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甘草粉蜜汤方 [原文] 甘草二两 白粉一两 (即铅粉) 蜜四两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止后服。 [相关条文] 【11.112】病人呕,吐涎沫,心痛,若腹痛发作有时,其脉反洪大者,此虫之为病也,甘草粉蜜汤主之。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甘草粉蜜汤方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这章主要是对蛔虫的治疗。​“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这个逗号点错了,应该是“当沉若弦”​。腹痛,有由于虫子的。脉有什么不同?​“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腹中痛,脉当沉或者弦。咱们讲小建中汤就是“其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这里的“当沉若弦”​,或者是沉,或者是弦。​“脉反洪大”​,这种肚子痛大概是蛔虫闹的。腹痛有蛔虫,脉与一般的腹痛的脉不一样。一般的腹痛大概有寒的多,所以脉沉或者弦。如果脉洪大,这是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有蛔虫的病,令人吐涎,这是因为蛔虫的闹腾,人老往外吐唾沫,他里头不舒服,这也是有蛔虫的一个表现。​“心痛”​,指着心下,就是胃口。​“发作有时”​,蛔闹腾,他就疼;蛔不闹腾,疼就止,所以发作有时,不是老那么疼。​“毒药不止”​,用一般的毒药,治不好蛔虫这种痛,可以用甘草粉蜜汤主之。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是一般毒药不能够治的这种虫子,这种疼不止,可以用甘草粉蜜汤。甘草粉蜜汤治痛的力量相当好,甘草、粉蜜这类甜药都能缓痛,同时里头也有杀虫药,粉就指着铅粉,铅粉就是杀虫子的。所以古人药虫子法儿也挺妙,用甜药,虫子也喜欢吃甜的,这是诱而杀之。甜药下去虫子会尽量吃,虫子把铅粉也都吃了,所以容易把虫子打下来。同时甘药也缓疼。这个药方子,不止能驱虫子,由于它也治胃疼、治“心痛”​,​“心痛”​,指着心下,就是胃口。所以我们遇着胃无论是溃疡或者是胃炎疼痛得厉害,用这个药很好使。可这个粉你别搁,药虫子你用铅粉?​(可不行,怕中毒啊)我们把铅粉换成白及,白及跟那个王不留差不多,也是祛瘀定痛,同时止血,假设胃溃疡的病,有潜血的情形更合适,就是用甘草、蜜加上白及,很好使。溃疡的疼怎么也不好,这个药用下去就好。

  不过药的分量,我不是用(原方)这个分量,我用的比这个重一些,甘草一般我都用24克,也就是八钱,最多我用过一两,一两就30克了,一般24克大概就行;蜜我用得也多,我都用一两半;白及我用4钱,就是12克,蜜可以用45克。制法跟(原著)这个相同,就把甘草和白及先拿水煮了,煮后剩一杯,就是剩一茶杯的时候,把药渣滓就不要了,然后把蜜搁里头再煮,把水分靠一靠(编者按:​“靠一靠”​?胡老的拟音为kào yī kào,似乎非“烤一烤”​,意思为蒸发一下水分)就可以用了。患者要是疼得厉害,我常让他一次都吃了,疼得不很厉害分两次吃。很顽固的胃疼,吃上都好,这个你们可以试验。可有一样儿,因为这个药大量用甘草,如果不疼了就不要再吃了。吃多了容易肿腿,因为甘草影响小便。利尿药里头大量用甘草的很少,五苓散、猪苓汤里都没甘草。所以我们用这个药的时候,如果这人有些水肿的话,甘草的量不要太多了。不只是治蛔虫的疼,这个药对一般的胃疼也效果很好,这是我通过实践才这么说的。

  倪海厦: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病人肚子里面有虫,你 怎么用查脉就知道病人身体里面有虫?张仲景说:『腹中痛』,病人有 肚子痛,当然不只是肚痛,病人有虫的话一定有胃痛。 『腹中痛,其脉当沉』,照理说腹痛是脉沉弦,结果你摸病人的 脉是洪而且大。尤其小孩子,小孩子肚子里面常常有虫,肚子痛时你 摸他的脉,如果脉沉就知道肚子痛是里寒造成,这是小建中汤证,结 果摸到脉反而是洪大,就知道肚子痛是因为里面有虫。小建中汤是非 常好的止腹痛的药,腹痛的药。如果有虫的话脉就会变成洪大,简单 说就是肚子痛应该是里症,病人陈述的是里症,结果我们摸他的脉却 是表脉,这就是有虫的脉诊。

