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腹痛而呕”是柴胡证了,诸黄要现柴胡证,吃柴胡汤是没错的。但是只用小柴胡汤,那还不如小柴胡汤合用(祛黄之方),看看怎么用。腹痛而呕,要是呕不止那种心下急,用大柴胡汤治;要是只是腹痛而呕,没有心下急,呕也不那么甚,那么完全是小柴胡汤证,可以用小柴胡汤。但是这里头你要观察,解黄的药没有,大概这个都偏于茵陈五苓散。我们寻常用的,都是小柴胡汤合用茵陈五苓。你看虚实,就是(如果)不可下,发黄都是小便不利的多,我们用茵陈五苓配合小柴胡汤,这也是常用的方剂。如果它是大便不通,而有腹痛而呕,就是大柴胡汤证,那么大柴胡汤证里有实热,你要配合茵陈蒿汤或者栀子大黄汤是对的。我们在临床上常那么用。这里也特别提出柴胡剂。
倪海厦:
柴胡汤方 即小柴胡汤见呕吐按本方加减法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在伤寒论、金匮里面所有遇到只要有恶心、呕吐时都会用到小柴 胡汤。这里讲的是除了腹痛以外,还有其他的小柴胡汤证的症状,比 如说胸苦满,不单单光是有恶心就会开小柴胡汤。
连建伟:
“诸黄”,就是指各种黄疸病。如果见到腹痛呕吐的,说明少阳经气不舒、胆热犯胃,此时可用小柴胡汤。林亿在“宜柴胡汤”后又加注“必小柴胡汤”,因此有些人认为此条文应用小柴胡汤,而不是大柴胡汤。但我觉得在临床上要根据脉与大便等情况来判断,如果大便不通,呕吐严重,而脉呈弦象以外,右关脉有力的,就可以攻下,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可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病,而患这些病的人都可见腹痛而呕或兼有黄疸,此时如果我们用大柴胡汤给病人利胆退黄,往往病会大有好转,所以可以考虑用大柴胡汤,而且非得要用大柴胡汤不可。
我在 20 多岁,刚开始做医生的时候,当时没有临床经验,看过一个胆囊炎兼胆结石的病人,出现了黄疸,经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中医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加减。在大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平地木与虎杖根,这两味药是退黄的,又能利水和化瘀;另外又加了治疗结石的药如广郁金、金钱草及鸡内金等,病人服药以后,黄疸就退下来了,腹痛呕吐等症状也都一一缓解。所以我们过去在学习时,都会主动地向老一辈学习,把他们好的东西吸收过来。如果同学们今后到临床上遇到好医生,能从这个医生身上学到两三个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在那个医生处又学到另外两三个方,如此积少成多,就有体会了,自己的中医水平也就会提高了。 对于本条条文,历代有很多注解,如《医宗金鉴》云:“呕而腹痛,胃实热也,然必有潮热便硬,始宜大柴胡汤两解之”。吴谦认为只要是大便硬,有潮热,有阳明腑实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大柴胡汤。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言:“腹痛而呕,病在少阳,脾胃病者,木邪易张也”,这个病往往是由于肝木影响脾土所引起的,所以可以用小柴胡汤。但尤氏又补充道:“散邪气,止痛呕,亦非小柴胡汤能治诸黄也”,并不是说小柴胡汤真正能够治黄疸,而是小柴胡汤能调畅气机、调和胆胃,所以治疗腹痛而呕这种症状,这个方也能起到利胆退黄的作用,而不是说小柴胡汤真正能够治疗黄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