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朗读
老人孩子有严重的咽喉肿痛,可用普济消毒饮 配方:黄芩15克、黄连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9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5克、板蓝根9克、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蚕9克、升麻2克。用法:把药物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熬开锅30分钟即可。分成3碗,早晨、中午、晚上各服用1碗。

普济消毒饮原文

当年发生大头瘟的时候,病症就在上焦,尤其在头面颈部,热毒聚集,所以人的脑袋会变大,脖子会变粗,臃肿不堪。为了治大头瘟,李东垣就创立了普济消毒饮。
此方古代是用来治疗大头瘟的,现在可以借鉴用来治疗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等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的症状。常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
对这个方子的作用,创立这个方子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是这么解释的:​“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鼠粘子(就是牛蒡子)​、薄荷苦辛平,板蓝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罗大伦:
有段时间,我接连去了几个雾霾严重的城市,有一天突然感觉咽喉不适,因为当时要讲课,无暇顾及,也就没有吃药。结果第二天早晨起床,发现咽喉红肿严重,整个上焦极度不适,说话沙哑困难,已经到了无法发声的地步了。当时感觉毒邪来势凶猛,咽喉的红肿也超出我的想象,可是,当天下午仍然有课要讲,怎么办?于是,赶紧到药店抓了普济消毒饮的药,熬好,喝了一次,仍难以说话,于是带剩下1大杯提前到课堂,不断地喝。2小时后嗓音渐开,到了时间竟然可以正常讲课了。最惊喜的是,下课后发现咽喉红肿已基本消失。这样的经历很痛苦,我不想再有第二次,但也让我深深领略到此方的力道。
我当时发了微博,说:​“感谢东垣先师立此良法!”

罗博士叮嘱大家要记住,一定是在体内有热毒的时候,才可以用这个方子,因为这里面都是寒凉之药,阳虚的人慎用。而此方用过之后,热毒一旦解掉,就要换其他平和的方子了,不可长期使用。按照我的经验,如果遇到患者高烧不退、咽喉红肿、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痰黄、舌红苔黄、脉搏跳动很快,而一般常规治疗手段都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会开心了:​“我患了感冒,就立刻用这个方子,一定能快速解除病痛吧!”

这么想是不对的,此方只是治疗热毒壅结上焦。什么是热毒壅结上焦?严格地说,只是感冒的后果,是感冒引起了严重的感染的后果,或者说是感冒的一个阶段,就是严重热症的阶段。而这种热毒壅盛于上焦,也可以出现在感冒之外的外感传染病发病过程中,比如腮腺炎等。所以大家要了解,此方并非感冒的通用方。但是,如果有严重的感染,热毒壅盛的时候,可以考虑请医生具体诊治,根据情况加减此方。

我们通常说咽喉肿痛,其实“咽”与“喉”​,两者不同。喉在下在前,是我们所讲的“喉结”位置。喉咙突然肿痛,严重的会有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甚至毙命。方子用我讲过的喉科大师耿鉴庭的丹栀射郁汤,一两剂即愈。而咽部,位置在上在后,如果有热结,多表现为扁桃体红肿,李东垣此方甚佳,也会一两剂显效。随着环境的恶化,疾病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曾经用过的药物方剂,很可能效果会越来越不好,此时,发掘古人的药方,并及时学习,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流感季节,看着医院里面每天数以万计的患者,看着医院门口被车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我时常会想起,当年把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药方刻在各个路口,四方百姓传抄的情景。

方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李东垣的济世之心,却永远刻在了人们能望见的地方。

延伸阅读:名医李东垣的“仙方”——普济消毒饮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中医大师,他们的治病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中医大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的故事我曾经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过。这李东垣家是当时的河北首富,可是母亲生病,百药无效,最后病故。他痛恨自己不懂医学,于是发奋学医,到易水拜师,最终学成,与师父共创易水学派。李东垣出山的第一战,就是战瘟疫。这次瘟疫,当时叫大头瘟。那一年气候异常,频发瘟疫,文献记载:​“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这个“大头天行”​,就是大头瘟,古代有时管传染性疾病叫“天行”​。这个大头瘟的主要症状是头面肿大,据说会头大如斗,脖子很粗。话说当时老百姓病得很重已经到了“亲戚不相访问”的地步,因为一旦感染上了,大多必死无疑。当地县令的儿子也患病了,然而医生们用药都无效,而且这孩子的病情逐渐加重。此时,有人提议让李东垣来试试。结果,李东垣给开了普济消毒饮——“遂处此方,服尽愈”​。患者用了药,很快就好了。后来有人把这个方子刻在路口,让四方百姓抄去,遇到瘟疫热毒,大家都可以用此方治疗。普济消毒饮遂被称为“仙方”​。

温病条辨上焦篇之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吴鞠通论温病,提出以三焦分证,来划分温病的证候群。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作为温病学说的辨证纲领。...

温病条辨上焦篇之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朗读
()

猜你喜欢

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又名麻杏薏甘汤)
()
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  [原文]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补中健胃,故治桂枝汤证胃气虚而津液不足者。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宋本叫新加汤,是加芍药为四两,两者不同)
()
桂枝甘草汤方(治疗心下动悸;加肉桂三者等比例可治低血压) 王三虎:低血压3味药。咽喉痛3味药。 我的启蒙老师得了低血压病,眩晕数日,闭目尚可,睁眼则剧。 我说:“有人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用桂枝甘草汤治疗低血压。” “他认为低血压是心肾阳虚,所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3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 炙甘草、桂枝、肉桂各10克,泡水喝,每天晚上我给他拿血压计量,每天升高 10mmHg,一直恢复到正常。 我们师徒两人用这个方子在我们合阳、韩城一带治好的低血压病人不下三四十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