  『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肚子里面有寄生虫 时第一个症状是『令人吐涎』。第二个症状是『心痛』,就是胃里面绞 痛。第三个症状是『发作有时』,有时发,有时又不发。第四个症状 是『毒药不止』者。这个毒药,过去我们有打虫药,像『锡粉』、『雷 丸』这些都是打虫药,吃『使君子』也可以,使君子像落花生般,把 它拨开来吃里面的仁,这也是打虫药。结果吃了所有的毒药病人还是 一样有腹痛。为什么『发作有时』?当虫吃饱就不动,肚子饿的时候 它就开始动,所以它饿的时候病人就有腹痛,不饿的时候就不痛。吐 涎、胃痛,这都是有寄生虫的症状,就是『甘草粉蜜汤』证。甘草粉 蜜汤里的粉,日本的经方家认为:「这个粉,肯定是米粉。」就是我们 的米粉。为什么要用米粉?因为甘味,虫都喜欢吃甜的,所以他们用 米粉做的甘草粉蜜汤,有引诱虫来吃的意思,一剂下去当场病人就不 痛了。当然不痛了,因为虫吃饱了。于是以为这一剂就知了,其实表 面上是不痛了,但是虫还是在里面,所以如果你喜欢虫待在里面那你 就吃甘草米粉汤。我们的北派用的粉是铅粉,也有用轻粉。这两个药 你到药房去买,保证被赶出来,这两个药是毒药,没有人会用铅粉和 轻粉。轻粉提炼的方法是将水银放在锅子里,用罩子罩住,再用大火 加温,水银气化掉以后,将杯盖拿起来反过来,有一层细细的沙子状 在盖子上面,不要拿下面的,因为毒就是下面的部份,把这粉自锅盖 上刮下来就是轻粉,轻粉不容易买到,只能靠自己提炼轻粉来用。我 们在驱虫的时候,一般打虫药因为前面的医生已经用过,像第一个用 钖了使君子,第二个用雷丸,第三个用了粉,到这个时候,虫已经学 乖了它不吃,也不上当了。这个时候你用乌梅丸下去都没办法清出来了,病人吃东西都吐,连药都进不去,此时就要设计药让虫来吃,所 以就加了蜂蜜在里面。甘草蜂蜜都很甜,然后把轻粉混合在甘草蜂蜜 里面。这个虫闻到:「哇!蜂蜜,太好了。」一口咬下去,结果是人吃 到蜂蜜,虫吃到是轻粉,这样一下子全打出来了。过去的记录打出来 的虫有像指头般粗,也有一尺长的都可以打出来。你一定要加蜂蜜, 不要让虫吃到甘草,你吃到轻粉。轻粉本来就是毒药,不是给病人吃 的,是给虫吃的,所以我们要用时,一定要确定病人有虫,这是经方 里面最强的驱虫剂,虫吃到轻粉,当场就被毒死了,没事当然不要去 吃轻粉。甘草二两、轻粉二钱这是处方比例,白蜜的话我们差不多是 四个平汤匙,然后把轻粉两钱混合在里面。吃的时候诸位看『右三味, 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把甘草四碗水熬成两碗,然后分两 碗就是纯甘草水,用甘草水把蜂蜜跟轻粉和在里面,『搅令和,煮如 薄粥』,可以再煮一下,把药煮成像稀饭一样黏黏的再吃。

讲课实录:

 接着下来呢,大家看这个虫......蛔虫啊,蛲虫啊,肚子里面有寄生虫,这个几个条辩很简单的一个,我们如何知道病人有虫?诊断的方式哦。有人肚子痛,有虫,你从脉上面如何看,这是第一个他的发问呐。张仲景就说啦,肚子痛,这个肚子里面痛,脉应该是沉若弦,因为在里面嘛,病在里面,对不对?沉是不是病在里,弦是比较寒。结果这个脉反而洪大,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有蚘虫,蛔虫在身上,哦,所以虫的脉呢,脉是大的,肚子痛,脉大。一般的你作小建中汤症,或者怎么样,那脉都很小,哦,蚘虫之为病呢,令人吐涎,嘴巴呢吐口水,心痛,就是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甘草粉蜜汤。这个甘草粉蜜汤是比乌梅丸更上一层,在经方里面呢,最强的打虫药,就是现在介绍的,甘草粉蜜汤,好。那这个虫在肚子里面,过去呢我们有很多,像用锡粉,用雷丸,哦,还有些使君子,这些都是打虫的药。那我们经方在伤寒论我们介绍有乌梅丸,哦,那个蚘虫从中,从嘴巴里面吐出来,吐虫,哦,我都看过哦,病人吐出来,白白一条,一条的小小的,哦,哦,一颗,就一吐就是虫出来,哦,你看到很恶心啦。他跟我说吐虫还怎么办,对不对?那你还假装的不动声色,对不对?

