》黄土汤,与此异,治鼻衄,吐血。当归、甘草(炙)、芍药、黄芩、川芎各三两,桂心一两,生地黄一斤,釜月下焦黄土(如鸡子一枚碎,绵裹),青竹皮(五两)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三升,煮竹皮减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葱。《奚氏秘方》治大人小儿大小便血,炒蒲黄包三钱,鲜生地一两,侧柏炭二钱,丹皮、赤芍、大小蓟各二钱,炒山栀三钱,条芩炭二钱,藕节五个,水煎。鲜白茅根去心,打烂,绞汁一两,冲入药内服(《小儿病自疗法》)。未言治吐衄,但用于吐衄亦当有同效。
惊就是惊慌的惊;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四种病。这章讲得不够细致,它主要是在讲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都是病名,而...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惊就是惊慌的惊;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四种病。这章讲得不够细致,它主要是在讲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都是病名,而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仲景之湿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又名麻杏薏甘汤)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仲景之伤燥。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仲景之寒病。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肺著汤;胳膊肘内侧疼痛,肺经络过之处) [原文]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汉。太阳病。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儿童尿床+桑螵蛸;遗精+炮附子;盗汗,手淫严重不能自控;青年脱发、鬼剃头(斑秃))
桂枝去芍药汤。汉。太阳病。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治腹挛急的芍药,故治桂枝汤证腹不挛急而虚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