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甘草粉蜜汤

甘草粉蜜汤朗读
甘草粉蜜汤方 [原文] 甘草二两 白粉一两 (即铅粉) 蜜四两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止后服。 [相关条文] 【11.112】病人呕,吐涎沫,心痛,若腹痛发作有时,其脉反洪大者,此虫之为病也,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原文

甘草粉蜜汤方

[原文]

甘草二两 白粉一两 (即铅粉) 蜜四两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止后服。

【方证指要]
以用毒药后,时发虫痛、吐涎为主证,兼见水饮腹痛、吐逆等。
【凭证用方]蛔虫痛,水饮腹痛,呕逆,中药毒等。
[诸家经验]​
《方舆》此本治虫痛之方也。吾常活用于水饮之腹痛,而得效者甚多。但此药若不应,手足身体即发肿者,此胃气将复之兆也。浮肿者,不可遽用利水剂,经日则自消矣。若或不消者,与肾气丸亦可。大凡一旦无肿而愈者,永不再发。百试百效,真可谓神方矣。《类聚方广义》余家以锡粉(即铅粉)、大黄,二味等分,为丸,名粉黄丸,治蛔虫,心腹搅痛,吐白沫者,蛔下,其痛立愈。
简侯按:《金匮心典》白粉,即铅白粉。​《类聚方广义》​、​《证治摘要》​、​《皇汉医学》等,亦均用铅粉。丹波元简云:古方称粉者,米粉也。(中略)盖此方非杀虫之剂,乃不过用甘平安胃之品,而使虫安,应验之于患者,始知其妙而已,并引《千金》用梁米粉,​《外治》用白梁米粉,​《万氏保命歌括》用梗米粉,证明不用铅粉。此外,如《圣济总录》用葛粉;《杨氏家藏方》用绿豆粉,亦均不用铅粉。以上两说,孰是孰非,就我管见所及,纯属蛔虫之证,可采用铅粉。若已用毒药而不解者,则用米粉,或白梁粉、葛粉、绿豆粉,以安蛔而缓毒,是否正确,尚希诸大医家予评定。
《千金方》解鸩毒,及一切毒药不止,烦闷方(即本方),粉用粱米粉。

[相关条文]

【11.112】病人呕,吐涎沫,心痛,若腹痛发作有时,其脉反洪大者,此虫之为病也,甘草粉蜜汤主之。

  【典型医案]​

  蛔厥

  先母侍婢曾患此,始病吐蝈,一二日后暴厥若死。治以乌梅丸入口即吐,予用甘草15克,先煎去滓,以铅粉6克、白蜜30克调饮之。半日许,下蛔虫如拇指大者9条,其病乃愈。(曹颖甫:《金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59年5月)

  蛔虫病腹痛呕吐

  王氏妇,年20余,素有蛔虫病史,1943年仲夏,旧恙复发,脘腹耕痛,呕吐不纳,辗转反侧,坐卧不宁。自服山道年药片无效,嘱余诊视。以驱虫理气之剂,数服不应,患者固请别筹良法,因忆《金匮要略》有甘草粉蜜汤方,主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曷与试之。遂用生甘草15克,煎汤去滓,加入铅粉5克、白蜜30毫升拌匀,煎如薄粥状,分两次温服。初服稍安,再服痛呕渐止,次·355·日大便排出蛔虫20余条,从此痊愈。(邵宝仁医案,录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 :14,1981)

  评议

  蛔虫病令人吐涎,乃是吐出清水;心痛亦非真心痛,而是指上腹部疼痛;由于蛔动则痛作,静则痛止,故其痛发作有时,此为蛔病腹痛之特点。甘草粉蜜汤方中用甘草、白蜜甘缓止痛;粉即铅粉,能杀三虫。合而用之,诱使虫食,甘味既尽,毒性旋发,而虫患乃除,又铅粉有毒,甘草、白蜜足以缓解之;待服药之后,蛔虫又可随大量白蜜之润肠通便作用而排出体外,立方用意颇为周到。但因铅粉毒性甚烈,故剂量甚小;且不宜多服,故方后注云:“差即止”​。但亦有某些《金匮》注家认为方中之粉当是米粉,本方不过是甘平安胃缓痛之剂。临床应用时,如患者已服过杀虫药而有中毒现象者,确可用米粉,借以保护胃气;如虫未杀死而无中毒现象者,则以铅粉少量杂于甘草、白蜜之中诱而杀之,尤为妥当。

  案一、案二之用甘草粉蜜汤驱虫,均用铅粉而不用米粉。甘草、白蜜诱之以其所喜,铅粉有毒折之以其所恶,先诱之而后杀之,真良方妙法也。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症。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本篇列在妇人病篇以前,把比较杂乱的病都介绍掉,都放到本篇作讨论。​“趺”,等同于“跗”,是指脚背;“蹶”,是僵硬,《说文解字》:&ldquo...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朗读
()

猜你喜欢

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