  当医生呐,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的手伸出去......所以你们在我诊所临床的时候,我每天早上检查你们的手,手指甲一定要干干净净呐,你手指甲出来是黑的,摸病人的脉,病人一看你的手指甲都是黑的,心已经凉了一半,对不对?所以手一定要干净,哦,这个是重点。

  第二个就是要,这个安静,静如处子,不动声色,不管他怎么样子脑筋要清楚,不要慌,病人慌你也跟着慌,哦,病人要紧张你也跟着紧张,哦,这个都不对的,哦,这个是经验不够。

  那这个甘草粉蜜汤,一定要配合的方子,甘草二,白粉哦,铅粉......这个......还有白蜜。这个白粉呢,有两派,日本的很多经方家,哦,日本的经方家像,这个大冢敬节,哦,这个好几位啊,东洞吉益,有人说吉益东洞,我日本话我不会讲,所以呢,是吉益东洞,还是东洞吉益,我搞不清楚,哦,那这些经方家呢,他们认为说,这个粉蜜呢,白粉呢是米粉。哦,米粉打虫我都不相信,他为什么说吃下去肚子不痛,很简单啊,那个虫你想想看,你用使君子、用雷丸、用锡粉,那种打都打不出来,那你这个虫吃下去,虫肚子饿啊,对不对,你一喂下去,它,米粉,太好啦,它一吃完,它就睡觉去了,当然你那一味下去就不痛啦,对不对?实际上虫还在里面,并没有出来。后来我们去研究啊,去研究查了很多过去的一些经验。这个白粉呢,就是我们所谓的铅粉。铅粉怎么来呢?是由烧水银,哦,水银啊,拿个杯子这样子,水银呢放在盆子里面这样,火在下面烧,烧完以后气化上来以后,哦,烧干了以后,水银会有一些,一层粉,哦,粘在这个杯子,打开来以后盖子上面。真正下面的残渣不要用,只用上面的粉。这个就是这里讲的白粉,颜色这就是白的......有毒啊,那你如果说不加白蜜,我们要设计一个药打虫,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虫吃到毒药人没有吃到,对不对?你如果不加白蜜,光是甘草,因为甘草煮完就是甜的水嘛,那你配上那个粉煮好以后,吃下去,那肯定那个虫很聪明呐,虫吃到甘草,你你吃到是白粉,对不对?所以为了让虫没有选择,蜂蜜加进去,因为蜂蜜很粘稠,让它跟煮在一起时候变成稀饭,你没有办法分开来,所以虫就会去吃。虫一吃一咬一定会吃到白粉,目的在这里,所以会有白蜜。好,所以我们特别,这个呢,名称叫做甘草粉蜜汤。

  所以你如果没有,买不到蜂蜜,不要煮哦,那老师,蜂蜜不重要,不行,就非要蜂蜜不可。不然你的病人吃到白粉,铅粉,结果这个虫还在那边,病人死掉了,虫还活着哦,因为很毒嘛。你看,这里是煮法呢,你可以先......你看,三味呢,以水三升先煮甘草,三碗煮两碗,然后把甘草丢掉,再放粉蜜搅和,对不对?然后煮如薄粥,这样你吃的时候,那个那个,虫就没有办法把那个蜜跟那个粉分开来,哦,虫,这个一吃虫死掉哦。像你乌梅丸吃下去以后,排出来的活的哦,因为那个虫是逃走的嘛,不是死掉排出来的啊,是逃走的,那个乌梅丸又苦又辣,对不对?又......这个......这个味道又辛,对不对?哦,所以说那个虫闻到了乌梅丸跟着就是那个举家搬迁了,根本是逃出来的啊,所以它虫卵什么统统带出来了,哦,这样。如果乌梅丸没有效,大家就要想到甘草粉蜜汤,好。

  连建伟:

