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汉。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温经汤方(此方可治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半夏麦门冬;血虚、体寒不孕症求子方;月经来时服药,月经结束停药,以后各月照此服用。石应轩注:治不孕症在月经期间一定不能停药!) [原文]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川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用法]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日三服,每服一升,温饮之。 【注】宋本有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
温经汤方(此方可治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半夏麦门冬;血虚、体寒不孕症求子方;月经来时服药,月经结束停药,以后各月照此服用。石应轩注:治不孕症在月经期间一定不能停药!)
[原文]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川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用法]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日三服,每服一升,温饮之。
【注】宋本有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
[相关条文]
【16.27】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知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主之。
【汉方应用】手足发烧、唇干患者的下列诸症:月经不调,月经困难,白带,更年期障碍,神经性失眠症,湿疹,腰膝冷,冻伤。
崩漏
例1
郭妇,年30岁。于1956年6月来我处就诊。患者自诉:2月间,小腹胀痛,间有赤白带下,草医作“风气”医治,服草药3剂,忽然血大下,抬至人民医院针药兼施,治疗月余,小腹仍痛,流血不止。予按其脉弦迟,询其所下之血紫红色,或成块,或腥臭,伴有手心发热,口干不欲饮。断为血海虚寒,冲任受损,拟用《金匮》温经汤。服5剂,腹痛减轻,下血亦少,神色好转,症状大减,续服前方10剂,诸症悉愈,形神健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刘天鉴医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80年3月)
例2
邵xx,50岁,1981年3月16日初诊。不规则阴道出血2年,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排卵期又少量流血1~2天。……西医诊断为更年期子宫出血,用丙酸睾丸酮及黄体酮等激素治之无效,求中医治疗。除上述症状外,自觉头晕,虚烦少眠,手足心热,腰酸腿软,少腹冷痛,喜暖喜按,白带稍多,舌淡尖红苔薄白,脉细滑,诊为上热下寒型崩漏。拟温经汤加川断、菟丝子、补骨脂治之。服药42剂则经绝。自觉症状亦基本消失。后服归芍地黄丸和乌鸡白凤丸以调养之。(祝谌予医案,录自《辽宁中医杂志》7 :27,1982)
宫寒不孕
张姓,女,30岁。患者于21岁时生一女孩,产后因经期发热过饮生冷,导致月经不调。经来少腹剧痛,形寒怕冷,喜热熨,喜按,经期每次过期,有时40多天方行。脉象沉迟,舌淡苔白,边缘有瘀斑。病因寒凝气滞血瘀,故宫寒而不孕,月经不调。治以温经汤化裁,暖宫而调经。处方:吴萸5克川芎6克当归白芍各10克桂枝8克丹皮6克生姜3片甘草3克半夏6克。嘱于每月经行前服5~7剂。经行即停服药。连服半年,月经渐调正常。后怀孕,生一男孩。原方后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用之竟获良效。(张谷才医案,录自《辽宁中医杂志》8:14,1980)痛经张xx,女,23岁,工人。1978年12月4日初诊。室女,12岁经潮,18岁始痛经,今年3月经期淋雨后加剧,痛时肢冷畏寒,脸色苍白,甚则全身冷汗,头晕欲倒,呕吐。量较多,挟紫黯血块。曾在xX医院治疗未见效。脉弦细,苔薄白。证系寒入胞宫,治宜温经散寒为主:炒当归焦白芍西党参各9克上肉桂淡吴萸制川乌川芎炙甘草各3克姜半夏炒延胡索炒丹皮各6克。5剂。1979年1月8日复诊:药后经来腹痛显瘥,唯头昏寐差,脉细苔薄,再拟温养,佐以安神。原方去川芎、炙甘草,加茯神9克夜交藤15克,5剂。尔后追访,经痛未发。(宋光济医案,录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 :19,1980)评 议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皆起于胞宫,循行于小腹。冲任虚寒,血气凝滞,则月事不调,崩漏下血,少腹冷痛,久不受胎,诸症作矣。《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温经汤方中用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共为君药;当归、川芎、芍药、阿胶养血调经,祛瘀生新,共为臣药;丹皮既助桂枝、归、芎活血祛瘀,并能清血分郁热,冲脉隶于阳明,又以人参、甘草、麦冬益胃气养胃阴,使中气充盛,自可化生血液,半夏降胃,亦即安冲,生姜暖肝和胃,且解半夏之毒,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以为使。诸药合用,有温有凉,有补有行,而又以温补为主,使血气得温则行,血行则自无瘀血停留之患,瘀去新生,诸症可愈。方名温经汤,其意即在于此。例 1崩漏月余不止,小腹疼痛,脉来弦迟,其所下之血紫红有块,手心发热,口干不欲饮,此乃血海虚寒,血气凝滞,冲任受损,阴血亏耗,故投温经汤方温经散寒,养血祛瘀,药中肯綮,收效迅捷。例2妇人年50,漏下2年,断续不止。以其冲任虚寒,阴血耗损,阴虚又生内热,诸症蜂起。祝氏宗仲景法,投以温经汤加味,有方有守,终于使经水断绝,诸症渐愈,确属身手不凡。案二不孕,源由寒凝气滞血瘀,温经汤“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故用之有效。案三痛经,亦由寒阻胞宫,经投温经汤加减,使血气得温则行,通则不痛矣!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不定期出血、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不孕症、卵巢囊肿等。
妇科病实际上辨证是和男子病一样的,但妇女主要有四个不同,就是经、带、胎、产。经就是月经;带就是带下;胎是胎前,即怀孕时的病;产是产后的病。当然因为如带下等也会出现一些...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科病实际上辨证是和男子病一样的,但妇女主要有四个不同,就是经、带、胎、产。经就是月经;带就是带下;胎是胎前,即怀孕时的病;产是产后的病。当然因为如带下等也会出现一些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仲景之伤燥。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仲景之伤风。[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仲景之伤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仲景之伤风。[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仲景之寒病。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肝著汤;两腋疼痛,不能转侧身,肝经络过之处)[原文]柴胡四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
葛根加半夏汤。汉。太阳病。葛根加半夏汤方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葛根汤加治呕逆的半夏,故治葛根汤证而呕逆者。冯世纶解读:于葛根汤加半夏,实际其组成和功能与葛根汤与小半夏汤的合方相似,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