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二十三味

二十三味朗读
《伤寒杂病论》二十三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二十三味详情

《伤寒杂病论》二十三味药经方只有一个方子

1、鳖甲煎丸

方证:见《金匮要略·疟疾脉证并治》篇“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鳖甲煎丸主之。”

鳖甲十二分(6 g),乌扇三分(烧)(2.25 g),黄芩三分(2.25 g),鼠妇三分(2.25 g),干姜三分(2.25 g),大黄三分(2.25 g),桂枝三分(2.25 g),石苇三分(去毛)(2.25 g),厚朴三分(2.25 g),阿胶三分(2.25 g),柴胡六分(3.5 g),芍药五分(3.5 g),紫葳三分(2.25 g),丹皮五分(3.5 g),赤硝十二分(6 g),䗪虫五分(3.5 g),蜣螂六分(3.5 g),瞿麦二分(1.5 g),桃仁二分(1.5 g),葶苈一分(0.75 g),半夏一分(0.75 g),人参一分(0.75 g),蜂巢四分(炙)(3 g)。

上二十三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侯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四分为一两,一分为 0.75 g)。

方解:本方所治疟母即症瘕,现代医学已确诊为肝脾肿大,肌瘤,水肿,瘀血,疟病内结症瘕,外作寒热似疟,似少阳证。方中鳖甲遵《内经》“坚者消之,结者行之”之旨,攻坚散结,消疟母,加上䗪虫、桃仁、牡蛎、大黄、芍药、赤硝、鼠妇、紫薇、射干等破血消瘀,厚朴、半夏、葶苈、蜂巢、蜣螂、石苇等理气通利,佐以人参、阿胶调和气血,柴胡、桂枝、黄芩、干姜止其寒热,和解表里。利用灶灰消导,清酒行速,用丸代煎,徐除症瘕。合方功用为破症散瘕,行瘀消肿。

1964 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省血吸虫病研究所医疗股,在刘炳凡老师领导下研究晚期血吸虫病人腹水的辨证和治疗。初到之日,先当学生,有个针灸大夫和内科大夫合作。病人肝脾肿大,用的就是鳖甲煎丸,针用的长针刺入脾脏。我是 1956 年拜师刘会宾门下学的针灸,认为血防所这种刺法是无效的刺法。脾肝已纤维化,不可逆转,症瘕一旦形成,不可逆转,针药不可能治愈。当时农村病人多年疟母缠身,生活困难,若用气血双补的方,肝脾韧带拉力增强,使肝脾上拉移位,胁下肝脾自然缩回。后和刘老配方,想方设法使纤维软化,均以失败告终。鳖甲煎丸“攻坚散结之功”功不可灭,用以治疗初期肝硬化、酒毒中毒肝硬化有效,治晚期血吸虫腹水肝胀络瘀型和肾虚气结型都无大效,而治肝囊肿、子宫肌瘤、息肉等,疗效都不错,不愧为护肝上佳之品。

临床报道:鳖甲煎丸治疗(1)症痕(肝脾肿大);(2)久疟(邪结肝络);(3)疟母(气滞血瘀);(4)少腹症积(双侧卵巢囊肿);(5)胁痛(早期肝硬化)。
又桂林本伤寒杂病论该方七味
鳖甲煎丸方
[原文]
鳖甲 柴胡 黄芩 大黄 牡丹 䗪虫 阿胶
[用法]
上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

二十三味相关的方剂

  • 鳖甲煎丸

    猜你喜欢

    《伤寒杂病论》三味药经方药味分析一“三生万物”
    ()
    《伤寒杂病论》六味药经方药味分析
    ()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0豆鼓呢是用黑大豆做出来的,又名为香鼓,就是我们一般吃的豆鼓
    ()
    37薏苡仁【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9【主治】呢它能镇心安脏,益气补血,清咽开音,能够清咽开音。诸位可以看这个哦,为什么?因为鸡蛋黄呢黄色的,颜色是黄的,那本来就有滋润的功能,
    ()
    210枳实 本经原文z】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