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通气散

通气散朗读
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通气散原文

贾海忠先生讲解:
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就是治疗耳聋的,王清任说“余三十岁立此方”​,就是王清任在30岁的时候组的这个方子:​“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每次也就10g,没多少。但是王清任这张方子后面没写吃多长时间,也没写“千古第一方”​,这个方子应该是有效,但是耳聋绝不是几剂药就能好的,所以这个是应该长期服药的,但是王清任没写,我们在用的时候要知道,是要长时间服用的。这个在临床上我也用过,但是耳聋比较难好,所以也很难去评价它的疗效,临床上我们也很少单独用通气散来治疗耳聋。
任之堂系列读书摘要:

柴胡10克,川芎12克,香附15克(通气散)​。这组药源自于《医林改错》通气散。王清任说此方治疗耳聋不闻雷声,疗效神奇。这组药为疏肝理气之药,辨证为肝气疏泄不及,左脉弦,耳鸣症状在心情烦躁、情志不舒时加重的,就可以用通气散。

耳朵缺气缺血,就会耳鸣、耳聋。许多中医爱好者,看到医书上说“肾开窍于耳”后,遇到耳鸣,首先都会想到肾虚,虚火上冲。其实耳鸣不都是肾虚引起的。任何疾病都分虚实,耳鸣也不例外。火向上冲,可以出现耳鸣;阳气上升不足,使耳窍失去濡养,也可以出现耳鸣。

《医林改错》中有一个方子叫通气散,就是治疗耳窍失养所致耳鸣的名方。通气散的组成是柴胡、香附、川芎,它能通过疏肝理气,改善耳窍气血循环,促进血液对耳窍的滋养,治疗耳聋不闻雷声,疗效神奇。

患者刘某,男,40岁,右耳耳鸣反复发作三个月,最近一周加重。患者自己说,三个月前某次熬夜后的一个早上,起床后突然出现耳鸣,声音如夏日蝉鸣,日夜不休。他随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住院治疗一个月,病情减轻,但仍然没能治愈,后来内服中药一个月,病情时好时坏,情绪激动时,就会诱发和加重。一周前,喝了一次酒,病情又加重,经人介绍,来我这就诊。他来就诊时,心情烦躁,伴头昏、失眠多梦,齿痕舌,舌边红。切脉:左寸沉细而数,上延鱼际,左关郁塞,左尺细软;右寸浮滑。整体脉象右侧有上越之势,左侧有气郁中焦之势。据此分析,患者从事销售工作,平素压力较大,工作不顺,肝胆气机郁结,人体阳气不能从左侧随肝上达于头,头本来是清阳汇集之所,清阳不升,所以他会头昏;肝气郁结化火,心血失养,所以会心烦失眠;左侧清阳不升,右侧浊阴不降,虚火自右侧上升,上攻于脑,所以会右侧耳鸣。针对这些问题,在治疗上,要以升清降浊为主要思路。我给他开了处方,患者服用三剂后,耳鸣消失,继续服用三剂,巩固疗效。此患者治愈后,还介绍他的妹妹过来就诊,也是耳鸣,参照上述思路治疗,仅仅一剂,病情就有减轻,三剂药彻底痊愈。此后,我按照这个思路,治疗耳鸣近十例,效果颇佳。耳鸣这个毛病,因为是肝经湿热造成的,患者多左侧耳鸣,常伴口苦、左侧偏头痛,用龙胆泻肝汤可愈;耳鸣时轻时重,伴腰膝酸软的,用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耳中如有潮水之声,伴下肢沉重,晕眩者,一味泽泻饮可治;突发耳鸣,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多为风热上攻,疏风清热可治;种种情况,不一一细数,总之,临证时随证治疗即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辨证基础上,配伍“通气散”​,这样起效较快。

通气散的运用,和拉牛车的故事是一个道理,人体清阳不升,耳窍气血不足,自然就会耳鸣耳聋了。而补足了耳窍的气血,耳鸣耳聋才会迅速痊愈。与拉牛车道理相通的疾病还有很多,大凡“废弃不用”之病,均可运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治疗。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虚则补之”的临床实用价值。

何庆用教授关于治疗耳聋和通气散应用经验:

耳聋左慈丸由《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加味(柴胡、磁石)而来,是治疗肾精亏虚耳聋的古方。耳聋左慈丸出自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及何廉臣的《重订广温热论》​,耳聋左慈丸方中六味地黄丸滋养肝肾之阴,佐以柴胡升阳,磁石潜阳,标本同治,而收耳窍得聪之功,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眩目晕,耳聋耳鸣。本患者运用耳聋左慈丸治疗,旨在滋肾平肝聪耳。

此外,关于通气散,王清任《医林改错》云:​“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通气散由柴胡、香附、川芎三味药组成,柴胡理气解郁,直通少阳耳窍,香附活血理气开郁,疏调气机,川芎血中气药,上通下达,三药配伍升清降浊、调畅气血,对多种官窍病皆可应用。本案患者耳鸣,脉沉弦细,故合用通气散以疏肝理气通耳窍。

 

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曾为武庠生。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至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

王清任朗读
()

猜你喜欢

【头发脱落】方名:通窍活血汤处方: 麝香五厘绢包     桃仁三钱研泥     红花三钱     大枣七个去核     老葱三钱切碎     鲜姜三钱切碎     川芎二钱     赤芍一钱     黄酒半斤煎三次,药汁倒在黄酒内,然后把麝香用绢包好,放在黄酒内再煎,熬六七沸,早晚空心服,喝三次。注:赤芍发散,白芍收聚,入肝经。此方亦治眼痛白珠红、鼻子臭、糟鼻子、年久耳聋、牙疳、出臭气、妇人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症。出处:王清任《医林改错》
()
这是我在学习《任之堂跟诊日记》系列中学到的扁桃体炎民间经验方,即威灵仙30克,白英30克,青皮10克。
()
膈下逐瘀汤方 五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水煎服。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
退烧两针是针曲池不留针,治抽搐的秘方,即针长强、针丰隆。
()
主方: 全瓜蒌50克、杏仁20克、厚朴30克、陈皮20克、生姜20克、半夏 20克、茯苓50克、泽泻25克、薏米150克、地龙20克、西洋参10克(研粉加入药液)
()
钩藤15g(后下)、莱菔子10g(生的,可以用到30g)、泽泻10g、海藻15g。 在沈老的经验中,钩藤10-15g(后下)、泽泻10g、川芎10g、莱菔子10g(生的,可以用到30g)这四个药在虚证和实证的时候都是要用的,就是不管虚证和实证这几个药可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