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保立苏汤。清代。王清任。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黄芪二两五钱,生 党参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酸枣仁三钱,炒 山茱萸一钱 枸杞子二钱 破故纸一钱 核桃一个,连皮打碎水煎服。
此方分两,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分两可以减半;若一岁,分两可用三分之一;若两三个月,分两可用四分之一。又不必拘于副数。
余治此症,一日之间,常有用两三副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药,必多服数副,气足方妥。
【方歌】
可保立苏故纸枣,术归芍药参芪草,山萸枸杞水煎服,一个核桃带壳捣。
李继先先生经验:
可保立苏汤能用于伤寒、脑炎、瘟病、肺炎、麻疹等重症之晚期,为昏迷、抽搐、痉挛、虚脱之急救方。阳脱不济者加附子效更佳,此时山萸应加至15克,故纸用6克。成人原方量加倍。伴有泄泻无度者,可联用止泻调中汤,临床救脱极效。此外,本方用于妇科月经虚常之属于虚者,亦有佳效。
李士懋先生经验:
《医林改错·下卷·论小儿抽风不是风》可保立苏汤: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证,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黄芪一两五钱 党参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 当归二钱白芍二钱 枣仁三钱(炒) 山萸一钱 枸杞子二钱 故纸一钱 核桃一个(连皮打碎)水煎服此方分量,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分量可以减半;若一岁,分量可用1/3;若两三个月,分量可用1/4,又不必拘于剂数。
余治此症,一日之间,常有用两三剂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即停,必多服数付,气足方妥。
【按】
1.此方较冷僻,不见方书收载,吾因敬佩清任先生诸逐瘀汤之效,故对该书诸方信而不疑,遇小儿慢脾风,用此方辄效。临证50余年来,此方屡用,惭有所悟,应用益广,故论之。
2.王氏于《论小儿抽风不是风》中,对小儿抽风有明确论述。曰:“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搐,手足振掉,乃气虚不固肢体也;两目天吊,口噤不开,乃气虚不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气虚不固津液也;咽喉往来痰声,非痰也,乃气虚不归原也。”所列二十症,皆气虚风动之兆。抽风即痉也,凡痉,皆筋之病。筋须气以煦,血以濡。吐泻久病气大亏,筋无以温煦而拘挛,遂成抽搐瘛疭,必大补元气以息大风,此方主之。
3.方义此方健脾益气,养血补肾,治疗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尤以气虚为甚者,重用黄芪补气息大风。
4.应用指征
(1)脉微细无力,或弦虚、浮而无力,面色清不华;
(2)可用气虚解释的一二虚风见症。
5.应用范围(1)气虚风动之抽搐,可全身或局部抽搐;可频繁抽搐,一日可数次至一二十次。
(2)多动症,不宁腿、舞蹈症、肌无力等属气虚风动者。
内伤饮食痉
吴氏曰:“此证必先由于吐泻,有脾胃两伤者,有专伤脾阳者,有专伤胃阳者,有伤及肾阳者。”
曹颖甫注此即“俗所谓慢脾风者是也”。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伤,则生化之源竭,不能“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筋失所养而拘挛,痉由作矣。吴氏谓参苓白术、四君、六君、补中、理中等汤,皆可选用。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此种痉证以脾肾阴阳皆补之王清任可保立苏汤更为贴切。
案1:某女,1岁。1964年5月中旬出疹。一月来吐泻,时辍时作。5月22日又发烧,体温38℃~39℃,精神不振,轻度气喘。近一周又增抽搐,每日五六次,目睛上吊,手足瘛疭无力,每次发作5分钟至半小时许,面色萎黄,趺阳脉弱。皆因吐泻,元气衰败,诱致慢脾风。予可保立苏汤。
处方:补骨脂3g 炒枣仁6g 白芍6g 当归6g生黄芪15g 党参6g 枸杞6g 炙甘草3g白术6g 茯苓9g 肉桂6g2剂。再诊:抽搐稍减,但趺阳脉参伍不调,前方改生黄芪为30g。
连进5剂抽搐已止,但摇头揉目,虚风未息,下利日五六次,面仍青白,脉弱。元气极虚,于原方再增升麻3g。又服10剂,诸症方止,面亦转红润。
案2:王某,男,10个月。1964年6月15日初诊。10日前出疹,疹前曾吐泻多日,昨日晨开始抽搐,四肢搐搦不止,无力,痰声如锯,昏迷不醒,面色青黄。舌淡苔白,趺阳脉虚大而数。急针人中、百会,犹无知觉,不哭不醒。予可保立苏汤2剂,生黄芪用至30g。药后足搐搦已止,手仍颤抖,已会哭,脉亦见敛,后连服14剂,症除,已会自坐玩耍,饮食亦正常。
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曾为武庠生。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至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
男女一切头痛。当代。张志顺。【男女一切头痛】 处方: 荆芥三钱 防风三钱 山栀子三钱 桔梗三钱 羌活三钱 川芎二钱 薄荷二钱 甘草二钱 胡连二钱 细辛钱半 水煎服。
补阳还五汤。清代。王清任。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水煎服。
解毒活血汤。清代。王清任。连翘二钱 葛根二钱 柴胡三钱 当归二钱 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桃仁八钱,研 红花五钱 枳壳一钱 甘草二钱水煎服。 【方歌】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此方谓初得吐泻而言,若见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
通经逐瘀汤。清代。王清任。【原文】此方无论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癍,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逆形逆症,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并宜用此方治之。其方中药性,不大寒大热,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柴胡清热饮。当代。陈景河。柴胡清热饮 主方:柴胡 50g,黄芩50g,人参20g,板蓝根30g,甘草15g,青蒿10g,地骨皮15g,常山 5g。功效:透热邪,滋阴凉血,和解少阳。主治:无名热或高热久治不退,体温38~40℃。
慢性肺病方。当代。郭生白。主方: 全瓜蒌50克、杏仁20克、厚朴30克、陈皮20克、生姜20克、半夏 20克、茯苓50克、泽泻25克、薏米150克、地龙20克、西洋参10克(研粉加入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