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散。汉。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蜘蛛散方 [原文] 蜘蛛十四枚(熬) 桂枝一两 [用法] 上二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再服,蜜丸亦可。
蜘蛛散方
[原文]
蜘蛛十四枚(熬) 桂枝一两
[用法]
上二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再服,蜜丸亦可。
典型医案
阴狐疝气
例1
乙亥重九日,有倪姓来诊,其证时发时止,今以遇寒而发,偏坠微痛,夜有寒热,睡醒汗出,两脉迟滑。方用大蜘蛛1枚,炙过,川桂枝12克,1剂即愈。(曹颖甫:《金匮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59年5月)
例2
彭某,男,8岁。1955年上半年就诊。主诉:患阴狐疝已有6年。阴囊肿大如小鸡蛋,其色不红,肿物时而偏左,时而偏右,患儿夜卧时肿物入于少腹,至白昼活动时肿物坠入阴囊,而且肿物时有疼痛感觉,几年来曾服一般疏肝解郁、利气止痛等治疝气之药,但肿物依然出没无定,未见效果。患儿平素健康,饮食二便如常,余无所苦,舌苔不黄,舌质不红,脉象弦缓。诊断:寒气凝结肝经之阴狐疝。治则:辛温通利,破结止痛。方药:《金匮要略》蜘蛛散原方。大黑蜘蛛(宜选用屋檐上牵大蛛网之大黑蜘蛛,每枚约为大拇指头大小,去其头足,若误用花蜘蛛则恐中毒)6枚,置瓷瓦上焙黄干燥为末桂枝9克。上2味共为散每天用水酒1小杯1次冲服3克,连服7天。效果:服药3天后疼痛缓解,7天后阴囊肿大及疼痛消失,阴狐疝痊愈,观察1年未见复发。(彭履祥医案,录自《成都中医学院学报》2 :18,1981)
评议
阴狐疝气简称狐疝,是一种阴囊偏有小大,时时上下的病证。这种疝病平卧时缩入腹里,起立走动时则坠入阴囊,有的作痛胀,有的仅仅感到胀坠而已,多由寒湿凝结厥阴经脉所致。正因为此种疝病或左或右,大小不等,或上或下,出没无时,与狐之情状相类,故名之曰狐疝。在治疗时,总以辛温通利为主。蜘蛛散中蜘蛛通利下焦结气,破瘀消肿,配合桂枝辛温芳香,引入跃阴经脉,驱逐寒湿之气,专散沉寒结疝,故主治之。但方中蜘蛛有毒,用量宜小不宜大,且宜选用悬网之大黑蜘蛛,不得误用花蜘蛛。
2例阴狐疝气均以蜘蛛散原方治愈。曹氏认为此方妙在蜘蛛破瘀消肿,桂枝通阳宣郁。而彭氏对蜘蛛之选用颇有心得,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本篇列在妇人病篇以前,把比较杂乱的病都介绍掉,都放到本篇作讨论。“趺”,等同于“跗”,是指脚背;“蹶”,是僵硬,《说文解字》:&ldquo...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本篇列在妇人病篇以前,把比较杂乱的病都介绍掉,都放到本篇作讨论。“趺”,等同于“跗”,是指脚背;“蹶”,是僵硬,《说文解字》:&ldquo
茯苓白术甘草汤。汉。仲景之温病。 [原文]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用法]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厚朴甘草汤。。仲景之热病。[原文]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用法]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仲景之伤燥。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汉。少阳病。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宋版称之为四逆散,可用来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肝脓疡)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仲景之伤风。[原文]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仲景之伤风。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