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通气散

通气散朗读
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通气散原文

贾海忠先生讲解:
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就是治疗耳聋的,王清任说“余三十岁立此方”​,就是王清任在30岁的时候组的这个方子:​“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每次也就10g,没多少。但是王清任这张方子后面没写吃多长时间,也没写“千古第一方”​,这个方子应该是有效,但是耳聋绝不是几剂药就能好的,所以这个是应该长期服药的,但是王清任没写,我们在用的时候要知道,是要长时间服用的。这个在临床上我也用过,但是耳聋比较难好,所以也很难去评价它的疗效,临床上我们也很少单独用通气散来治疗耳聋。
任之堂系列读书摘要:

柴胡10克,川芎12克,香附15克(通气散)​。这组药源自于《医林改错》通气散。王清任说此方治疗耳聋不闻雷声,疗效神奇。这组药为疏肝理气之药,辨证为肝气疏泄不及,左脉弦,耳鸣症状在心情烦躁、情志不舒时加重的,就可以用通气散。

耳朵缺气缺血,就会耳鸣、耳聋。许多中医爱好者,看到医书上说“肾开窍于耳”后,遇到耳鸣,首先都会想到肾虚,虚火上冲。其实耳鸣不都是肾虚引起的。任何疾病都分虚实,耳鸣也不例外。火向上冲,可以出现耳鸣;阳气上升不足,使耳窍失去濡养,也可以出现耳鸣。

《医林改错》中有一个方子叫通气散,就是治疗耳窍失养所致耳鸣的名方。通气散的组成是柴胡、香附、川芎,它能通过疏肝理气,改善耳窍气血循环,促进血液对耳窍的滋养,治疗耳聋不闻雷声,疗效神奇。

患者刘某,男,40岁,右耳耳鸣反复发作三个月,最近一周加重。患者自己说,三个月前某次熬夜后的一个早上,起床后突然出现耳鸣,声音如夏日蝉鸣,日夜不休。他随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住院治疗一个月,病情减轻,但仍然没能治愈,后来内服中药一个月,病情时好时坏,情绪激动时,就会诱发和加重。一周前,喝了一次酒,病情又加重,经人介绍,来我这就诊。他来就诊时,心情烦躁,伴头昏、失眠多梦,齿痕舌,舌边红。切脉:左寸沉细而数,上延鱼际,左关郁塞,左尺细软;右寸浮滑。整体脉象右侧有上越之势,左侧有气郁中焦之势。据此分析,患者从事销售工作,平素压力较大,工作不顺,肝胆气机郁结,人体阳气不能从左侧随肝上达于头,头本来是清阳汇集之所,清阳不升,所以他会头昏;肝气郁结化火,心血失养,所以会心烦失眠;左侧清阳不升,右侧浊阴不降,虚火自右侧上升,上攻于脑,所以会右侧耳鸣。针对这些问题,在治疗上,要以升清降浊为主要思路。我给他开了处方,患者服用三剂后,耳鸣消失,继续服用三剂,巩固疗效。此患者治愈后,还介绍他的妹妹过来就诊,也是耳鸣,参照上述思路治疗,仅仅一剂,病情就有减轻,三剂药彻底痊愈。此后,我按照这个思路,治疗耳鸣近十例,效果颇佳。耳鸣这个毛病,因为是肝经湿热造成的,患者多左侧耳鸣,常伴口苦、左侧偏头痛,用龙胆泻肝汤可愈;耳鸣时轻时重,伴腰膝酸软的,用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耳中如有潮水之声,伴下肢沉重,晕眩者,一味泽泻饮可治;突发耳鸣,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多为风热上攻,疏风清热可治;种种情况,不一一细数,总之,临证时随证治疗即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辨证基础上,配伍“通气散”​,这样起效较快。

通气散的运用,和拉牛车的故事是一个道理,人体清阳不升,耳窍气血不足,自然就会耳鸣耳聋了。而补足了耳窍的气血,耳鸣耳聋才会迅速痊愈。与拉牛车道理相通的疾病还有很多,大凡“废弃不用”之病,均可运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治疗。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虚则补之”的临床实用价值。

何庆用教授关于治疗耳聋和通气散应用经验:

耳聋左慈丸由《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加味(柴胡、磁石)而来,是治疗肾精亏虚耳聋的古方。耳聋左慈丸出自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及何廉臣的《重订广温热论》​,耳聋左慈丸方中六味地黄丸滋养肝肾之阴,佐以柴胡升阳,磁石潜阳,标本同治,而收耳窍得聪之功,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眩目晕,耳聋耳鸣。本患者运用耳聋左慈丸治疗,旨在滋肾平肝聪耳。

此外,关于通气散,王清任《医林改错》云:​“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通气散由柴胡、香附、川芎三味药组成,柴胡理气解郁,直通少阳耳窍,香附活血理气开郁,疏调气机,川芎血中气药,上通下达,三药配伍升清降浊、调畅气血,对多种官窍病皆可应用。本案患者耳鸣,脉沉弦细,故合用通气散以疏肝理气通耳窍。

 

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曾为武庠生。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至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

王清任朗读
()

猜你喜欢

【头风】处方: 川芎一两     天麻一两     川乌一两(浸泡,刨去皮捣碎,炒黄)以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茶调下,薄荷更佳。
()
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柴胡一两 香附一两 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
()
膈下逐瘀汤方 五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水煎服。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
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一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五灵脂二钱,炒 水煎服。【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
柴胡清热饮 主方:柴胡 50g,黄芩50g,人参20g,板蓝根30g,甘草15g,青蒿10g,地骨皮15g,常山 5g。功效:透热邪,滋阴凉血,和解少阳。主治:无名热或高热久治不退,体温38~40℃。
()
辨证:原因不名发烧。 主方: 柴胡36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黄芩20克、甘草13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破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