  刚才上一条讲阴狐疝,这一条讲蛔虫。学生说病人腹痛有蛔虫,从脉象上如何来鉴别?老师说,“腹中痛",脉象应当是沉或弦的,脉沉主里;脉弦主痛主寒。往往腹中痛的脉象是沉或弦的。但现在脉象反而是洪大的,所以知道是有蛔虫。根据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的解释,认为这种脉洪大,是“蛔动而气厥也”,我不是这样的看法。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肠胃,亦即阳明,阳明湿热生虫,有一个生虫的环境。中国古代认为“湿热生虫”,肠胃有这种环境,适合蛔虫的生长。脉洪大是阳明有热的表现,由于肠胃湿热,产生蛔虫。仲景是借脉象来讲病机,并不是真正的讲脉象,是肠胃湿热,产生了蛔虫。当然还要根据其他的症状,例如胃脘疼痛、眼睛白睛上有蓝色的斑点、吐水、下唇的黏膜上有半透明的颗粒,这也是虫斑。还有舌面上有红点,舌苔往往是剥苔,小孩子很多见,舌苔剥苔要考虑是虫,称为地图舌。患儿往往面部有白斑,鼻孔瘙痒,睡中咬牙,并且要食异物,有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正常人不吃他会吃。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有个小孩子要吃灯花,就是蜡烛点到最后,烧枯了的蜡烛心,小孩子把这东西拿下来,放到嘴巴里吃,他觉得很好吃。一些有虫的人,会吃异物,或喜吃生米,泥土也会放进嘴巴里吃。当然现在可以大便化验,验出蛔虫卵,就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蛔虫病,“令人吐涎”,嘴里吐清水,而且“心痛发作有时”,上腹部疼痛,当然也可能是胆道蛔虫症。​“毒药不止”,“毒药”,是指峻药,不一定很毒。虽然已经用过峻猛的药,但疼痛还是不止,就用甘草粉蜜汤来进行治疗。甘草粉蜜汤主要是一种安蛔的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杀虫剂。先要给患者疼痛平下去,所以用安蛔的方法。甘草粉蜜汤用甘草,粉,就是米粉,用大米磨的粉,《释名》云:“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再加蜂蜜。这三味药都比较甜,甘草是甜的,蜂蜜也是甜的,米粉也应该是有点甜的。如果光吃大米饭,不给你菜,仔细咬咬,也有点甜味。这三味药煎成汤剂,实际上是甘平安蛔的药。主要是甘以缓之,缓解疼痛,能够安蛔、缓痛。​《医宗金鉴》认为这应当再用毒药,因为铅粉有毒,不应该用在里面。而且在甘草粉蜜汤方后,仲景说加上了“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煎了以后就像薄的稀粥一样,说明这个粉应当是米粉,而不是有毒的铅粉。不是真正的杀虫剂,而是安蛔剂,甘以缓之,先缓解疼痛,然后再杀虫。蛔虫钻到胆道去,会“心痛”很厉害,这时候也不适宜杀虫。这时杀虫会令蛔虫拼命窜动,反而要出问题,所以先要安蛔。乌梅丸也是安蛔剂,不是要真正的杀虫剂。当然有的患者吃了以后,蛔虫也会下来,但它不是真正的杀虫剂。 这里有两个医案。第一个医案,用甘草、白蜜,粉改成了山药。以山药代米粉,因为山药跟米粉差不多,也是甘平益胃的。这是仿张锡纯的方法,张氏就用山药取代米粉。患儿蛔厥很严重,腹痛,气绝,吐蛔,给她吃药以后,居然吐出蛔虫四十多条,后来又从大便排出了蛔团,前后经吐泻排虫共达三百多条,这病就治愈了,足以说明“甘以缓其急"确有道理。第二个医案是曹颖甫的《金匮发微》,他治蛔厥,方中用铅粉二钱,吃了以后也能下蛔虫如拇指大者九条,其病乃愈。所以两案也各有道理,但按照原文来说,“毒药不止”,不应该再用毒药,而且煎药以后“煎如薄粥”,所以还是应该用米粉。 古书里“毒药”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所有的药都称毒药,因为凡药均有它的药性;还有一种是专指有毒的药。古代《周礼》有一篇叫《医师》,就专门讲到医师要“聚毒药以共医事”,聚集各种各样的药物,这里“毒药”是各种药物的总称。这个“共”,就是“供”,供给医师治病用的。药有它的药性,就是取其偏性,或是寒的,或是温的,或是热的,或是平的,所以“毒药”是药物的总称。当然也有狭义的解释为有毒的药。所以本条的“毒药”,我们不妨理解为比较峻猛的药物,用了之后还是没用,干脆就用平和、缓和的药,甘以缓之来安蛔。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本篇列在妇人病篇以前,把比较杂乱的病都介绍掉,都放到本篇作讨论。​“趺”,等同于“跗”,是指脚背;“蹶”,是僵硬,《说文解字》:&ldquo...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