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硝石汤。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原文]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原文]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方证指要】
以黄疸,身热,心烦,腹满有硬块,小便不利为主证。此方证之黄色,当无光泽而带黯黑;以指按其腹,当有块;虽自汗,实非表证也。
简侯按:《脉经》称本方,为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用芒硝不用硝石。《述义》此方及硝石矾石散,不用芒硝,而用硝石者,盖以芒硝润品,不宜湿热,故取于火硝之燥且利焉。由是观之,则今之医治阳明病,于承气汤内换用硝石者,
【凭证用方】
黄疸,肝硬化,及胆石,胆道炎,热淋,暴淋,血淋等尿管痛、大小便不利者。
【诸家经验】
《腹证奇览》腹中有结块,一身尽黄,其腹满、皮滑而小便不利,时自汗出,或颜色青白而无血色,众医谓之黄疸是也。大凡本证与柴胡汤证相似,须细心辨证。《静俭堂治验》片仓鹤凌曰:凡察疸证之轻重,以指重按病者坐不深研经旨矣。之胸胁骨间,放指后,黄散,迹白,而复黄者,轻证也,易治。重按,黄不少散者,重证也,当与大黄硝石汤合茵陈蒿汤,饭菜用蚬(有通乳、明目、利小便和去湿毒等功效)炒。《伤风约言》黄疸,皮肤薄皱,茶褐色者,多难治矣。《医鉴》黄疸之治药中,以将军剂(大黄剂之谓)为主要药,用攻下之势,使闭塞自行开通,若将军之药不及时,可与大黄硝石汤。《类聚方广义》治嘈杂,胸中煎熬,腹满有块,二便不利,或口中觉苦、辛、酸、咸等味,此证后必成膈噎,早用此方可防之。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
竹茹半夏汤。汉。仲景之伤暑。[原文] 竹茹二两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半夏半升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 [原文]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柴胡桂枝汤。汉。少阳病。柴胡桂枝汤方(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牡蛎;)[原文]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五苓散。。仲景之湿病。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原文]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仲景之伤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仲景之伤风。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肚子胀吃不下饭可用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